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研主题发言 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进行英语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进行英语教学
在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表现在学习和创新中的综合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两个关键。

依据这种分类, 课堂教学可以从情境、问题和交际三个切入点展开, 以“融合”为主线, 贯穿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与发展, 最终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当“核心素养”成为学校新的育人目标,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课堂如何承载这一目标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有许多学生误认为学英语就是死记硬背,课堂上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无需动脑筋去思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英语学习也需动脑筋思考,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交际工具,若想用英语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先思考,怎么讲得出?进行英语会话,做英语练习,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都需动脑筋考虑。

在学习中一个学生愿不愿意动脑筋,喜不喜欢积极思考,是他思维能力能不能发展的首要条件。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思维活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 创设语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语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

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有一个过程的。

最初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提问,并使学生认识到提问的意义和方法,接着就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提得好的同学,老师要给
予表扬,当学生能够踊跃提出各种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要求提高问题的质量,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经验、思考如何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思维和语言有密切的关系
英语是一种语言,所以在英语课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主要是要熟练地掌握英语语言和灵活地运用英语,也就是善于运用英语这种语言来准确地、清晰地、系统地和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

学生如果能够经常把内部思想变为外部语言,并对展开的外部言语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用词恰当、前后连贯、符号逻辑,那么,他们的思维能力必将得到迅速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的感觉和直觉通过我们的对知识的有效合理地结合转化为概念,将概念和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将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才能学以致用,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课堂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与表现,有针对性地给出指导与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赢得喝彩,让我们的课堂“出彩”,学生也“出彩”。

正如《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表达,引导学生反思等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

“核心素养”培养其实就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转化过程。

精彩课堂,不是教师口吐莲花,而是学生的深刻领悟、智慧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