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讨——基于“5W”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03—06〔作者简介〕陈明(1982~),男,福建省福清市人,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即时性、广泛性、交互性等传播特点给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
战,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已迫在眉睫。

但在传播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存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
间鸿沟化、教育主客体界限模糊化、教育内容单一化、教育反馈形式化等问题,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网络
安全教育团队、提供内涵丰富的新时代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宣传网络安全相关媒介建设、引导受教育者“主
体化”及建立网络安全教育效果反馈体系等实施推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教育;“5W ”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18)02-0152-02
随着移动4G 技术、WIFI 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像人体的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CNNIC 的最新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从年龄结构看,网民中20-29岁占比最高,为30%,大学生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

2015年大学生周上网时长达到了31.7小时,比2014年29.3小时又增加了2.4小时,日均近5个小时上网时间[2]。

相当于除去睡觉时间,大学生每天近一半时间在上网。

这些数据显示出,在移动互联网冲浪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的移动化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与传统网络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即时化、信息海量化、服务便捷化、内容碎片化及使用娱乐化等新特点,直接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产生深刻影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方面有时还不够理性。

大学生们在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受到的消极影响也日渐凸显,这也使得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空前挑战。

本文通过解读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结合传播学“5W ”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一)互联网移动化使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隐患凸显近年来,手机和移动设备已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入口,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即时性、广泛性及交互性等特性,给西方敌对势力进行信息攻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领域所受到影响也越来越凸显。

一方面,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挑战。

反华敌对势力通过定向点对点、点对面,将诸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讨——
—基于“5W ”理论陈明
(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第期
陈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讨2如“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思潮频繁地输入,宣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

当这种资讯通过移动互联网频繁地被精准传播,很容易使人们特别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在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被蛊惑和煽动。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侵蚀。

他们利用所谓的网络大V、公知及网络水军,通过编造曲解我国的历史、抹黑我们的民族英雄、诋毁我们的领袖、攻击我们的制度和贬低我们的民族文化等行为,妄图使我们的青年失去信仰,思想混乱,迷失自我,对国家制度产生怀疑,对现实社会产生敌对情绪。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一旦青年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就足以对国家安全造成巨大的危机,必须引起各层级的足够重视。

(二)互联网移动化使大学生用户隐私受到更直接的威胁,诈骗更加精准
当前,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手机上网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然而,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产物,在继承二者优点的同时,安全风险也不断加剧。

当前由于个人隐私防范意识的淡薄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法分子往往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个人的隐私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网络犯罪。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因为用户隐私的泄露而被网络诈骗的行为更是屡禁不止。

据统计,2014年大学生在网上遭遇消费诈骗的比例为13.3%,大学生的账号或者密码被盗比例为30.1%,而网民的总体水平分别为12.6%和25.9%[3]。

而在2016年《中国网络教育》杂志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几所知名大学开展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高达73%的大学生曾遭遇网络诈骗。

更让人痛心的是在2016年暑假接连发生多起大学生因用户隐私泄露被诈骗学费而轻生或猝死的恶性案件,2016年8月19日发生在山东临沂罗庄女孩徐某某被骗学费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这些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的根源就在于用户信息泄露,导致了精准诈骗的发生。

(三)互联网移动化使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愈加严重
移动互联网兼具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者的优势:既拥有开放、交互、共享等特性,又极具流动性,可随时随地随心从中获取海量的信息。

而当各种繁杂的资讯无孔不入地渗入大学生生活的时候,我们的大学生是否每个人都准备好了呢?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加强版的“赛博空间”里,部分大学生因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网络行为自控能力较弱、网络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产生了比传统网络时代更加严重的网络行为失范现象。

主要表现在:为逃避现实而沉迷于网络恋爱、网络色情、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为满足一己私利而进行网络语言暴力、网络信谣传谣、网络买卖论文;甚至有女大学生为满足虚荣心,深陷“裸贷”骗局,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道德的底线,甚至走上刑事犯罪的道路。

二尧传播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标是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科学合理的用网,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说服的过程。

传播学中的“5W”理论无疑可以这一过程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5W”模式下传播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说服过程,是一个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性行为过程,而在这种模式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关键。

(一)“5W”理论
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5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该模式包含在传播过程中按照一定结构顺序排列的五种基本要素。

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4](P35)。

“5W”模式的名称源自于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既各具特点,又连贯统一,构成有机整体。

