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生存的威胁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生存的威胁
摘要:水环境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水环境的破坏对于水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和生长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介绍了引起水生生物生存的水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生生物生存威胁。
最后针对目前水体污染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水生动物水环境水污染
地球作为一切生物生存繁衍的场所,为所有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了食物、生存空间和环境因子等。
从食物而言,地球为不同的食物链的形成和延续提供了可能,任何生物的存在都需要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而地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则成功的承担了这一任务,环境因子则为物种的延续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提供保障。
根据地球的构成特点,可以将地球的环境划分为陆地环境和水环境,从构成比例上而言,地球的表面面积中有71%是由水占据着,虽然这些水域中不可能都有生物存在,但其中所供养的生物无论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是对地球其他生物的生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水生动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它们一方面依赖于水环境而求得生存,另一方面则又对水环境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所要求的水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对其生存和生长形成威胁,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做简单讨论。
一、水环境和水生动物
首先,我们需要对水环境和水生动物的概念进行解释。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
在地球表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水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二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水量的97.28%和2。
72%。
后者所占总量比例很小,且所处空间的环境十分复杂。
另一方面,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
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
这里所说的水环境的水通常为天然水,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和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
水生动物通常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这其中大多数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但是也包括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的二级水生生物,后者有的并不靠水中的溶解氧来呼吸。
按照上面所划分的水环境可以将水生动物划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种。
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腔肠动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壳动物,如虾、蟹;其他动物,如哺乳动物的海豚、爬行动物的龟等。
正是由于水生动物对水的依赖性太强,水环境中某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对其生存繁衍和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而近年来不断呈扩大趋势的水污染则是当前水生动物面临的一大危机。
二、水污染
作为三大污染之一的水污染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形势,这直接威胁到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我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这些污染物通常都为有害化学物质,它们可以造成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
如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直接毒死水生生物,。
而进入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废水成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
由于工业的发展迅速,生产量大,而工业生产又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而当前对废水的处理措施又不是十分完善,这就使得大量的工业废水不得不向环境排出,同时工业生产中又会用到一些特殊的物质,如重金属元素、有极高分子有毒物质等,从而产生了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的废水。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首当其冲,提高粮食产量是十分重要的措施,而就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而言最主要的措施还是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同时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又会形成大量的污染。
而根据2010年2月份的一项调查表明,,农业污染源实际上已经成为水环境的一个主要破坏者,其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明显多于工业源,同时也是总氮和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
化学需氧量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处理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氧化剂对应的需氧量,它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调查中了解到,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禽畜粪便中大量的氮和磷会进入水体,造
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了水中的氧溶解量。
另外大量化肥和农药被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同样会造成污染。
水污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生活污染源,这些污染物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所引起的水质的变化不容小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重大.
大量的污染物涌入水中,破坏了水环境中原有的成分和平衡,改变了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严重威胁到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三、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水生动物活动的空间和环境被大量的污染物所侵入后,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对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就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
1.产生直接毒害效果的污染物
污染物中有大量的物质可以直接使得动物的存活受到威胁,如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这些物质进入动物体内会直接破坏动物体内某些小分子物质的结构和特性,损坏动物体的组织和结构机能。
这方面我们就以环境激素为例进行说明。
环境激素是指干扰动物与人体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由于它往往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环境雌激素。
它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植物天然雌激素。
由于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这些物质大量涌入水体中,从己烯雌酚到“反应停”(胺呱啶酮)、滴滴涕、多氯联苯、二恶英及许多有机氯化合物,到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类等,都是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环境激素.它们对水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其生殖系统的影响。
