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等级
任课教师姓名:任课教师签字:
著作名称:《敬畏生命》
重点解读章节:《青年时代的回忆》、《敬畏生命》、《人道》
学院名称:专业名称: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上课时间:年月——年月
作者简介:
“非洲圣人”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是二十世纪人道精神划时代伟人、一位著名学者以及人道主义者。
具备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的才华,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他是一个了不起的通才、卓越成就的世纪伟人。
1913年他来到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直到去世。
阿尔贝特·施韦泽于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著作背景:1915年,置身于非洲丛林与河水勃发的生命世界,追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蔑视生命的悲剧,史怀泽提出了“敬畏生命”(reverence for life)的理念,将伦理学的范围由人扩展到所有生命,成为生命伦理学的奠基人。
内容概述:敬畏一切生命是施韦泽生命伦理学的基石。
施韦泽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认为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
“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
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为什么要敬畏一切生命?施韦泽认为这就是生命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
人类应该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
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我重点解读了《青年时代的回忆》、《敬畏生命》、《人道》这三个章节。
史怀泽具有强烈的同情心和爱心。
在青少年时代,他就"为在世界上所看到的痛苦而难过"。
他宁可被同学们嘲笑,也不愿用弹弓打小鸟,更会为自己骑累了马而感到不安。
他说,"思考不应该杀害和折磨生命的命令,是我青年时代的大事"。
"正是从这种震撼心灵并经常感到惭愧的经历中,我逐渐形成了不可动摇的信念:只有在不可避免的必然条件下,我们才可以给其他生命带来死亡和痛苦"。
他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而他一直在深思:"我的青少年时代多么幸运,这种想法渐渐地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我日益明白,我没有内在的权利,把我幸运的青少年时代、我的健康和我的才能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接受下来......我们大家都必须承担起世界上痛苦的重负。
"由此,他最终做出了惊人的决定:"30岁以前献身于布道、学术和音乐生活。
然后......就要作为一个人走直接服务的道路。
"可能更多的人并不理解他。
施韦泽去医学系报到时,系主任"很想把我转到精神病科医生那里去"。
而他始终认为:"那些有幸能够从事自由的个人服务的人,应该把这种幸运接受下来,并由此变得谦卑。
作为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在承受放弃痛苦的同时,是如何在同等程度上体验了恩赐的帮助;而我做出的牺牲,又同样是如何以事先并不知道的方式得到了补偿。
除了外在的幸
福之外,我现在还获得了内在的幸福。
"正是因为他一贯持有深切的同情心与爱心,所以才会最终提出了影响了全世界的伦理法则--敬畏生命!即"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
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
对他来说,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
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
"而在今天,"敬畏生命"这一伟大的思想已经像美丽的花朵一样,开遍了全世界。
生命无类,不仅仅是人,也是人与各种生物之间所要达到的境界。
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角下各垫上个装水的碗,以免蚂蚁虫子在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佛曰:我佛以慈悲为怀,弘一法师达到的是一种世间万物皆平等到的高度,他不区分于生命,他敬畏生命,再反观现在人的一些做法,有的人为了牟取私利,竟将孔雀漂亮的羽毛用钢丝撑开,让孔雀整天开屏以此来吸引游人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这是生财有道还是对生命的漠视?他可曾看到孔雀眼里流露出的痛苦与悲伤?生命有类的思想,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命无类,将是一种永远需要追求的不可攀登的高度。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
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煮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小鳝鱼;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
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在高中的时候看过了一部奥斯卡纪录片《海豚湾》,看了这部片我意识到敬畏生命意识的重要,正如阿尔伯特所说,这是由于无思想造成的悲剧,!!!
