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深圳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对面的碗
王若冰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已经盛满米饭的碗。
碗面上是一只腾飞的金凤凰,碗的边缘是一圈金色,与凤凰交相辉映。
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
小路看了好一会儿,她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精致的碗。
老人将一块牛肉放到小路的碗里,“你尝尝,这是我小火三个小时炖出来的。
”
老人的话听起来漫不经心,似解释,又似自言自语。
小路的眼睛湿润了。
她想起已经过世的母亲。
小路与老人相识于偶然。
那天,她到这座楼里看房子,因租金太高而放弃。
高楼之外的天空,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
小路想起家与父母,想到在都市里打拼的艰辛,不由落泪。
老人就是在那个时刻出现的。
她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在听到小路要租房的时候,她笑着说:“要不,你看看我那房子是否满意?”
说罢,老人不等小路回答,径直走向电梯对面的门。
那扇深棕色的门一打开,房子内部就展现在小路的眼里了。
她一看,刚迈进的一条腿又缩回来,不好意思地对老人说:“阿姨,我还是不看了。
我,租不起。
”老人一把拉住她的胳膊,先进来看看吧。
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
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
美术系毕业的她,非常喜欢这样的风格与氛围。
可是越看就越觉得是在做梦。
老人说:“两个房间,一个朝南,一个向北。
你随便选择,价格都是一个月六百元。
”小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可是黄金地段啊!老人笑着说:“价格便宜是因为我有要求,你每天下班回来都得帮我带一瓶牛奶。
”
小路听后,感激地说了无数声“谢谢阿姨!”
搬入的第二天下班,小路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对面摆放着一只盛满米饭的碗。
老人不经意地说:“我的朋友原本要过来吃饭,结果临时有事来不了。
要不,一起吃?”
小路不好推辞。
闲聊中,她得知,老人退休前是美术学院教授,老伴早在十多年前就病逝了。
女儿已定居加拿大多年;对儿子,老人却一带而过。
此后,小路注意到,每次谈到儿子,老人的脸上都会掠过一
丝不易觉察的复杂表情。
小路不好问,她总是尽力地多做些事。
除了每天回来帮老人带牛奶外,还非常勤快地打扫厨房与客厅的卫生;倒垃圾;入睡前检查家里的门窗与厨房里的水电、煤气等。
老人总是对小路笑笑,很优雅地说着谢谢。
时光如沙,在指间无声地滑落。
一晃,小路已经在老人家里租住半年了。
因为忙,她下班的时间并不固定,跟老人的交流也很少。
可每次到家,她都会发现老人坐在餐桌前,就像专门在等她一样。
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菊花朵朵的,精致考究,又颇有情趣。
最近,小路时常出差,她已经很久没有与老人一起晚餐了。
这天,她出差回来是下午三点多。
进门后,却听到了老人房间里传出的抽泣声,那声音里夹杂着压抑的悲凉。
她一惊,老人低吟的哭诉声声传来,“老伴啊,你在那边还好吗?要不是等林子出狱,我真想快点去找你啊!我做梦都怀念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情景,我每天看着对面那只饭碗,都觉得是你或者孩子坐在那里跟我一起吃饭……”
小路震惊,她转身悄然退出房门,坐在与老人相遇的楼梯口,心情异常沉重。
直到华灯初上,她才进了门。
她发现老人已经坐在餐桌前,表情凄凉。
“阿姨,我想跟您商量件事儿。
”老人抬头看着她:“你,要搬走?”
“不是,我很喜欢您做的饭菜,也很喜欢您盛满米饭的那些碗,更享受跟您一起吃饭的感觉,就像跟妈妈一起一样,温暖、安全。
我妈妈已经去世五年了,见到您,我觉得很亲切,我想像对妈妈那样,陪陪您,和您说说话。
不知道您……”
话还没有说完,老人颤抖着站起来,双手把她搂进怀里,泪水长流。
坐在餐桌前,面前又是那盛满了米饭的碗,饭香弥漫;那凝白剔透的碗面之上,红梅怒放,春意盎然。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基调沉郁,情节简单,叙述简约而平实,却又曲折有致;描写温婉而细腻,人物的一举一动,既精确到位,又克制内敛。
B. “秋阳飘洒在窗外,落叶纷纷扬扬地在距离有限的楼宇间飘荡”,烘托了在都市里打拼的女孩因租金太高而无法租房的失落心情。
C. 老人低价位出租给女孩位于黄金路段的房子,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D. 老人的哭诉伤感动人,小说借此巧妙地交代了老人的家庭情况,展现出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开了关于“碗”的故事谜底。
2. 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 “碗”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捡漏儿
许福元
女友豆豆边往三轮排子车上啪啪扔纸箱子,边嘟着嘴假装生气,对男友亮亮说:“你是不是脑残呀?你卖自家的纸箱子还不够,还要收集别家的。
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
你要收破烂呀!”