(二)基于“5W”理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问题分析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按照一定的要求,把知识、技能、思想、观点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5](P6)。

当传播关系运转良好的时候,其结果就是某种“协调一致”,这就是人类的奇异经验
2018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
之一[6](P5)。

从教育传播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受到了诸多的挑战,其结果还远未达到“协调一致”。

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者(“数字移民”或“数字难民”)与受教育者(“数字原住民”)之间鸿沟化。

目前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面临的现实:一群“数字移民”的教育者说着过时的语言,一本正经地教育着一群熟练掌握移动互联网时代新语言的“95后”的大学生。

而这些被称为“数字的原住民”的大学生们则伴随着移动网络一起如鱼得水似地成长。

这一数字鸿沟也使得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效果事倍功半。

二是教育主客体界限的模糊化。

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原来传统校园网络里只有官方组织才能传播信息的局面已经改变。

高校里的每一个参与者的身份都在发生着变化,教育主客体的界限已经模糊,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师生主客体的位置随时都可以相互转化。

三是教育内容既单一又呆板。

当前高校中网络安全教育还基本延续着多年前的“老三件”: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授大学生网络道德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或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课程,讲授是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如何防范计算机受攻击;通过各类讲座、主题班会及网站宣传等,主要讲解网络安全案例分析,通过官微推送防止网络诈骗相关信息。

从课程设置来说,内容单一且乏味,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迫切需要汲取丰富多样的网络安全防范知识,才有可能游刃有余的应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道德问题、网络心理问题、网络诈骗问题、网络诚信问题等等。

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传播渠道的选择上,高校除了简单的课程设置外,一般都借助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进行宣传。

但大部分校园官微因为宣传形式呆板,内容既无吸引力又缺乏时代性等问题,无法引起挑剔的“数字原住民”们的响应和关注。

四是教育反馈形式化。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传播效果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深化的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是一次次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后受教育者反馈的经验教训的累积。

但在目前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践中,教育者习惯于单向式的沟通,往往不关心受教育者的反馈,即使有做一些反馈信息的工作,如召开座谈会了解教育活动的效果,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人人都是自媒体,因此用户体验的反馈至关重要。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若缺少反思大学生反馈信息的环节,教育者将无法了解到受教育对于传播内容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将无法对传播活动进行内容优化,传播效果甚微。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基于“5W”模式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谁(Who)———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团队
1.建设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团队提供组织保障。

这支队伍主要由政工干部、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教师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员组成。

互联网思维是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出的,是一种信奉“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思维。

经过市场的反复验证,这种观念目前已被社会广泛接受。

作为高校进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只有努力跨越数字鸿沟,把“用户至上,体验为王”的理念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才有可能将自己所要宣扬的理念融入“95后”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中。

在快阅读和浅阅读的时代,积极运用新新人类看得懂的语言文字,结合时下最流行的图片、动漫、视频,对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包装与宣传,才有可能获得大学生的关注和点赞。

2.借助地方网络监管部门和网络运营商的力量,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团队提供专业权威的技术支持。

传播学研究表明,传播对象受影响的程度与传播者的威信、专业程度高低存在某种正比例的关系。

通过邀请网络监管部门和网络运营商的安全技术人员进入大学校园,对高校网络安全教育队伍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交流最前沿的网络安全知识及意识形态信息,甚至直接面向大学生面对面、点对点的传授网络安全防护办法。

这样教育者就能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且权威的网络安全知识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树立良好形象,增强传播者的主动性。

3.组建一支以学生意见领袖为主体的网络安全宣传队,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团队深入人心提供舆论支持和内容保障。

“数字原住民”大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思维跳跃、开阔,习惯浅阅读等特点,使得学校在
第期
陈明: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讨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上,必须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变垂直管理模式为扁平互动模式,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以达到最好的互动效果。

网络安全教育团队要大胆吸纳在个人微博微信拥有较大粉丝量的大学生网络红人,以及在知乎、果壳、豆瓣等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门社交网站里表现活跃的大学生意见领袖。

通过积极引导和协调沟通,使大学生网络红人或意见领袖成为网络安全教育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通过组建以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提供指导,地方网络监管部门和网络运营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以学生网络安全宣传队作为主体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团队,整合三者在网络安全教育方面的力量和优势,无疑将使得教育传播效果事半功倍。

