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颈强直:颈前屈时有抵抗,头仍可后仰或 旋转; (2)Kernig征:仰卧,屈曲膝髋关节呈直角, 再伸小腿,因屈肌痉挛使伸膝受限,小于 130°并有疼痛及阻力者为阳性。 (3)Brudzinski征: ①颈症:仰卧,屈颈时引起双下肢屈曲者为阳 性。 ②下肢征:仰卧,伸直抬起一侧下肢时,对侧 下肢屈曲为阳性。
遗传因素 导致脑损伤的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健康史 营养不良 脑震荡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2.临床表现 注意力缺陷 活动过度 其他表现-情绪化
32
二.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与精神治疗配合进行 三.护理诊断 1.思维过程异常 与脑功能损作有关。 2.焦虑与学习成绩不良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指导用药:精神兴奋剂有一定的疗效, 如:哌醋甲酯(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等, 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定期用量表监测患儿症 状及药物的副作用。 2.心理护理
2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一)一般检查 包括神志、精神状态、皮肤、气味等 (二)头颅和脊柱检查 头颅大小,形状,前囟大小、张力,头部有无“破壶音” (三)运动检查 3个月内小儿握持属于正常,6个月小儿做“蒙面试验” (四)反射检查 1、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4、病理反射 5、脑膜刺激症 3
1、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
咽反射 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正常时引起恶心反射 (咽肌收缩)。 角膜反射 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 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被检者眼睑 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瞳孔反射 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 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4
5、脑膜刺激症
16
脑脊液-外观浑浊,可找到致病菌 【辅助检查】 血象-在白细胞多,
【治疗要点】 1.病原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 水、电解质紊乱 高热 颅内高压 并发症
17
2.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或不进食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惊厥有关。 4.潜在并发症 颅压增高症;水电解质紊乱;硬脑膜下积液
26
病因
感染性疾病 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脑水肿 全身重度感染 高热惊厥
颅外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
颅内疾病:各型癫痫、颅内占位病变
颅外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
27
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
上翻,头后仰,面肌及四肢呈强直性或
阵挛性抽搐;可伴喉痉挛,呼吸暂停甚
至青紫,惊厥后昏睡。
惊厥时间超过30分钟 惊厥持续状态 两次发作间歇意识不能完全恢复
28
高热惊厥
①年龄多在6个月~3岁之间; ②多在起病初突然高热12小时内; ③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和时间短; ④排除其他病因 ⑤热退后一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⑥部分患儿及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
29
【护理措施】
1、急救护理 (1)就地抢救及保持安静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防止受伤 (4)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2、防止脑水肿 保持安静,观察病情 3、心理护理
33
临床表现
1.健康史:病前l-3周多有上呼吸道 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 史 2.临床表现 患儿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及颅内高压。多有不 同程度的发热、意识障碍,轻者出现表情淡 漠、嗜睡,重者神志不清、谵妄、昏迷。
9
治疗原则
降温 止惊 降低颅内压 改善微循环
1.对症
2.抗病毒
中枢性 运动障碍
23
24
二.护理诊断 1.成长发展障碍 与脑损伤有关。 2.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3.育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日常生活护理 2.营养失调的护理 3.防止外伤与意外 4.恢复期(功能训练)护理 5.知识教育
25
第五节 小儿惊厥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
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性或阵挛性 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 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 多见于婴幼儿,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5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由 各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一组以精神和 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 病。 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 致后遗症及死亡。
6
病因
80%以上的病毒性脑膜炎是由肠道病毒引 起(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 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 毒。 病毒性脑炎则多由肠道病毒、虫媒病毒, 常见传染病病毒和疱疹病毒所致
7
发病机制
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侵入人 体,在淋巴系统内繁殖后经血循环到达各脏 器,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即可有发热等全身 症状。此外病毒亦可经嗅神经或其它周围神经 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 是病毒直接损伤的结果,也可是“感染后”的 “过 敏性”脑炎改变,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血管 8 及
30
第六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 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其智力 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 心理异常。
31
一.护理评估(收集资料)
10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过多 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 与昏迷、肢体瘫痪有关。 4.潜在并发症 颅压增高症综合征;昏迷。
11
四.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保证营养摄入 2、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心理护理 2)生活护理 3)皮肤护理 4)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12
四.护理措施
4、注意病情观察,