亮亮嘻嘻笑了:“我这是节约再生资源。
收破烂咋啦?破烂里能捡漏儿!收破烂了!有破烂的卖喽!”
亮亮蹬着三轮车吆喝,豆豆坐在他身后排子车纸板上,用温热的小手掌轻拍他后背。
“收破烂的,这儿有几个纸箱子要不要?”说这话的是一个像退休职工又像离休干部,很干净很清爽的老人,拄杖立在一层单元门外,腿边三个纸箱子。
亮亮捏闸跳下车,问:“多少钱?”
“给三十吧。
”老人用拐棍敲了敲纸箱子,听声音很瓷实。
“刚才有个收破烂的开个三蹦子,我让他等一会儿。
等我小孙子从电梯上搬下来时,他又开车突突冒黑烟走了。
我这孙子呢,回去打游戏机去了。
现在的孩子,不气你就不错了。
这纸箱子里就是些旧书旧报纸。
你收走,我到凉亭坐会儿。
”
亮亮把三个纸箱子搬上车,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
亮亮一边继续蹬车一边对豆豆说:“你还真跟小主似的,也不帮个忙,连车都不下。
”
“你还真能卖萌,好像你是大款似的,连房贷首付都交不起。
也不讲个价,这三个破纸箱子,最多值十五块钱。
”豆豆又呲儿他:“拐辅路,走辅路。
”
车子一颠一歪,豆豆随着纸箱子就溜了下来。
摔疼了刚要发作,见纸箱子里掉出一板东西,金光一闪。
豆豆眼光一亮,喊出了声:“钱!”
是钱,还不止是一板。
崭新的人民币,一百元一张。
腰封很好,整齐硬实。
一板一百张,一板一万。
俩人看四周静悄悄,开始紧张地数钱,一板,两板,三板,四板,五板……好啊,整整五十板,五十万,五十万呐!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这个大馅饼该怎么吃?
亮亮挠着头问:“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豆豆话语里带着甜丝丝的味道,“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
”
“那不合适吧?这钱来得……”亮亮用手摸脖子。
“是你偷的吗?”豆豆挺直脖子问。
“不是。
”“是你抢的吗?”“也不是。
”
“那不就得了么。
”豆豆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你当了好几年志愿者,这也是上天对你的回报,你应该却之不恭。
”
亮亮一时无言以对。
想了想,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要是人家买房的钱呢?”
“你这人可真是,你看这个老头的穿戴,像买两限房的工薪阶层吗?”
“这钱要是老人的养老钱呢?”
“嘁。
”豆豆反问,“你看这老头的气质,像乡下老农存钱的土办法吗?”
亮亮听了点点头。
突然一激灵:“这个楼是银行的楼,这个老头要是个贪官……”
豆豆一下子用小手捂住他的嘴,前后看了看,然后用手抚摸自己的胸口说:“吓死我了。
”
喘息一会儿,才定定地说:“《水浒》上有一句话,不义之财,取之何碍。
”
对。
亮亮表示赞同,也动了心。
可又一转念,很庄重地说:“这钱的来路弄不清楚,咱不能要。
钱是老头的,还给老头;钱是贪官的,交给法律。
”亮亮一指:“前边就是派出所……”
豆豆有点气:“你去,我不去。
”
亮亮也气了,眉毛都立了起来:“我去,你也去。
”
豆豆顽皮地一笑:“你去咱俩就吹。
”
“吹就吹。
”亮亮蹬车在前边飞。
“等等我!”豆豆在后面飞似地追,“你想甩我,没门!”
派出所新来的小警员觉得事态严重,报告了所长;所长觉得事件重要,报告了县局;县局觉得案情重大,派一名干练的警察协助调查。
那个卖三个纸箱子的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询室,有笔录,有全程录像。
纸箱子打开,齐刷刷露出五十板人民币,金光闪闪。
老头见了,眼光那么一亮。
所长审慎地问:“钱,五十万,是您的吗?”
