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有效引导学生思维、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容易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到
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误区,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误区一:提问答案已经确定
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已经心里有了一个确定的答案,并且希望学生回答出这个答案,
这样的提问往往是带有主观意识的,容易给学生一种“唯一正确答案”的压力。
这种提问
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策一:开放性提问
教师应该改变提问的方式,更多地采用开放性提问,让学生自由发挥,多角度思考。
在教授数字运算的时候,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这个数是不是唯一的?还有其他的可能
性吗?”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元化地思考问题,培养创造性
思维能力。
对策二: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问题得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
状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
二、误区二:过多打断学生的回答
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会不断地打断学生,导致学生无法连续思考和表达。
这
种行为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限制了他们的发言空间。
对策一:给予足够的回答时间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时间,允许学生思考和表达。
因为有时学生
的思路可能比较复杂,需要时间整理和组织语言。
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判断
他们的理解程度和学习状况。
对策二: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让他们主动向同学提问和回答问题。
这样可
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激发思维,促进对知识的深入
理解。
三、误区三:提问范围狭窄
一些教师在提问时,往往只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中,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
这种提问方式容易让学生觉得数学只是一堆已知答案的堆砌,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对策一:跨学科交叉提问
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提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在教
学约数的概念时,可以提问:“在自然界中有没有数学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这样的提
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对策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在教学正方形的性质时,可以提问:“正方形有哪些特点?能否找到其他具备这些特点的
图形?”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
四、误区四:忽视学生发言
有些教师习惯直接忽视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这种行为容易使学
生产生沮丧情绪,降低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对策一: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
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也要给予积极的回应,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和表达。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不准确时,教师应该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帮助学生纠正错
误并改进答案。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错误回答,来引出常见的错误和解决方法,帮助学
生提高解题技巧和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施课堂提问时需要注意一些误区,如提问答案已经确定、
过多打断学生的回答、提问范围狭窄和忽视学生发言等。
针对这些误区,教师可以采取相
应的对策,如开放性提问、给予足够的回答时间、跨学科交叉提问和针对性引导学生改进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