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土壤是地球表面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质
和特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土壤中,大孔隙是土壤中空气和水的主要通道,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大孔隙的大小、数量、形状等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及气
体运移的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土壤大孔隙的特征和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和土地利用效
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大孔隙是指土壤中空气和水的通道,通常可以定义为孔隙直径在70um以上的孔隙。
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1. 尺寸范围大
土壤大孔隙的孔径范围一般在几十微米到几毫米之间,孔隙尺寸的变化对土壤物理性
质和水分及气体运移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孔隙直径大于200um的孔隙被称为大孔隙。
2. 数量少
土壤大孔隙的数量很少,占总孔隙数量的比例很小,但它的重要性却非常突出。
大孔
隙的形成与土壤中的颗粒运动、水力压路等物理作用有关。
3. 形态多样
土壤大孔隙的形态多样,可能是长条状、球形、迭层状等,形态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土
壤大孔隙用途的广泛性。
1. 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土壤样品直接测量土壤的孔隙结构参数,包括孔隙度、孔径分布、气体扩散系数等。
测量主要依据一些物理技术,如水滴渗透、压汞、X-射线胶体浸渗等。
该方法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同样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仅仅表示局部性质,
并不能代表整体性质,而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设备。
间接测量法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土壤孔隙结构。
主要有孔径
分布函数、二维和三维数字模型、纹影法等方法。
该方法具有经济、易于操作和全面反映
孔隙空间结构等优点。
但是它仅能以平均值来表征孔隙结构和动态表现,不能反映复杂的
孔隙结构等问题。
3. 空间统计分析法
空间统计分析法是利用土体微观孔隙结构特性对范围不同的三维体积的空间分布及连
通程度进行分析,来研究土壤的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等问题,主要采用多尺度分形方法、
灰度形态学、分形分析等方法。
该方法具有兼具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理论假设和算法选择上的问题。
4. 显微成像技术
显微成像技术是一种定量地观测土体孔隙空间分布和孔隙形态的技术,可视化地反映土体表面和内部的三维形态。
常见的有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同步辐射CT等技术,具有清晰、真实、准确的优点。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着高技术门槛、高昂的实验成本等问题。
三、总结
土壤大孔隙的特征和研究方法,对于深入了解土壤性质和特征、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适当的观测方法是保证研究精度和准确度的关键,也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