日本和歌山县太地,是一个景色优美的小渔村,然而这里却常年上演着惨无人道的一幕。
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经过这片海域,他们的旅程却在太地戛然而止。
渔民们将海豚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挑选合适的对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
这些屠杀,这些罪行,因为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所隐瞒。
理查德贝瑞(Richard O’Barry)年轻时曾是一名海豚训练师,他所参与拍摄电影《海豚的故事》备受欢迎。
但是,一头海豚的死让理查德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从此,他致力于拯救海豚的活动。
不顾当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挠,他和他的摄影团队想方设法潜入太地的海豚屠杀场,只为将罪行公之于众,拯救人类可爱的朋友……
影片中杀戮海豚的场景让我非常的愤怒,这些杀戮者是那样的麻木不仁,无思想,无感情,如果人们都能够敬畏生命,那么这个地球就少了很多杀戮和血腥,只有人道的信念占主导地位,人道的时代才会来临,真正的和平才能实现。
我们生存在世界之中,世界也生存于我们之中。
这个认识包含着许多奥秘。
如果我们已能深刻地理解生命,敬畏生命,与其他生命休戚与共,世界将会变得美好。
史怀泽所谓的敬畏,是谦卑的,低姿态的,是一种真正的人道思想。
《我的呼吁》第一段有两句话值得深思:“我们直觉的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环绕我们周围的,也是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人类仅仅是有生命意志的物种之一,这样人类能够明白自身的局限性,从而不再以人类的是非为是非。
当然,史怀泽从来没有将人类的神圣性降低到动物层面,他同样看到了人之为人的伟大之处。
他说:“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
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命能摆脱黑暗,看到光明。
这种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
人能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摆脱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
”有这样的意识还不够,我们还应该将敬畏生命的理念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敬畏生命思想是一种行动的哲学,它促使任何人关怀周围所有人和生物的命运,并给予他需要的真正的人道帮助。
史怀泽是一个身体力行者,他从个体的生命出发,成为世界主义者,始终为了笼罩在人类头上的阴影而忧心忡忡,为世界的和平奔走呼吁。
因为敬畏生命伦理的关键是行动的意愿,只有思想指导没有实践,什么都是空话。
正如邓小平爷爷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史怀泽只提供我们面对世界的一种行动可能,不提供解决问题的终极答案。
史怀泽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实现了自己内在的觉醒,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了长达50年之久。
说到了而自己做不到,那是骗人;说到了且自己真正做到了,才让人钦佩。
史怀泽说到并做到了!他在非洲为黑人救死扶伤的志愿行为不是短暂的,而是漫长的;不是轻松的,而是艰难的;不是牟利的,而是无私的。
他在非洲原始丛林中面临的是猛兽的袭击,蚊虫的叮咬,传染病的肆虐,物资的匮乏,交通的不便,气候的恶劣和人们的愚昧。
他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他认为这些"不应该是一种'善功',而是一种不可推卸的义务"。
他也最终长眠在这片他曾洒下无数心血的热土。
临终前,他向身边的人表达的是"感谢大家"。
在巴赫的音乐中,他永远地合上了自己的双眼。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直都是清醒的。
这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人气挺旺的《中国达人秀》电视节目的一幕。
这位失去双臂的青年叫刘伟,23岁的他没有双臂却能在黑白琴键上弹奏悦耳动听的旋律。
这些天,他成了网络红人,短短3天内视频点击率就多达20余万次。
在《中国达人秀》电视节目中,刘伟用双脚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打动所有观众。
人们亲切地称他“无臂钢琴王子”。
刘伟的一句:“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当我看完这档电视节目后,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头脑里仍然还在回味着这位失去双臂的青年在用他的双脚去弹奏的《梦中的婚礼》以及他那感
动许多人的话语。
我感觉他不是在演奏《梦中的婚礼》,而是在用心、用泪在弹奏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这位残疾青年并不是什么英雄,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却让我对他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使得我对这一位被折断翅膀的钢琴王子那种无畏、充满激情的生命心存敬畏!当他不幸失去双臂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他曾经迷惘过、哭泣过、失望过,独自去品尝着生活的艰辛。
他乐观地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顽强不屈地与坎坷不平的命运作一场青春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刘伟无疑是胜利者,他告诉我们什么是乐观?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
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处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贻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和职业素养,而且要具备敬畏生命的思想。
记者采访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的孙洪军院长,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病人不容易,生命最宝贵,作为一名医生和一家医院的负责人,要多换位思考,要常念病人之困,尊重患者,对生命更要常怀敬畏之心。
”
生命无类,将是一种永远需要追求的不可攀登的高度。
生命是平等的,需要我们去敬畏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只有人人心怀敬畏,牢记生命无类,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平和、美好。
任课教师的评语
任课教师签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