“是。
”老头笑说:“这点钱不叫钱。
”
“你口气不小哇。
”小警员冲口而出。
老头用拐杖点点钞票:“是钱不假,钱是假钱。
这是当年银行为训练职工手点钞票而特别印制的规范假钱,每张钞票都有浅浅印记。
当年全行业点钞比赛,我得过全市第一名。
你网上一搜就知道了。
我没想卖,让我这小坏孙子搬错了。
”
噢,哇!原来如此。
老头很感慨,又用拐杖敲敲那一排钞票:“潘家园的一个古董商看上了,愿出面值百分之三的价格收走。
我没卖,想留个念想。
现在好了,我送给你们这小两口,算你们捡个漏儿。
”
亮亮说:“谢谢您老人家。
这个漏儿,我们不能捡。
”
“为什么?”
“人生不是捡漏儿!”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亮亮卖纸箱子、收纸箱子,女友豆豆骂他“傻”,还说“也不够一壶醋钱,还不够我刷流量的呢”,其实她只是嘴上嫌弃,心里还是心疼亮亮的。
B. 小说善设伏笔,如“第三个纸箱子还挺沉”为纸箱里有五十板百元钞票埋下伏笔,“这个楼是银行的楼”为老人卖掉的纸箱里有大量钞票埋下伏笔。
C.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心理,如“贷款买房交首付当婚房”“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等,真实地反映了豆豆当时有把钱据为己有的念头。
D. 小说围绕“捡漏儿”谋篇布局,叙事有详有略,如将公安部门把事件逐级上报的情节一笔带过,而对老头被“请”进派出所问话的情节则描写详细。
5.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亮亮的形象特点。
6. 小说以“人生不是捡漏儿!”结尾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特色小镇是聚集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特色小镇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我们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的整合集成与优化重组,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发展之路。
然而,有的地方打着建设特色小镇的旗号,继续走跑马圈地、搞房地产开发、搞产业园区建设的老路。
这种“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相悖,不仅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动能转换,反而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摘编自曾志敏《特色小镇建设须走出新路》,有删改)材料二:
表格一2017年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指数7月排行榜最新出炉
(资料来源于浙江特色小镇官网)表格二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区域分布一览
【注】从小镇目前的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多达78个。
西南区域坐拥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小镇多达47个,其中,基于旅游发展型的占大多数。
(资料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材料三:
政府的创新理念和明确的政策支持对于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乡村小镇建设,经历了由“单纯强调中心村建设”到“因地制宜进行村镇建设”的过程,政府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使村镇建设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面。
在很多国家,政府还通过规划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
美国第一个世界级葡萄酒产地位于纳帕谷,整个山谷除了酒庄和八个小村落外种满了葡萄。
为避免同质化竞争,纳帕郡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对八个小镇提出了“葡萄酒本身、葡萄酒+体育运动、葡萄酒+商业艺术、葡萄酒+休闲养生”四个产业发展定位,形成了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的乡村休闲文旅小镇集群。
国外历史悠久的特色小镇在形成初期大多以工业生产制造为主,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不断调整发展理念、拓展产业链,产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融合发展。
纵观闻名全球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特色小镇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构建“特而强”“小而精”的产业生态系统,找准“产业生态位”是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得以发挥的关键。
产业生态位决定了资源要素甚至产业性质的差异,是产业间共生互补或竞争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特色小镇不必追求像大城市那样的产业体系,更不用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应聚焦某个优势产业,围绕其来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确保形成主题性强的特色小镇。
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的“内核”。
许多国家的特色小镇不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而且有独特的历史底蕴,更不存在“千城一面、万镇雷同”的现象。
瑞士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的“嵌入式开发”原则,在保留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几代人用几百年时间打造一个特色小镇,让环保、绿色、舒适成为了小镇标准。
各国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遗余力加以保护,并在小镇规划和建设中保护性利用,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对于特色小镇文化的支撑作用。
在制订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是根据现代生活需要推倒重来、重新布局,而是在原有城镇格局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划分,通过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和利用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白关峰《国外如何建设特色小镇》,有删改)
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载体,搞好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
动能转换。
B. 建设特色小镇,除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导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出一条新型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C. 我国特色小镇分布并不均衡,这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可喜的是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不存在同质化现象。
D. 特色小镇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产物,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建设我国的特色小镇。
8.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指出了我国当前建设特色小镇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走弯路的现象。
B. 材料二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指数排名以及区域分布情况,在浙江地区,旅游资源在特色小镇排名中不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了我国当前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材料三则从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角度指出了借鉴的方向。
D. 材料三中表明,只要对“产业生态位”的准确把握就可以构建特色小镇“小而精”“特而强”的产业生态系统。
