2021年家乡的春节作文(集锦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家乡的春节作文(集锦10篇)
家乡的春节作文1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寒假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过春节。
贴春联、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都成为春节印象的一个个片段。
在老家,除夕前几天人们就开始忙乎起来。
家家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的过新年。
在外公家,外公通常是司令员,我们都是他的兵:妈妈扫地、老爸拖地、外婆烧菜、外公擦窗户,我呢只要倒下垃圾就ok了。
由于人多力量大,只要半天功夫我们家就会焕然一新。
大年三十的重头戏是贴春联,中午大人们忙着弄浆糊、裁春联,最后很认真的将大红的福字、对联贴在门上,我们的房子、院子仿佛披上了喜庆的盛装。
我在一旁看看热闹,有时还插插嘴、乱说话,外公会用一句“童言无忌”赶走我。
大人们辛苦了一天,会在晚上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外婆是大厨,她做的饭菜美味诱人,最拿手的保留菜肴会遭到一抢而空。
席上,我们会互致祝福,说声感谢,祈祷来年平安幸福。
外公很诧异,我竟然能喝红酒了,而且酒量惊人。
看春晚、放烟火是接下来的事情,可我却总会试穿新衣服,甚至连新鞋都要试一试,在镜子前转来转去,提前感受新年穿新衣的快乐滋味。
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走,我也在不经意间甜甜的睡着。
一觉醒来,我就又长大一岁了。
大年初一,我会早早的起床,吃了红枣、约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拜年。
大人们穿着新衣也>三五成群的行走在洋溢在节日的喜庆里,大家互相道一声“新年好”,我们会收获很多的糖果,口袋塞得满满的,只能拎着零食袋,要么就回家一趟,我会像凯旋的士兵一样上交战利品给妈妈。
春节里,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福。
这一刻,彼此传递着亲情、友情、乡情。
按照习俗,外公在初一、初五、初十、十五的凌晨都要放鞭炮、抢财神,预示着来年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乡下,放羊灯(孔明灯)又是一个重头戏。
比一个人还要高的羊灯被热气熏得鼓鼓的,一松手就迅速的离开、飞上天。
一个个羊灯在天空中飘过,跟星星作伴,非常的壮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家乡的春节可真是丰富多彩,令人回味。
家乡的春节作文2
按照广西省陆川县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
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
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
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呐!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
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
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
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
这天,人们不许杀生。
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
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
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
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
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
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
“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
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
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作文3
家乡湖北的春节就是和我们深圳的春节不一样。
春节大多数都是从小年二十三就开始了。
“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是湖北过年要做的那些事儿。
虽然,我回老家湖北过年只是那一次,可以说是个什么新鲜的事情。
但是,就是那一次家乡过年气氛,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二十三,送盏灯就是指送劳苦功高的灶王爷,当地人是说灶王爷也要回天庭和家人团聚,看来呀这过年连神仙也不能免俗。
所以叫做送盏灯。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春节里最忙碌的一天。
按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着“除陈布新”的涵义,其中索用意就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都随着灰尘扫出门。
大家更忙了!我也帮忙开始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和花园;掸拂尘垢蜘蛛。
到处都洋溢着欢喜迎新春的喜悦之情。
除夕之夜。
一出门,香味扑鼻,处处都洋溢的新年的气氛。
一家人都围聚在一座上,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和所见所闻,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享受着一家团圆的乐趣。
烟花、鞭炮声毫不断绝,不给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
午夜12点,大家一起数着一年中最后的几秒,匆匆度过。
那一刹,天空顿时明亮了许多,烟花在空中一朵朵的绽放着,鞭炮在一旁当附衬,衬托出了那份只属于新年的热闹。
初一,一早就有着很多街坊邻居来到家中,要跟姑姑一起去各个邻居家、朋友家,挨个拜年。
到了初八,舞龙队舞狮队等业余文艺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
习惯于城市繁忙劳累的生活男女老少们就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来观赏国粹精华。
小伙们举着龙灯在狮子头上拥着狮子走遍
街道,把春节的喜气洋洋带便那里的每一个角落。
上窜下跳,前滚后翻,在我们面前那是耍尽了他们那十八般武艺。
没一会功夫,就要回到城市,春节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就结束了。
家乡,虽没有深圳如此发达。
但,那里有着深圳没有的东西。
家乡的春节作文4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相信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中旬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
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送灶君爷爷上西天。
腊月二十八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炸“油角”,做“煎堆”……
除夕,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到了。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
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内贴上了各种各样的年画,挂上了新日历,房间换上了新洗的床单、蚊帐。
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
除夕夜家家灯火辉煌。
在外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夜幕降临时,全家人便团团围坐在桌前吃饭,大家举杯互祝,有说有笑。
吃完饭后就要守岁了,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一到子时,鞭炮声雷鸣般响起来……就这样,除夕夜噼啪噼啦的来,又噼啪噼啦的去了。
正月初一,也是春节的高潮。
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洗头,扫地。
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贺,给小孩们压岁钱。
吃罢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般涌上球场看打篮球比赛。
球员们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他们的娴熟技艺。
人们围在一边观看,不停地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元宵上市,春节的最后二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热闹非凡,敲锣打鼓。
全天节目不停,“舞狮猫”“轰狮子"“炸狮子”“放鞭炮”……精彩极了。
街上人山人海,有的在逛街,有的在观看。
到了晚上,还有歌舞表演、放烟花等活动。
最主要的,这一天还必须吃“元宵”,它代表圆圆满满。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啊!
