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中任城校区高一年级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一中任城校区高一年级10月月考地理试卷
(2022.10.9)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下图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和探测器的轨道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序号和天体名称匹配的是() [单选题] *
A.①火星(正确答案)
B.②地球
C.③水星
D.④木星
答案解析:1.在“揽星九天”标识中,①②③④分别位于距日由近及远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位置,则①为火星、②为木星,③为土星,④为天王星,据此分析本题选A。

2.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单选题]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正确答案)
D.地月系
答案解析:2.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是均为太阳系中的成员,故图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C正确。

故选C。

1859年9月1日,英国天文爱好者卡林顿观测到日面上出现两道极其明亮的白光,其亮度迅速增加,远远超过光球背景,明亮的白光仅维持几分钟就消失了,这是人类第一次观测到该现象。

3. 卡林顿观测到的现象是() [单选题] *
A. 黑子
B. 耀斑(正确答案)
C. 太阳风
D. 极光
答案解析:3.由材料信息并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黑斑点,不会出现白光,A错误;耀斑是太阳色球爆发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亮度上升迅速,时间短,卡林顿观测到的现象是耀斑,B正确;太阳风由来自太阳日冕的等离子体组成,当太阳光被遮挡,例如在日食期间太阳风就能被看到,C错误;极光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极光在极夜地区可见磁,极光发生在地球上,不出现在日面上,D错误。

故选B。

4. 该现象爆发具有一定周期,其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单选题] *
A. 诱发强烈地震
B. 帮助信鸽正确识别方向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正确答案)
D. 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答案解析:4.根据上题判断,该现象为太阳活动之一:耀斑。

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方式之一,没有信息表明,它与太阳活动有关,A错误;信鸽不是靠眼睛辨别方向的,而是靠地球磁场,耀斑爆发时释放的强烈射电会干扰地球磁场,扰乱信鸽辨别方向,B不对;耀斑剧烈爆发时,发生出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电离层,使得依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C正确;云雨天气出现需要成云致雨的条件,与耀斑活动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C。

笔石动物是一类海生群体动物,最早出现于古生代寒武纪中期,奥陶纪及志留纪达到鼎盛,泥盆纪晚期开始衰退,到石炭纪灭绝。

笔石动物的化石——笔石(下图)是重要的标准化石,被称为判断地层年代的“黄金卡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与笔石动物同时期生存的有() [单选题] *
A. 三叶虫(正确答案)
B. 恐龙
C. 哺乳动物
D. 被子植物
答案解析:8.三叶虫和笔石同为古生代时期生存的生物,故A正确;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故B错误;被子植物、哺乳动物生存于新生代,故CD错误。

故答案选A。

6. 笔石成为标准化石的原因是笔石动物()
[单选题] *
A. 分布集中,数量小,演化慢
B. 分布集中,数量小,演化快
C. 分布广泛,数量大,演化慢
D. 分布广泛,数量大,演化快(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9.地质学家选用的是一些生存时代短,地理分布广,个体数量多,形态特征明显的化石来确定地层时代,用它们对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他们把这样的
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笔石进化快,分布广,来去匆匆,最早的是树形笔石,以后管形笔石目、腔笔石目、茎笔石目、甲壳笔石目、正笔石目相继出现,到了早石炭纪,它们就完全消声匿迹了。

所以笔石被称为标准化石。

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选D。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单选题] *
A.地壳
B.上地幔(正确答案)
C.下地幔
D.软流层
答案解析:【解析】15.“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因为海洋的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所以本题地震的震源不在地壳,而是在地壳以下。

软流层的深度大约为80-400千米,可见震源在软流层以上,地壳以下的上地幔,故B正确。

故选B。

8.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 [单选题] *
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正确答案)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答案解析:16.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本次地震震源在莫霍面之下,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自下而上传播至莫霍面,所以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

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

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

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单选题]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分析】19.由材料可知,“嫦娥五号”在距离地面120千米处实施初次减速。