(二)说什么(Says What)———围绕思想引领,提供内涵丰富的新时代网络安全教育内容
首先,构建科学、系统、多元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

从国际上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网络安全战略纷纷把网络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各级教育中,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而在我国,虽然也已经把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但是由于长期受到高、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大多数中小学校对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更是严重不足。

因此,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课程建设,筑牢青少年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道网络安全防线。

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当前国内教育的实际,将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心理健康、网络道德素养、网络法制教育等内容纳入学校课程;同时要主动根据不断涌现的有关网络安全的新问题,增设相关的选修课,构建科学、系统、多元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其次,注重线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建设。

移动互联网时代,校园网络盛行浅阅读文化,“碎片化”“标题党”“娱乐化”是浅阅读文化的关键词。

由于大学生浅阅读的习惯以及价值观尚未成熟的特点,渗透进校园的西方社会思潮以及一些错误腐朽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健康,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极大影响了大学生好恶的判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因此,必须把意识形态的教育作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校园思潮和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思想传播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讲究“你情我愿。

”教育者必须在大学生浅阅读文化流行的基础上,运用“95后”大学生所喜闻乐见话语体系来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并持续不断的灌输。

笔者所在的学院2015年开始从两个方面进行相关尝试和实践。

一是在学院团学微信公众号中开辟专栏,开展“寻找榜样的力量,传递青春正能量”为主题的青春造星系列活动。

在全院师生及校友中持续不断挖掘“草根明星”,将其事迹用图文、动漫,视频等制做成精美的微信推送文章,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和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还通过设立吐槽墙、互动版块、查询信息版块,并通过制造话题、转发有奖及鼓励朋友圈转发等方式大大增强用户的粘性。

由于所推送的内容和方式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且具有草根性,期期都能获得较高的关注率和点赞数。

二是创建“红色思路”学院党建微信公众号,通过持续发布有价值的阅读(包括经典名著、有价值的书目和文章、哲理小短文等)、党风廉政文化、时事热点、展示优秀师生党员风采及党建动态等,不断推送系统化多元化的党建知识,旨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主动引导网络舆论,打造全院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精神家园。

(三)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加强宣传网络安全相关媒介建设,引导受教育者“主体化”
不管是利用校园广播、传统讲座、课程、交流会还是新兴的校园网、微信微博或是慕课等进行网络安
—受教育者使用媒介的目的是很不相同的,自身也掌握着全宣传,都要遵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
媒体使用的控制权。

为了让校园网、校园微信微博、慕课等媒介中网络安全栏目建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和点赞,最关键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大学生网络后台维护团队。

因为只有学生才更懂学生的需求和喜欢的受教育方式。

在政工教师的指导下,广泛吸纳学生中的舆论领袖和网络制作的技术人才作为媒介平台运作及后台信息制作的骨干。

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网络安全媒介建设队伍,使学生在网络安全教育中不再居于被动地位,促使受教育者主体化。

另一方面高校教育者一定要学
2018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
参考文献:
[1]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2018.
[2]CNNIC: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2016.[3]CNNIC: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2015.
[4]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5]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6]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陈丽〕
A Probe into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5W ”Theory CHEN Ming
Abstract :The convenience,immediacy,universality and interactivityof the Internet br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it is imminent to strengthen the instruction of network security.However,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f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the gulf between educators and students,the blurring of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and object,the simpl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and the form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feedback.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trinitarian team of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provide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withrich connotation of the new era,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mediafor public awareness of network security,guide the students ’“subjectivation ”and set up the network security education feedback system.Key words:the Internet;network security;education;“5W ”theory
会尊重大学生在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帮助教育者把相关的信息传播好,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建立网络安全教育效果反馈体系效果评估是“5W”传播模式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部分,就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来说,其传播效果的获得是一次次的宣传教育累加的结果。

因此在每次线上线下教育系列活动后教育者一定要深入学生,倾听批评的声音,通过座谈会交流、网上问卷调查、网上微博微信互动、电话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实际效果进行数据收集、评估分析。

将效果分析反馈给活动的主办者及官网官微网络安全教育栏目编辑团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和优化下一次的教育传播活动,逐步建立网络安全教育效果反馈体系。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5W ”模式如此循环往复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过程,受教育者将不断积累对于传播内容、形式和媒介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保障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