正月十六,人们要在傍晚杀鸡拜神,春节在这天正式结束,一切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家乡的春节作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对,春节。
买年货,放鞭炮,走亲访友,已成了所有人美好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福建安溪。
逢年过节,也是一样的热闹。
到了年底,年味就渐渐浓了起来。
空余的时间多了,大伙儿脸上都挂着微笑,一年来的辛苦工作都已开了花,结了果。
大家
往来得更密切了,举止也格外客气。
串个门,唠唠家常,嘘寒问暖,邻里间逐渐连成了一片。
路上行人熙熙攘攘,他们手里所拿的,心里所念的,以及那轻快、稳健的脚步,都被贴上了年的标签,变得格外亲切了。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
城里的几家商场早已人满为患,围得水泄不通。
当然,尽管人多,可大家心情都是充满快乐与幸福的。
新衣服、各类食材等年货涌动着,能嗅到一股和以往大为相异的气息。
这正是新春的浪潮,更是人们追求团圆幸福的浪潮……
当然,采购的不仅是生活所需,还有烟花、鞭炮之类的。
除夕那夜回了老家,行进在乡镇的公路上,一路烟花相迎,隆隆声不绝于耳。
从车窗外望去,近处的烟火在漆黑的夜空中五彩斑斓地绽放,宛如遮天的巨;远处的烟火听如声声闷雷,在山那边透出隐隐约约的光亮。
路旁还放着各式各样的烟花,还有爆竹,各家各户红红绿绿的颜色交错着,相映成趣。
当然,还少不了大人孩子们的欢笑声,已融合在了这番热闹的美景中。
见到久违的亲人,甚是高兴。
茶余饭后,便放放烟花,感受团圆的幸福,送上我们最虔诚、最美好的祝福。
大年初一过后,家家户户都走亲访友。
客人多了,会客的时间也多了,家中里里外外都忙碌着。
作为家里的主人,自然要操劳起这一切,再忙活也不厌倦。
值得欣慰的是,冰箱里倒是添了
不少东西。
总的.说,其实也没什么别的,为的只是那应接不暇的满足感。
家乡的春节,虽没有太多的渲染,不引人注目,但却饱满而真实,深深地感染着我。
我热爱我的家乡,热爱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作文6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一天。
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万象更新。
在这一天,小孩子、大人们个个都穿起了新衣服。
大人们忙着贴红红的对联,忙着做年菜,到处飘着酒肉的香味。
小孩子们又吵又闹,欢声笑语,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中午,妈妈在桌上摆上了丰盛的菜。
有鱼肉、鸡肉、猪肉等许多好吃的让人垂涎欲滴。
这一顿团年饭,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聚餐,这一天,无论是在哪里的人,都要赶回来跟亲人团聚,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晚上吃完发后,小孩子们收完压岁钱后,就迫不及待地去玩鞭炮了。
在阵阵鞭炮声里,我了解到过年烧鞭炮的来历: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南方有一座山,漫山遍野长满了竹子。
山上有一种怪物,名字叫“年”。
每到新年临近时,这种怪物就会下山到村子里偷人们的东西吃。
凡是与怪物接近过的人不是冷得瑟
瑟发抖,就是浑身出汗,难受极了。
这样的现象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的祖先都想着各种办法对付这个怪物。
大家正苦于无法对付这个怪物时,碰到一件意外的事:一次,几个村民到山上砍竹子,肚子饿了,就用几个竹筒煮饭吃,恰好,这时几个怪物下山来觅食,燃烧的竹筒发出“哔哔剥剥”的响声,吓得远处的几个怪物竟不敢走近。
有个机灵的村民又在火里添加了不少的竹子,“哔剥”声更响了,吓得怪物拼命往山里逃。
人们看到这样的景象,于是总结了经验。
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子来吓跑怪物,以求安宁。
燃放鞭炮的习俗,我国早就有了,到了唐朝,火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用竹筒做鞭炮不大方便,有人想到了火药。
他们仿照竹筒的样子,用纸卷成一个个纸筒,把火药放进纸筒一点火,就会发出“嘭啪”的响声,因此,春节放鞭炮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炮竹声中除旧岁”表达了一直以来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幸福安康。
春节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日子,到处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继承中国的优良传统,把春节的精神发扬得更好!