1)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 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 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 2)每2 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 肺炎, 3)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 成和呼吸骤停。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5)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 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 6)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 使用镇静剂 13
20
病因
1.健康史 出生前,母亲高血压、糖尿病、接触放射线、感染 出生时,羊水栓塞、早产、窒息、难产 出生后,缺氧、感染、外伤、颅内出血、核黄疸
21
临床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
2、肌张力异常
3、姿势异常
4、反射异常
22
2.临床分型
痉挛型75% 手足徐动型20% 肌张力低下型 婴儿期运动发育落后 强直型 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小儿 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 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 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 细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粘 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 少数化脓性脑膜炎可因患中耳炎、乳突炎、 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时,细菌直接蔓延 到脑膜所致。Leabharlann 5.焦虑 与预后不良有关。
18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 饮食护理:高蛋白、热量、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 3.防止外伤 4、观察病情:并发症、生命指征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19
第四节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ies)是出生前到出生后 一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 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 功能障碍。
14
病因
1.健康史 新生儿-败血症病史, 婴幼儿-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病史
大肠杆菌 <2月 金葡菌 细菌感染史 2月—12岁 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链球菌 >12岁 肺炎双球菌
15
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烦躁不安及 进行性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发作 2、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囱 门饱满、重者昏迷,发生脑疝,出现双瞳孔 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呼吸衰竭;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及布鲁金斯基 征阳性; 4、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 室管膜炎、脑积水 ,脑神经损伤。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脑性瘫痪 小儿惊厥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1、脑 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 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2、脊髓 出生时发育已成熟,各功能基本 具备 3、脑脊液 新生儿脑脊液量少,一般50ml, 压力低,正常脑脊液外观清亮透明。 4、神经反射
遗传因素 导致脑损伤的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健康史 营养不良 脑震荡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2.临床表现 注意力缺陷 活动过度 其他表现-情绪化
32
二.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与精神治疗配合进行 三.护理诊断 1.思维过程异常 与脑功能损作有关。 2.焦虑与学习成绩不良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指导用药:精神兴奋剂有一定的疗效, 如:哌醋甲酯(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等, 用药要从小剂量开始,定期用量表监测患儿症 状及药物的副作用。 2.心理护理
2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一)一般检查 包括神志、精神状态、皮肤、气味等 (二)头颅和脊柱检查 头颅大小,形状,前囟大小、张力,头部有无“破壶音” (三)运动检查 3个月内小儿握持属于正常,6个月小儿做“蒙面试验” (四)反射检查 1、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4、病理反射 5、脑膜刺激症 3
1、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
咽反射 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正常时引起恶心反射 (咽肌收缩)。 角膜反射 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 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被检者眼睑 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 瞳孔反射 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 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4
5、脑膜刺激症
16
脑脊液-外观浑浊,可找到致病菌 【辅助检查】 血象-在白细胞多,
【治疗要点】 1.病原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 水、电解质紊乱 高热 颅内高压 并发症
17
2.对症治疗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或不进食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惊厥有关。 4.潜在并发症 颅压增高症;水电解质紊乱;硬脑膜下积液
26
病因
感染性疾病 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脑水肿 全身重度感染 高热惊厥
颅外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
颅内疾病:各型癫痫、颅内占位病变
颅外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
27
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
上翻,头后仰,面肌及四肢呈强直性或
阵挛性抽搐;可伴喉痉挛,呼吸暂停甚
至青紫,惊厥后昏睡。
惊厥时间超过30分钟 惊厥持续状态 两次发作间歇意识不能完全恢复
28
高热惊厥
①年龄多在6个月~3岁之间; ②多在起病初突然高热12小时内; ③发作呈全身性、次数少和时间短; ④排除其他病因 ⑤热退后一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⑥部分患儿及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
29
【护理措施】
1、急救护理 (1)就地抢救及保持安静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防止受伤 (4)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2、防止脑水肿 保持安静,观察病情 3、心理护理
33
临床表现