E.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方向上都有所暗示,其中都提及了特色小镇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9.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建设特色小镇的哪些经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
本名议,世江东大族。
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
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
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督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拒之。
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先遣吴班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欲以挑战。
诸将皆欲击之,逊曰:“此必有谲,且观之。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其后,逊上疏欲击备,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
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营,不利。
诸将皆曰:“空杀兵耳。
”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一尔势成,破其四十馀营。
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
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备因夜遁,驿人断后,仅得入白帝城。
初,孙桓别讨备前锋于夷道,为备所围,求救于逊。
逊曰:“未可。
”诸将曰:“孙安东公族,见围已困,奈何不救?”逊曰:“安东得士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
待吾计展,欲不救安东,安东自解。
”及方略大施,备果奔溃。
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加拜逊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即改封江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陆逊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B.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C.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D. 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仕幕府,指在文武官署中担任一定官职,做军政大吏的佐助人员。
B. “出”,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出”一般指贬官,有时也指平调。
古人一般以出任京官为荣。
C. “诣都”,是到京城,到朝廷的意思,和它同义的词还有“诣阙”、“谒阙”。
“诣阙上书”指越级上书中央司法机关申冤。
D. “领”即加封、兼任,是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或官职较高的官员兼任级别较低的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陆逊少年不幸,年轻有为。
陆逊年少时失去父亲,跟随堂祖父陆康长大,二十一岁就到孙权的幕府中做官,历任东西曹令史。
B. 陆逊一心为国,不计私仇。
会稽太守淳于式上奏章揭发陆逊非法掠夺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他是好官。
因为陆逊认为淳于式是为民着想,且互相诋毁的风气不可助长。
C. 陆逊胸有谋略,坚持己见。
刘备派吴班带人挑战。
吴将都想要迎击刘备,陆逊认为必定有诈,没有出战,使刘备的计策失败。
等时机成熟,才火烧了刘备四十余营,大获全胜。
D. 陆逊用兵奇巧,调度有方。
在与刘备的作战中,在对方军队疲惫,士气沮丧时才寻找战机出战;在孙桓被围求救时,陆逊观测到孙桓得人心,城牢粮足,不需要去救,就能解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
(2)桓后见逊曰:“前实怨不见救,定至今日,乃知调度自有方耳。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完成各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4.能体现本诗“景情一致,互为交融”的两个“意象”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5.请赏析颔联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2)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诗经·氓》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
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欣然买下,至今惠存于家,时常拨冗翻阅。
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
高考即将到来,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务必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将不甚感激。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⑴下图中有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请写一句或几句话,表达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并在句中用上这两个标点
符号。
⑴这幅漫画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它所蕴含的道理。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某市宣布将把裸眼视力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从2022年开始,该市中考将裸眼视力分为三档,大于等于4.9为正常视力,得5分;4.6到4.8之间为中度近视,得4分;小于等于4.5为重度近视,得3分。
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两分。
对于先天性近视或因意外事故导致裸眼视力受损的学生,提供相关证明,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可直接得5分。
对于该市中考改革,网友们褒贬不一。
支持的一方认为,将裸眼视力纳入考试成绩,可以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让学生们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而反对的一方认为,这一举措“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虽然视力考核最多只差两分,但是现在中高考一分也能拉开几百人”,可能带给学生新的负担。
为此,行健中学将举办一次辩论赛,正方是“视力考核应纳入中考”,反方是“视力考核不应纳入中考”。
请你选择其中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生活,自选立场,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C项,说“是因为自己年老行动不便,想让女孩每天帮自己买牛奶,顺便照顾自己的生活。
”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老人把房低价租给小路,一方面是看到小路没有租到房子,同情小路,另一方面是老人自己也希望能有个人陪伴自己。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先审题,题干是“请概括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题目要求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老人的形象特征。
人物形象的分析一般从人物身份、职业及各种细节入手,要听其言观其行。
本题则要从文中找到对老人的相关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的事例或语言。
比如初见老人时,老人“身穿圆领黑毛衣,搭一条酒红色披肩,藏蓝色西裤,脚上是一尘不染的黑皮鞋;戴一副金丝花边眼镜,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
”,穿着很讲究,家里装修“房子是中式风格,含蓄婉约中透着特有的美感。
墙上挂着山水画,客厅的博古架上,摆满了精美的瓷器。
”,吃饭时用的碗“小路注意到自己面前的那只碗,每次都不一样:带凤凰的,印孔雀的,玫瑰花的,梅花盛开的,水中睡莲的,绿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