家乡的春节作文7
今年是兔年,我们春节去的是大连爷爷家,我们到那里的第一天,正好是除夕的日子。
到了那里,我和我妹妹还有表姐在一起玩,晚上,我们尝试着放烟花,刚开始,我有点害怕,我放了很多次的烟花,我就没有害怕的感觉了。
第二天的早上,我起的很早,我就把妈妈和妹妹叫醒,过了一会儿,吃早餐了,我吃的是牛奶、面包、鸡蛋还有粥。
中午,我没有吃很多的饺子,吃完饺子,我和妹妹、表姐玩得很欢,我们玩了捉迷藏、芭比娃娃、坐飞毯、开火车的游戏。
玩完玩具,我饿了,我没有跟大人说,我就到桌子上拿来一碗饺子,大口大口的吃着,吃完了只剩下三个饺子,我就留给妹妹吃了。
第三天,我去了我老爷爷的家,老爷爷的家在农村,他们家里养着两条狗和一头牛,其中一只狗是刚出生两个月的小狗,我能摸到它的脊椎骨,我还能抱着它轻轻地抚摸着它,它真可爱。
我们还去了姑奶奶的家,姑奶奶的家里养着许多狗,有藏獒等许多种类的大型狗,我在姑奶奶家的窗户外看见一只藏獒冲着我招手,我也冲着它招了招手,你猜怎么样?它突然挨近窗户对着我大叫,感觉它好像在跟我说:“你好!”。
还有一只狗也很好玩,它走来走去的好像在逛街,我表姐还有妹妹也学着它的样子在楼道里走来走去,表姐说:“我们好像在逛商场。
”,妹妹说:“对呀,对呀,真好玩!”我们玩累了就回爷爷家了。
晚上我很快就睡着了。
第四天,我依然起的很早,但这次我没有把妈妈和妹妹叫醒,我只是悄悄地穿上了衣服去洗脸了,没想到,这次妹妹起的比昨天早,到了下午,爸爸妈妈带着妹妹坐着姑父的车,去商场购物了。
妈妈给我、妹妹和表姐买了换装贴画的书,我当天就贴完了。
第五天,我们要离开大连回北京了,是下午的飞机,上午妈妈把我参加节目的光盘放给大家看,爷爷一直笑,看完后,我和表姐来给妹妹发糖,我发巧克力,表姐发水果糖,巧克力每人发三个,水果糖每人发两个,妹妹喜欢吃巧克力,我喜欢吃水果糖,表姐也喜欢吃水果糖,到时间了,我们临走之前我们又玩了搭积木的游戏,表姐看妹妹喜欢玩积木,就把积木送给她了,妹妹很高兴,没有时间了,我们要去机场了,我们跟爷爷、姑姑、表姐说再见,明年春节我们还会回来的。
家乡的春节作文8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节日。
提到春节,人们想到的就是放鞭炮,看春晚,吃饺子,还有腊月二十三的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三是最忙的一天,在这一天里,人们既要大扫除,又要买新衣,还要置办年货。
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忙了一整天,早上,起得很早,一从睡梦中醒来,便开始第一项任务——大扫除。
妈妈和我爬高上低的大嫂家里的卫生,从地板到吊灯,仔仔细细打扫了个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爸爸也不闲着,把
被套、枕套、床单都换了下来,清洗的干干净净,经过我们三人的共同努力,很快,第一项任务就完成了,中午,我们简单吃了点就开始第二项任务——买新衣,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华龙商场,一个人挑选了一套新衣服,不过新衣服是要到过年的时候才穿的,所以我们都穿着原来的衣服开始了第三项任务——买年货。
一到百姓量贩,人山人海的,我们好不容易才挤到肉类区,我们买了一些肉制品,另外由买买了一些瓜子、糖什么的就出来了,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除夕一大早,我们一家坐车来到了奶奶家,叔叔他们一家已经在了,我们一个大家庭开始一起忙活起来,有的贴对联、有的帮着爷爷、奶奶蒸馒头。
中午奶奶亲手为我们做了很多好吃的。
下午,大家一起着手准备年夜饭,爷爷、爸爸他们和面包饺子,我和奶奶蒸年糕,到了晚饭的时候,妈妈、婶婶她们负责煮饺子,饺子煮好后,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一起吃饺子、看春晚,一只到午夜十二点,新年的钟声一响,外面家家户户都一起开始放鞭炮,每年这个任务都是爸爸的,听着外面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送走了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都给爷爷奶奶拜了年,祝愿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每人都给了我和妹妹压岁钱。
大年初一,我又随着爷爷奶奶到别的爷爷奶奶家去拜年,爷爷、奶奶们都会给我们大红包。
拜完年,叔叔又带着我和妹妹一起放烟花、爆竹、玩游戏。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了。
春节过后,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乡的春节作文9
照往常的规矩,我家乡的春节大约在立春前一天就开始了。
这天,家家户户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肠,晒腊肉,然后贮存起来,等到新年过后再吃。
都说腊月是最繁忙之时,果不其然。
一月之内要大扫除、置年货、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坏了呢!