对流层高度在赤道地区最厚,为17-18千米,A错。

平流层在距离地面50-55千米,B错。

臭氧层在对流层内,距离地面22-27千米,C错。

平流层顶以上为高层大气,初次减速在高层大气中,D对。

故选D。

10.“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单选题] *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正确答案)
C.持续增高
D.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解析:20.嫦娥五号在距离地表50千米时,位于对流层中,此时气温逐渐降低,然后进入对流层,随着距离地面越近,气温升高,所以“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B。

11.“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单选题] *
A.臭氧增多,太阳辐射增强
B.臭氧增多,地面辐射增强
C.臭氧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D.臭氧减少,地面辐射增强(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21.“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在50千米高空,位于平流层中,平流层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随着高度降低,臭氧含量降低,使得气温降低,然后距离地表越来越近,进入对流层中,对流层大气直接热源为地面,距离地面越近,受地面辐射影响越强,气温升高,故选D。

国内某旅游达人来到伊朗中部的沙漠古城亚兹德,旅游达人为当地一奇特建筑感到好奇,当地人介绍该奇特建筑为“风塔”,是为室内通风降温设计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

据此完成下面22题。

12.酷热的白天“风塔”中空气运动和水池面上气压对应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上升低压
B.上升高压
C.下沉低压
D.下沉高压(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22.D 【分析】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空气进入风塔,由于风塔下有一水池,水池和水平周围比气温较低,导致风塔上方空气下沉,在水池面附近形成高压,而四周气温高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风从水池面辐散吹向四周,达到屋内降温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图示意2021年7月1日10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

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3. 此刻珀斯的风向是() [单选题]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偏北风(正确答案)
D. 偏东风
答案解析:27.判定某地的风向,首先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做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一般为30°—45°),由此可判断珀斯的风向是偏北风。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14. 图中四地风速最大的是() [单选题]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28.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风速就越大。

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等压线最密集,所以风速最大。

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

《航拍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的纪录片。

图1为纪录片中的黄山云海景观。

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5.受云海影响,黄山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2中的() [单选题] *
A.①增大
B.②不变
C.③减小(正确答案)
D.④减小
答案解析:29.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大气逆辐射,受云海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少,大气逆辐射②增强,AB错误;③为地面辐射,受云海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③也会减少,C正确;④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受云海影响,④增强,D错误。

故选C。

16.黄山某山谷白天谷底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分布状况,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甲(正确答案)
B.乙
C.丙
D.丁
答案解析:30.与山坡相比,白天谷底升温慢,气温低,形成低温、高压中心,等压线应向高处凸出,等温线应向低处凸出,故选A。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下左图示意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下右图示意砂田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农田铺设砂石覆盖层后() [单选题] *
A. 蒸发量增大
B. 下渗量增大(正确答案)
C. 地下径流量减小
D. 地表径流量增大
答案解析:31.农田铺设砂石覆盖层后,由于砂石间的空隙较大,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故下渗量增大,B正确。

由于地表水大量渗入地下,地表径流量减小,故蒸发量也减小,地下径流量增大。

故选B。

18. 与裸田相比砂田() [单选题] *
A. 昼夜温差小
B. 降水量增大
C. 易出现土地沙化
D. 土壤含水量大(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32.由于砂田地表有大量砂石遮挡,故与裸田相比,砂田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同时也不容易出现土壤盐碱化;地表覆盖砂石,在大风到来时,可以避免地表的细小土壤被吹走,防止土地沙化;砂石的比热容较小,导致砂田昼夜温差比裸田大。

综合以上分析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021年5月9日至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周主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水资源对于青岛这个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显得尤为珍贵。

多年来引黄济青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共向青岛供水近50亿立方米,为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引黄济青工程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单选题] *
A.①
B.②(正确答案)
C.④
D.⑥
答案解析:37.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中,①降水、②地表径流、③下渗、④地下径流、⑤海水蒸发、⑥水汽输送。

引黄济青工程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直接影响地表径流,故答案选B。

20.作为沿海城市的青岛,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单选题] *
A.纬度较高,蒸发旺盛
B.人口众多,水污染浪费严重
C.降水变率大,冬春降水少(正确答案)
D.河流稀少,地下水资源短缺
答案解析:38.设问是自然原因,B是人为原因,B错;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应该弱,A错误;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季节,冬春季节降水少,C正确;青岛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河流众多,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但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导致水资源短缺,D错误。

故答案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