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重点初中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试题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市重点初中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模拟测试试
题8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2.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采督战浩瀚偃旗息鼓
B.潇洒默契泻气屏息敛声
C.酷似殷红绽放无愿无悔
D.敬佩搬发慷概锐不可当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D.《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匀称.(chèng)暴晒重峦.叠嶂(luán)卢沟小月
B.翰.林(hàn)车澈惟妙惟肖.(xiāo)自出心裁
C.斟.酌(kān)河堤摩肩接踵.(zhòng)因地制宜
D.推崇.(chóng)跳蚤别具匠.心(jiàng)长途跋涉
二、名句默写
6.(9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⑴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1分)
⑵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分)
⑶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郦道元《三峡》)(2分)
⑷央视羊年春晚上,由刘德华作词并演唱的歌曲《回家的路》唱出了多少游子思乡羁旅之情,崔颢的《黄鹤楼》中“ ,”一句也表达出相同的情感。
(2分)
⑸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
(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_____)燕.脂(______)车马喧.(______)提携.(_____)
折戟.(_____)不胜簪.(_____)殷.勤(______)谩.(_____)
四、诗歌鉴赏
......
8.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中的“随”“入”二字炼得好,请作赏析。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后面的的题。
(17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蹴.尔而与之
⑶乡.为身死而不受⑷贤者能勿丧
..耳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小题3】选文第二段“一箪食,一豆羹”与(原文)形成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义”比“生”重要,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3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中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
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C.《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相近且善,由于后天因素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
这与选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观点相近。
D.选文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舍生而取义”的结论。
4)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选文观点谈谈你对材料中事件的看法。
(3分)
材料链接:10月24日,38岁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急救中心司机兼急救员贾海波,出诊途中突发脑干出血。
他强忍疼痛将患者安全送到了医院,自己却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10.阅读下面文言文。
(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 ) ⑵沿溯阻绝( )
⑶或王命急宣( ) ⑷每至晴初霜旦(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三峡之美,举世闻名,读罢此文,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请你根据本文第四段内容,仿照示例,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_____”的句式说一说。
(3分)
示例:三峡的树美,你看那绝壁之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曲体向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三峡的____美,你看
4)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4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风雨荷塘
厉彦林
(1)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
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
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由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2)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
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甜润润、凉爽爽的……
(3)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
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幢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
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
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叶,若石击深潭……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沉醉的音响。
(4)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澈明,背光处微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荷塘。
一滴滴雨丝刚栖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闹着。
调皮的风把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5)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6)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恰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诗。
(7)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我的衣衫上。
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
(8)一切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许。
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
(9)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花来啦,雨中的荷花你遮我、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抓住季节吐叶展蕾,忙活自己的事;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深的淤泥,展露同一家族令人销魂的形体。
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10)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11)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12)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雨……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
(2)荷花在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
(1)视觉:远望绿柳新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近听雨落荷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嗅觉:轻嗅缕缕荷香,飘逸空灵。
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3)结合全文,说一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你觉着“我”要把自己重塑成怎样?
4)仔细品读文章开头与结尾,本文除了表达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精神的赞美,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现代文阅读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运动方面,多半会很差。
另外,那时的我常常感冒,这也更加让我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问:“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
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有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力方面更加出色,来试试吧。
”
你完全能想象当时我有多高兴,我瞬间觉得心里有底了,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还有些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进行文理分科。
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
我自己也渐渐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
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
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这一科的是在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
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另外,你刚刚的表达也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个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
我听到这段话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
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
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
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的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是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并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
我赶紧把这一喜讯告诉了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很多的恐惧与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都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
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1)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
(赏析加点词语)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3)“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
七、语言表达
13.本文作者提出了“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现实意义?请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00字左右)八、作文
14.从书中描绘的《清明上河图》中任选一个画面,发挥想象,描绘一处场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B
5.D
二、名句默写
6.(10分)(1)山岛竦峙(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本题共5小题,一个句子的
解析:(10分)(1)山岛竦峙(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本题共5小题,一个句子的内容1分,每一句子默写错、漏、多l字扣0.5分,扣完该空格分数为止)
三、字词书写
7.lú yān xuān xié jǐ zān yīn màn
四、诗歌鉴赏
8.1))诗人乘船前行,群山渐渐远去,用“随”字表现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长江滚滚远去,用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荒原,气势磅礴。
2)抒发了诗人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9.1)⑴患,祸患,灾难⑵蹴,用脚踢⑶乡,通“向”,从前⑷勿丧,不丢掉
[来2)⑴如果(或“假如”、“假使”)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或“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⑵(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或“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2分)
3)“万钟”,“人应保持本心”
4) D。
【小题5】略
10.1)(4分)⑴如果;⑵逆流而上;⑶有时;⑷早晨。
(一个一分)
2)(4分)⑴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2分)⑵极高的山峰大多生长着奇特的柏树,悬泉瀑布在那里激流冲荡。
(2分)
3)(3分)略,须结合课文的第四段相关内容,可写山涧、树林、猿鸣等。
可适当发挥想像,不必完全拘泥于翻译原文。
4)(4分)山的特点:连续不断,遮天蔽日。
(2分)水的特点:水势浩大(水大),水流湍急(水急)。
(2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1)(1)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像地写出了荷花开放时的形态和鲜艳,表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荷花赋予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在雨中神态各异、美丽娇羞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雨中荷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2)自然柔和; 悠远清脆;表达了作者对荷的喜爱、赞美、敬仰之情。
3)希望像荷花那样,不惧风雨,在坎坷磨难中与人互相扶持,像相亲相爱,团结。
4)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或对济南的怀念)。
从文章开头和结尾可以看出来。
12.1)A体育拿名次(体育比赛拿第三) B数学拿高分(得高分、考高分) C恐于(担心、害怕)年龄大英语学不成
2)(1) “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大家都知道的知识。
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2)作者用活泼俏皮(幽默诙谐)的语言写出了“我”对重新认识自己后的轻松与欣喜之情,以及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
3)这句话的含义是: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有时候那曾被我们看成困难的,其实是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
4)我心底的篱笆:我听人说女生学不好数理化,所以一直害怕理科。
我的启示: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要有自信心,要相信科学。
七、语言表达
13.示例:这一论断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虽没有过多的忧患,但不如意的事还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学习的是古人经受磨炼使性情坚忍的精神。
在和平安宁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忧患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
神。
八、作文
14.示例:提起北宋,就不得不说在这个朝代创作的一幅佳作了,这幅画名叫《清明上河图》,由画家张择端根据当时的市民真实生活所创作。
这幅画既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将北宋的市井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任何细节都不放过。
画中有一家“酒店”,在古代称之为客栈。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如果是酒店的话,那为什么门口挂的牌子上写的是"脚店"呢,这也太奇怪了吧。
其实,“脚店”在当时的意思就是供行人停下歇脚的地方,而不是我们今天的足疗店。
作为休憩的地方,当然要有酒了,美酒是人们解乏休闲的最好陪伴,所以店里还挂着“美禄”的广告牌,亦指客人在此可饮酒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