它会造成水生动物性腺的不正常和生殖力的低下;促使性腺出现卵黄磷脂蛋白水平和卵子重量下降;卵母细胞畸形增加;雄体精液减少、甚至出现雌雄同体等现象.另一方面,相关研究表明,环境激素从进入鱼体到排出体外对各相关器官都会造成危害,特别是对鱼类与外界接触的器官及和解毒相关器官的损伤特别明显.同时,环境激素进入血液运输到鱼体各处,对血液电解质有影响.生物体中电解质的平衡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及内环境稳定的必要条件,它一方面将直接影响其生理变化及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受有机污染物损害的程度。
2.污染物引起环境物理因素的变化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后会引起水体一些物理因子的变化,而对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子有水温、光照和悬浮物等。
水温与水生动物的摄食、生长、繁殖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种水生动物都
有其适宜的生存水温和最适生长、繁殖水温范围.一般来说,水生动物在其最适生长水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摄食量也逐渐增大,生长速度也逐渐加快。
这个范围的水温维持时间越长,水生动物的个体增长越快.水温对水生动物的繁殖也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首先,决定了变温水生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和性腺发育速度以及开始产卵的时期。
其次,水温对性成熟后的水生动物的繁殖力也有影响。
第三,水温对变温水生动物的胚胎发育同样能产生巨大影响。
另外,水温的急剧变化(温差过大),不仅可以造成对变温水生动物的热、冷应激,从而降低其抗病能力,而且还能造成孵化中的鱼类胚胎大批死亡。
由于大量污染物的排入,使得水体的比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某些污染物可能会使水温发生急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水生动物的发育生长。
光照对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主要影响是其体表色素的沉积和性腺及胚胎发育。
相关实验证明,人工延长光照时间,还可使春季产卵的鱼提早成熟产卵;而缩短光照时间则可使秋、冬季产卵的鱼类提早成熟产卵。
龟、鳖类对光照具有依赖性,它们有晒盖的习性。
通过晒盖(即日光照射背部),不仅能杀死其体表的病原体,而且可以取暖并且增加钙质沉积;增加光照还能够促进龟、鳖的性腺发育,也能增加其产卵量。
而工业废水中的大量泡沫浸入水体后会在水的表面形成一层似遮阳伞的泡沫层,阻挡光线的透射,从而影响水生动物对光线的接受,影响到它们的繁衍和生殖。
在水生动生存的水体中存在有大量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主要包括浮游生物、胶体颗粒、泥沙颗粒及腐殖质颗粒等。
池水中悬浮物的多少直接影响池水的透明度.在池水中悬浮物浓度适宜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水生动物的活动和摄食,而且为水生动物逃避敌害创造了条件。
而大量污染物的浸入,如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污染物,则会改变原有的透明度,尤其不利于用腮呼吸的动物获取氧气的行为,同时某些污染物则会对水体中一些对水生动物有益的物质有絮凝效果,这样也不利于它们获得生长必需物质,对其生长影响较大。
3.污染物引起环境化学因素的变化
水体坏境中化学因子是水生动物生长和繁殖的至为关键的条件,这其中主要包括溶解氧和酸碱度。
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体中溶解氧的多与少,对鳃呼吸水生动物有着致命的影响,但对用肺呼吸的水生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
低溶氧环境不仅可使大部分水生动物(包括用肺呼吸的水生动物)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甚至会导致鳃呼吸水生动物窒息死亡,而且也为有害的厌氧菌提供了繁殖的条件,从而分解有机物生成硫化氢、氨等有害气体,严重时可引起水质恶化,导致水生动物中毒。
不但如此,池中溶氧量充足还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
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溶解氧对鱼类的胚胎发育也有较大影响。
而污染物中某些物质的遮蔽作用使得浮游植物的光合效率降低,造成低氧环境,很可能引起大量水生动物的死亡,对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十分不利。
水体的酸碱度必须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之内,在弱酸性水环境中,水生动物活动力下降,摄食能力下降,酸性水体可以使水生动物血液的pH值下降,鱼类对氧的亲和力降低,削弱血液的载氧能力,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变小,造成缺氧症。
而在碱性水环境中,鱼类的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水生动物的表皮粘膜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灼伤。
PH值对水生动物的繁殖和胚胎发育也有较大影响.pH值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还在于改变池水的pH值可以改变池水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形式,从而增加了毒性。
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带有不同酸碱性的物质会直接改变水体的pH,直接影响到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主要来自于农业污染源,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
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赤潮或红潮.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四、保护水生动物的若干建议
水污染的治理已迫在眉睫,保护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殖繁育,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解决水体的污染就显得极为紧迫,现提供以下若干建议:
1. 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从以上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于水体的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但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于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就需要一方
面建造高效快速的污水处理厂,利益方面不断完善工业生产工艺过程,尽可能少的产生工业废弃物,同时还需要对城市来进行合理排放,尽量减少来自于这方面的污染。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污染源作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危害水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威胁,因此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生物工程的改造,培育出高产量、抗虫能力强的作物,从而降低农药和化肥的用量是降低氮磷元素进入水体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对于禽畜粪便最好能够合理利用,如通过沼气发酵等措施,使得其能够得到最低污染的排放。
3. 改善水生动物自身特性
可以通过生物改造,增强水生动物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这方面对于濒危物种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提高水生动物自身的某些抗性,才能够在环境不断恶化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达到物种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4。
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和完善相关法律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对于青少年,普遍的家庭并不太注重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少年要从小做起,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加强对青少年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拍宣传片、做宣传活动,以后,大量污染水资源问题就会渐渐减小。
同时,在法律上进行完善是将水资源保护纳入国家日常事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小正环境激素对水生动物影响概述现代农业科学第16卷第3期2009年3月
2.陈万光几种环境因子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研究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舒建英浅议环境园子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宁夏农林科技2009年第6期
4.刘茜,刘晓宇邱朝坤,李爱芳有机磷农药在水生动物体内残留研究进展农产品加工学刊第8期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