1.健康史:病前l-3周多有上呼吸道 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 史 2.临床表现 患儿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及颅内高压。多有不 同程度的发热、意识障碍,轻者出现表情淡 漠、嗜睡,重者神志不清、谵妄、昏迷。
9
治疗原则
降温 止惊 降低颅内压 改善微循环
1.对症
2.抗病毒
中枢性 运动障碍
23
24
二.护理诊断 1.成长发展障碍 与脑损伤有关。 2.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3.育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三.护理措施
1.日常生活护理 2.营养失调的护理 3.防止外伤与意外 4.恢复期(功能训练)护理 5.知识教育
25
第五节 小儿惊厥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
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制性或阵挛性 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 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 多见于婴幼儿,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5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由 各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一组以精神和 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 病。 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 致后遗症及死亡。
6
病因
80%以上的病毒性脑膜炎是由肠道病毒引 起(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 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 毒。 病毒性脑炎则多由肠道病毒、虫媒病毒, 常见传染病病毒和疱疹病毒所致
7
发病机制
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侵入人 体,在淋巴系统内繁殖后经血循环到达各脏 器,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即可有发热等全身 症状。此外病毒亦可经嗅神经或其它周围神经 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 是病毒直接损伤的结果,也可是“感染后”的 “过 敏性”脑炎改变,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血管 8 及
30
第六节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 任性、易冲动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其智力 基本正常,但有学习困难,运动功能不协调及 心理异常。
31
一.护理评估(收集资料)
10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病毒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过多 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 与昏迷、肢体瘫痪有关。 4.潜在并发症 颅压增高症综合征;昏迷。
11
四.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保证营养摄入 2、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心理护理 2)生活护理 3)皮肤护理 4)保持瘫痪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12
四.护理措施
4、注意病情观察,
1)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 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利于 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 2)每2 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 肺炎, 3)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 成和呼吸骤停。 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5)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 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 6)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 使用镇静剂 13
20
病因
1.健康史 出生前,母亲高血压、糖尿病、接触放射线、感染 出生时,羊水栓塞、早产、窒息、难产 出生后,缺氧、感染、外伤、颅内出血、核黄疸
21
临床表现
1、运动发育落后和主动运动减少
2、肌张力异常
3、姿势异常
4、反射异常
22
2.临床分型
痉挛型75% 手足徐动型20% 肌张力低下型 婴儿期运动发育落后 强直型 共济失调型 混合型
第三节 化脓性脑膜炎
•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小儿 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 由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 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 • 细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粘 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 少数化脓性脑膜炎可因患中耳炎、乳突炎、 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时,细菌直接蔓延 到脑膜所致。Leabharlann 5.焦虑 与预后不良有关。
18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 饮食护理:高蛋白、热量、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 3.防止外伤 4、观察病情:并发症、生命指征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19
第四节 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ies)是出生前到出生后 一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 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 功能障碍。
14
病因
1.健康史 新生儿-败血症病史, 婴幼儿-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病史
大肠杆菌 <2月 金葡菌 细菌感染史 2月—12岁 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链球菌 >12岁 肺炎双球菌
15
临床表现
1、感染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烦躁不安及 进行性意识障碍。反复惊厥发作 2、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囱 门饱满、重者昏迷,发生脑疝,出现双瞳孔 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呼吸衰竭;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匿格征及布鲁金斯基 征阳性; 4、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性低钠血症、脑 室管膜炎、脑积水 ,脑神经损伤。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脑性瘫痪 小儿惊厥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点
1、脑 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 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2、脊髓 出生时发育已成熟,各功能基本 具备 3、脑脊液 新生儿脑脊液量少,一般50ml, 压力低,正常脑脊液外观清亮透明。 4、神经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