过年的需求准备完了,也就差不多到除夕了。
三十这晚,最是团圆。
人们都会和至亲的人或好友一块儿吃美味的年夜饭,好不热闹。
屋里热闹了,外边儿也不闲着。
不一会儿,便是鞭炮声响彻云霄。
这声音不仅响,而且连绵不断,似是在提醒着人们今晚要为长辈守岁。
就这样,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守完岁,就想睡个好觉?可没那么容易!正月初一这天,要早早的起床,向长辈问好、祝福呢!
清早,必是先要将早餐送入肚中。
早餐,两字听起来熟悉又简单。
但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的早餐可是有讲究的:要吃鸡蛋,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如意;还要吃菜包,象征着这一年会招财进宝;当然,吃我家乡的特产灯芯糕是最必须的,因为这象征着一年的职业学习节节高升。
吃完这复杂的早餐,就该去给长辈们拜年了。
说实话,其实我最喜欢做这“奉承”事儿了。
因为,只要对长辈说句新年祝词,便可得到压岁钱和长辈给予的幸福平安,岂不甚好?
正月初一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
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亲戚拜新年、话祝福。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这天。
大家都将年前准备好的汤圆和腊月晒的香肠腊肉拿出来与亲戚朋友分享品尝。
储藏过一月有余的香肠腊肉,此时已是色香味俱全了。
就闻一下、尝一口,便是如何都无法停筷了。
品尝完这至高的美味后,便该去逛庙会,猜灯谜。
与朋友们开开心心地过完这春节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春节离去之时。
大人该去就职工作,小孩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去。
虽然春节过完了,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家乡的春节作文10
我们这春节最热闹的几天就是除夕、初一、初二、初三,初五这几天了。
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打扫模式。
男人擦玻璃,贴对联;女人捏饺子,煮肉;小孩子就干一些杂活。
到了晚上,一家人做在一起看联欢晚会,吃着年货,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到处都是年味。
除夕那晚一直到半夜十二点才睡觉,俗称守岁。
古时守岁的目的是为了赶跑年兽,祈求平安。
现今的“守岁”,人们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代表着辞旧迎新,寓意没好幸福。
在我的家乡,初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门口放鞭炮。
初一一开门,就得“开门炮仗”,为新的一年开启顺利的开端。
正所谓: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接下来,就是吃饺子了,那饺子一个个长得像元宝,有富裕之意。
农谚中有“初一饺子初二面”,昨个吃了饺子,今日就该吃面了。
吃面必须“面正条顺”,表示新的一年顺顺当当。
初二也是走亲戚的好日子,在婆家过年的媳妇今日都要回娘家,一家人和和气气在一起吃上一顿饭,餐桌礼仪在这天尤为突出。
桌子上辈分最大的人不动筷子,剩下的都不能动;倒水倒酒要按辈分从大到小来;吃鱼时要先喝一圈酒,再放一盘鞭炮且千万不能吃鱼眼。
在初一初二的走亲访友的忙碌之后,初三就要休息了。
初三这天不宜走亲访友,易与人发生口角。
我们这初三有烧门神纸的
习俗,初三要把门神纸烧了,代表新年假期已经结束,要开始营生了。
初三又有老鼠娶亲的传说,人们为了方便老鼠嫁女,常常在角落里放一些米饭花生,在角落里让老鼠拿走。
初五俗称“破五”,初一到初五有很多禁忌,不能生火,不能打扫……但是到了初五这日这个禁忌都可以打破了,所以得此俗称。
这天,我们会在家里从里到外的放鞭炮,把晦气都炸出去。
初五一大早就可以看到有人为了拜五路神在路口放鞭炮(五路神是财神的一种)。
在初五,人们为了比别人更早的迎接五路神,常常在路口等着。
“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
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
人们总说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冯骥才说:“浓浓的年味,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消解的”了解自己的文化,重视自己的节日,不再忽视精神上的需求,让年味不再随往日的记忆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