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财经学院选修论文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
日期:
摘要
我们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着手,探讨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别,从而引申到对中西方人生观、价值观的研究。

最后得到中西方文化的的差异原因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国普遍不为西方国家接受,根其原因是中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差异。

从近代时期,中西方的武力的对决,变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文章中介绍了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和电影文化对社会、对生活的影响。

讨论中西方个体的差异,以及众多个体组成的群体文化的差异。

关键字:中西文化电影差异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肖申克的救赎》上映于1994年,并参与当年的奥斯卡奖的角逐。

这部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擅长经济学的安迪被冤判入狱,狱中的安迪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帮助狱警们逃税,以致自己的待遇得到改善,并在监狱中建立了一座图书馆,在狱中生活了二十年后安迪成功越狱的故事。

有人说,奥斯卡对现实主义题材往往重视不够,特别是那些揭露美国社会黑暗面的电影几乎是绝少得奖,所以《肖申克的救赎》才会败给《阿甘正传》。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并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优秀故事片奖提名的20部影片中,既有我十分喜欢的《人在囧途》,也有我不怎么喜欢的《杜拉拉升职记》,还有没什么感觉的《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等。

在答案即将揭晓的那一刻,我深知,虽然《人在囧途》的口碑很好,但它拿奖的几率实在很低,因为,有《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唐山大地震》这么几部可以肯定拿奖的电影在。

结果,上述几部无一落榜,《人在囧途》没有出现在最终的榜单上,个中原因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人家都是主旋律的片子,你不是也不要紧,还非得时不时的揭露几个社会弊端,就算你剧本好,情节吸引人,演员出彩,口碑好,统统不管用,就好像是五六十年代的出身,人家是贫下中农根正苗红,你是地主后代生就的低等啊。

从这一点上来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主旋律的电影都更容易被官方承认。

一、从影视看中美文化的差别
从《梁祝》与《泰坦尼克号》的比较中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的差别。

美国影片注重的是现实主义的手法,在不可抗力因素面前,人们最终选择了继续存活,让美好的愿望只是像“海洋之谜”一样长眠海底,这种现实价值观,也正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

而中国影片则是将现实写照与浪漫主义手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命运或不幸面前,同样会显得无能为力,但即便如此,人们却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抗争,甚至为了美好的愿望失去生命。

另一方面美国人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差异-----美国人偏向于以个人主义
为主导的,中国人却强调集体主义。

影片中可以看出同样都有其阻力,但美国影片中主人翁都趋于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中国影片中的主人翁还有其畏缩与懦弱的一面。

在西方文化中,个体具有独立性,人是伦理的主体。

他们可以执着追求自己所认为的幸福与自由,不受伦理道德观念的约束,这或许与当时资产阶级人性主义的道德论相关。

这一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是人性论,认为“人来自自然,人的感性欲望是人的本性,人的感性欲望、人的利己心本身是合理的,无所谓善恶。

人自身的感性欲望就是目的,外物都不过是满足需要的手法。

”这样的社会道德观对个人行为则比较宽容。

《泰坦尼克》中萝丝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少女代表,她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内心充满了激情,厌恶其未婚夫卡尔,她勇于争取解脱,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有勇气跨出那一步。

片中杰克与萝丝在船头的那一幕,萝丝对杰克说“我改变主意了”,两人伸开双手,面向海洋——海洋是自由幸福的象征。

那一幕唯美的画面,伴随着凄美的音乐,是许多年轻人向往与羡慕的爱情方式。

从影片中萝丝与杰克的爱,是个性战胜世俗,平民战胜贵族的一种体现。

这一点是《梁祝》所不能到达的。

儒家的伦理道德在封建社会的中国被多数人公认为真理,这深深影响了人性的发展,使人更趋向成为伦理道德型的人。

《梁祝》体现的是含蓄、保守的中国式爱情,正如朱光潜在谈及文学作品这种创作情况时所说的“这种文学作品最能表现一个全社会的人生观感。

”影片中,祝英台依然还要梁山伯到家里提亲,虽然他们的爱情故事受到后人的赞颂,但是在封建礼教面前,却总有着软弱的一面,无法摆脱,这也是其悲剧产生的原因。

虽然有爱,但是如果要使爱情有结果,依然要按照既定的圈圈来办事,“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婚姻理念婚约模式下的生死恋”,只有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约才能缔结婚姻关系。

