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效应与加法效应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桶效应与加法效应的组合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优良的班风和学风,鞭策后进生积极向上,严以律己,爱护班集体,团结同学,成为合格、优秀的小学生,作为班主任,我
在努力的尝试着适合学生的真实有效的各种办法,搜寻着能激发学生持久坚持的
班级奖励制度。
现将我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分享:
职场上存在一个“木桶效应”的规则。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
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
那块木板。
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
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好比一个大木桶,各方面的表现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
可缺少的一块木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多优秀的学生都有他存在的不足,无论多差的学生都有他的自尊与闪光点。
孩子良好综合素质的稳定形成不能靠短
时的表现,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
弱环节。
我们只有补齐学生这个小木桶的短板,才能补齐班级这个大木桶的短板。
才能真正提高班级大木桶的整体效应。
一、谈心声补短板
我班张恬雨身为班级学习委员,读书声数她的声音最甜,节奏掌握的最好,
可那几天同学们竟然反映她星期天作业没完成,课堂上的举手发言也不积极主动了。
针对课堂问题,提问她的时候,她还不知道我的问题,她有些惊慌,不知道
我刚才问的是什么。
然后黯然神伤开始哭了。
面对她的突变,面对孩子们的告状,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利用下课时间与他谈心,寻找为什么不良表现是她“最
短的木块”,经了解才知道最近爸爸、妈妈闹不和,还准备离婚,谈到这里孩子
再也抑制不住伤心的泪水,哭诉着说:“老师,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害怕失去爸爸,也害怕失去妈妈,他们离婚了我就没有幸福的家了,我在劝他们,不要离婚,爸
爸妈妈肯定是不喜欢我了,要不他们就不会离婚。
”看着哭的伤心的样子,我马
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赶紧与她妈妈联系,了解事情的具体情况,她妈妈说,
大人是闹别扭,但不知道这孩子的情绪波动这么厉害,两人整天忙于工作,回到
家也很晚,关心孩子是很少。
当即表示:“老师,我们会注意的,为了孩子我不
闹离婚了。
谢谢你及时告诉我孩子在校的表现,不然就把孩子耽误了。
”通过家
校及时的联系,我们把孩子的心里阴影消除了,孩子也会心的笑了,在一次题为“一件()的事”写作文时,孩子还这样写到“一件痛苦的事”,(多媒体出
示作文),可见此事对孩子的创伤多大,想不到在耐心寻找孩子的短板的同时,
不仅及时的调整了孩子的心态,还拯救一个幸福的家。
二、加分数找自信
优秀学生一时的短板容易补起来,可差生的最短如何补?这班学生从一年级
到现在,在班级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利用奖罚小花朵的制度,鼓励学生学习,为
了得到小红花,小红花再换小红旗,优秀的学生课堂上乐学善思,积极性非常高,张贴在评价栏内的小红花自然光彩耀眼,但是一周下来总有有些同学的评价栏内
竟然还是空的,一核实,小组长马上状告他的小红花因为没写作业,或者打扫不
积极被罚没了,问题也确实存在,他们也只能认罚。
这些同学在学习中的“最短
的木块”,恰恰是他们学习的克星,差等生的不自信,是孩子在课堂上由一开始
的不敢说,害怕别人嘲笑,说错了害怕老师批评,逐渐变成了上课只是听,别人
说的对与错与我无关,不提问题,不评价别人的回答,长此以往,好胜心,自信
心全没了,作业应付了事,错别字,往往是却撇少捺,作文,日记草草几句。
看
看自己被清空的评价栏自己更没学习动力了。
他们又能用什么办法为自己挣得小
红花?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呢?这现实中的矛盾问题困扰着我们这些班主任。
班级
的规定,针对这些最短的木块,如何补?他们是班级的这个“大木桶的最短木块”。
他们强起来,班级的好班风,好学风才能形成。
为了“这块最短木块”,我又添加“加法效应”,也就是赵校长提醒给我们
的“给学生评价只算加法不算减法。
”于是,我尝试着在班规上小红花只加不减,而且一朵小花记一分。
把每天的小花换做分数让学习委员一天一统计。
每天的分
数在班级群里一公布,这样不仅学生关注到了自己每天的进步,家长也关心到了
孩子每天的进步。
自从只算加法不算减法以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原来总是默默只听课不作答,甚至叫起来半天都不回答问题的高宗换、乔衍赫,也很有兴致的把手举起来了。
爱搞恶作剧的程彦铮同学,上课顾不得讲话了,只管抢着回答问题。
李承晔同学
为了提高自己的作业质量,自己的字像是变了一个人,一下子整齐的让人认不出
来了。
卫冰心、何慧琳等擅长语言表达的同学,总会利用课前三分钟,与大家分
享自己对故事精彩部分的理解。
孩子们一天一小计,一周一汇总。
根据成绩发优
秀奖10名,进步奖3名,小组团体奖一组。
看到他们乐此不惫的,比学赶帮的
学习劲头,我暗自庆幸,默默的告诉他们,孩子,老师的分数源源不断,我会慷
慨解囊送给你们无限的分数。
就这样,孩子们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就算自己不是
班上最优秀的,但自己只要进步同样有奖励,取消了以往的责罚,留下的只是奖励。
取消了以往的减分,留下的只是加分。
听不到老师的批评,留下的只是鼓励。
还怕好的学习习惯养不成吗?看来“加法效应”在鼓励孩子的同时也成就了我们
只表扬不批评的教育教学方法。
多少教育教学实例告诉我们,教育应当是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强制的命令,
提醒学习,提醒向善,提醒明理,提醒思辨,提醒学生养成好习惯,因为好习惯
事半功倍,好方法收益终生,没有任何孩子天生都是坏的,只是我们在教育他们
的时候,找准每个学生的短板,找准我们教学方法的短板,找准班级整量化办法
的短板,让“木桶效应”和“加法效应”有机组合,利用加分的办法,让学生高
兴自己的进步,后悔因为自己的差距。
这样,高兴之后,学生今后会更加信任教师,后悔之后,学生会加倍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感到任重而道远,虽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但还远远不够,我一定会
加倍努力,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在前进道路上不断学习,大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