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教案1 教科版选修3-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2).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提前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式学习总结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理解科学探究的协作精神
(2).通过学生亲自去实验操作激发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3).通过小家的变化到国家的变化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知道传感器的概念及其作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准备
1.准备教具:烧杯、冷水、热水、保温瓶、盛水桶、4.5V电池组、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干簧管、LED小灯炮、蜂鸣器、磁铁、多用电表、水位传感器、光耦传感器、振动小夜灯、小型太阳能路灯
2.自制教具:自录视频、电子门闩、防倾倒警报、焊接实验所需电路
四、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演示、引导、实验探究、讨论、练习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小组交流
五、教学设计
1.引入
播放自录视频(内容:智能家居)后激发大家“我也要做小小发明家”,然后展示科技小制作“电子门闩”,使同学们也想制作这样的小发明、小制作,然后导入传感器2.自主学习(检验)
(1).传感器
定义:传感器通常是把被测的非电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信息的器件或装置
组成结构与功能:非电信息→敏感元件→处理电路→电信息(如U、I、f)
(2).敏感元件的原理
<1>根据感知原理分类
①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
②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③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2>原理:大多数传感器是通过敏感元件把电学量转变为电学量,或转化为电路
的控制开关,从而实现方便的显示、记录、处理和控制.
随堂练习
题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传感器相当于人的大脑(×)
B.传感器担负着采集信息的任务(√)
C.传感器是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转换为电信号的主要工具(√)
3.实验探究
(1).分组实验探究一:NTC热敏电阻
结果分析: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特性应用:热敏电阻具有电阻随温度灵敏变化的特性,可以实现对温度的测量,常用于温度传感器.
题2:用多用电表的同一电阻档位测量热敏电阻的阻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测热敏电阻时,温度越高,多用电表指针偏角越大
B、测热敏电阻时,温度越高,多用电表指针偏角越小
C、测热敏电阻时,温度越高,热敏电阻的阻值越大
D、测热敏电阻时,温度越高,热敏电阻的阻值越小
(2).分组实验探究二:光敏电阻
结果分析: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一般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
特性应用:光敏电阻具有电阻随光线强弱灵敏变化的特性,可以实现对明暗的判断,常用于路灯的自动控制.
题3:不论什么季节,太阳能路灯总能晚上自动亮起,白天自动熄灭,主要是应用了某种传感器来实现的,那是因为 ( BD )
A、主要应用了热敏电阻对光照具有灵敏变化的特性
B、主要应用了光敏电阻对光照具有灵敏变化的特性
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环境气温的降低而增大
D、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
(3).分组实验探究三:干簧管
结果分析:干簧管是一种能感知磁场的敏感元件.
应用:干簧管常用于由磁场控制的开关
情感激发(老师引导)
我们课堂上学习的传感器有限,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火箭、卫星上都有成千上万的传感器,其技术含量已经成为全球领先水平,同学们要努力学习,争取到那里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4.课堂小结
5.作业设计
(1). 观察生活中含传感器的家用电器,下节课讨论;
(2). 各小组利用传感器设计或制作(创作)一件科技小作品;
(3). 完成本节课导学案及练习册上的课后作业。

六、课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