二、从教育孩子看中美文化的差别
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在于,美国人强调个人主义和独立性,中国人则比较注重集体主义。

所以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两代人的沟通上也显示了差异性。

代沟是指两代人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差异。

正如玛格丽特·米德指出:“整个世界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年轻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
的人隔着一条深沟在互相望着。

”美国影片《美国丽人》把两代人间的沟通、青少年教育、以及美国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毫不掩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女儿简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代沟,她认为父亲是个废物,变态者,母亲是个疯子,她与父母之间根本就无法交流。

在影片中,莱斯特与卡罗琳都顾着自己的生活,忽略了女儿简的生活,让她长期在一种缺乏爱的日子里生活,父母没有用心地去与她交流,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越走越远。

在这部影片中无不显露了美国人对孩子教育的不足之处。

中国影片多数都在向我们显示和谐的家庭生活与幸福的氛围。

《一声叹息》中女儿月月当得知父母要离婚时,哭泣着求父亲梁亚洲不要离开她与妈妈,那在梁亚洲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女儿含泪的目光烙在我的心上,无论白天黑夜,这双眼睛总是望着我,使我的全部勇气都化为乌有,我以为我是在奔向新生活,实际上我是走上了一条绝路,我无法拒绝女儿的要求。

”就这样,女儿月月的挽留使梁亚洲与妻子宋晓英没有结束他们的婚姻,而是分居。

在分居后的日子里,梁亚洲依然尽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给女儿无限的爱。

三、从社会关系看中美文化的差别
国是最早开始实践把所有各种文明成果变成具体文字条文的国家,因而现在其拥有最完善的法律体系,政策制度,公共程序等,在规则之上享有个人自由,或者规则体现为个人自由之间的妥协。

当规则变成条文以后,一切可以变成秩序,如果规则符合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那么自然产生较高的执行效率,美国社会非常依赖于良好的成文的规定。

但是规则体现的只是制度层面的东西,价值观才是推动制度建立的基石。

美国的价值观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另一方面则是西方传统基督教文化的移植。

美国是一种来去自由的联盟体制,他们的力量也经常来自散漫而自由的创造。

中国没有成熟的制度,法律,政策等成文固定的规则,但是中国社会依然从整体上运转良好快速发展,而且具有强大的自省力量,就是因为中国有强大和有生机的文化。

文化可以在每时每刻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促成社会的合作。

这种文化来自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碰撞。

中国社会的构成依然遵从这个原则,价值观才是推动制度建立的基石。

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在文化层面远比美国深远,智慧更加深邃。

但是中国发展的制度基础,经常遭受君主与外族的
轮番破坏。

中国成熟的文化智慧,始终处于和专制制度及外族野蛮驯化的斗争中。

中国历史上的开明时期,往往能够把文化的成果确定为一些好的规则,但是随后又很容易在君王体制下遭到破坏。

宋朝开始的文人朝政与新兴思想又迅速被外族侵略所破坏殆尽,造成之后上千年的思想桎梏。

文化在一个社会中是无可替代的。

因为社会发展进程不可能被中断,然后被设计构造出来。

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演进的不可终止,无可选择的过程。

中国如何进步,就是应该鉴别正确且适合自己的传统,把他们由文化上升为规则,同时利用自己的智慧,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真知,并使之与传统一起共同成为社会建立的基础制度。

从以上几方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文化的核心是:规则,自由,个人。

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稳定,集体,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