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策扶老以流憩或棹孤舟
B.善万物之得时眄庭柯以怡颜
C.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
D.悦亲戚之情话携幼入室
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蚓无爪牙之利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A.敢竭鄙怀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四美具,二难并D.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4.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阮籍猖狂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俨骖騑于上路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毕业后他的大学同学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B.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具有实时性的重要特点。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
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
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
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
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地名)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
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况:比方
B.州召主簿,不就召:召见
C.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候:看望
D.道济馈以粱肉馈:赠送
【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3】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
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D.葛巾,葛,是一种植物,多年生藤本,纤维可以织成“葛布”。
男子18岁称“弱冠”,要戴帽子了,还要举行“冠礼”的仪式,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古时,棉花还未传入中国),包住头发,称作葛巾。
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
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
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
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
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
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5】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不就。
(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①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抗疏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
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
【1】“稚子就花拈蛱蝶”一句写得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
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
“,。
”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
”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路遥自传
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五月的阳光已经有了热力,大地早已解冻,天高远面碧蓝,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鲜花的气息。
延安的几位朋友通过我弟弟天乐知道我今天要完成最后的工作,一大早就都赶到了甘泉县招待所。
甘泉县的几位领导也是我的朋友。
人们已张罗着在招待所搞了一桌酒席,等我完稿后晚上一块聚一聚,当我弟弟和朋友们已经张罗这些事的时候,我还按“惯例”在睡觉。
因为是最后一天,必须尽可能精神饱满。
起床后,我一边喝咖啡,抽烟,一边坐在写字台旁静静地看着桌面上的最后十来页初稿。
一切所经历的有关这部书的往事历历在目,但似乎又相当遥远。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
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
当然,可以为收获的某些果实而自慰,但也会为不再盛开的花朵而深深悲伤。
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
为某种选定的目标而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
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天冬,从生到死,第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
我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此,这劳动就是平凡的劳动,而不应该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觉;由此,你写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这平凡的世界中
的一员,而不是高人一等;由此,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而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此,像往常的任何一天一样,开始你今天的工作吧!
一开始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一般。
竭力想控制自己的感情。
但实际上是徒劳的。
为了不让泪水打湿稿纸,将脸迈向桌面的空档。
心脏在骤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晕过去的感觉。
圆珠笔捏在手中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而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
时间在飞速地滑过,纸上的字却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
这十多页稿红简直成了不可逾越的雄关险隘。
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
笔掉在了稿纸上。
焦急万分,满头大汗,浑身大汗。
智力还没有全部丧失。
我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这该死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
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
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终于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在这一刻里,我什么也没有想,只记起了杰出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终于完成了。
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
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
这也正是此刻我想说的话。
可以说,这些文字肯定未能全部记录我在写作这部书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
和书中内容平行漫流的曾是无数的洪流。
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那一切都储蓄在记忆里;尤其是一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和许多无名的感情溪流更是无法留存——而那些东西才可能是真正有光彩的。
不过,我总算把这段经历的一个大的流程用这散漫的笔调写在了这里。
我不企望别人对这些文字产生兴趣,只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而已。
我刚跨过四十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
(选自路遥《清晨从中午开始》,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②路遥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家,敢于花6年时间创作一部六卷、一百万字,反映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平凡的世界》。
他既敢于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与寂寞,也敢于迎风而立、挑战“唯洋是举”文坛的风气。
(厚夫《路遥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路遥短暂的一生中,他对自己许多应该记住的日子都没有记住,但对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最终完稿的这一天却一直没忘。
B.听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已经完稿,他的弟弟和朋友们早早赶到甘泉招待所,在他还没有起床时就在准备宴席为他庆祝。
C.在路遥看来,文学创作无异于人生孤旅,这期间有收获也有失去,有欣慰也有悲伤,即使为了高尚的文学事业献身也值得。
D.在《平凡的世界》最后的写作期间,由于过度的激动与兴奋,路遥的手就像筛糠一般抖动,感觉最后十页根本无法完成了。
E.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共计六卷、一百万字,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被拍成电影后轰动全国。
(2)路遥在1988年5月25日这一天收获了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为一篇叙述性的人物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4)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得出怎样的认识和感悟?你同意其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六、语言表达
1.请参照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仿写句子,注意结构一致。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愉悦。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
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
①,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
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
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
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
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
因为②,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
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
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
可见,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3.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各班级班长所发通知的正文,请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同学们的国学素养,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近
孔子”读书交流会。
届时在孔子研究领域享有极高盛誉的孙荣教授将光临指导,并向各班奉送其最新研究著作。
请
拨冗组织班委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知他们一定务必按时到会。
(1)在不改变语意的前提下,为了表达简明,文中必须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和。
(2)文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分别是和。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
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男孩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南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策扶老以流憩或棹孤舟
B.善万物之得时眄庭柯以怡颜
C.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
D.悦亲戚之情话携幼入室
【答案】A
【解析】A名词动用,B形容词动用/使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D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名师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蚓无爪牙之利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C
【解析】C定语后置,其余宾语前置。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A.敢竭鄙怀B.襟三江而带五湖
C.四美具,二难并D.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答案】D
【解析】例句和D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动用,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名师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4.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D
【解析】例句和D判断句,A宾语前置句,B介宾短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阮籍猖狂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俨骖騑于上路
【答案】B
【解析】A“猖狂”古意“放荡不羁”,C“逢迎”古意“迎接接待”,D“上路”古意“高处的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如“上路”对应的是“上面的路”,还有是此意的转移,如“猖狂”,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
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毕业后他的大学同学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改换门庭: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此题考核成语,①似是而非,②对象错配,④望文生义。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B.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具有实时性的重要特点。
C.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答案】B
【解析】A项缺失主语,应把“各级政府出台的”改为“出台了”。
C项逻辑错误,应把“不仅在于育人,更在于传授技能”改为“不仅在于传播技能,更在于育人”。
D项语序不当,应把“历时三年”放置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之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此题选项A暗换主语。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
曾祖侃,晋大司马。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
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不以家累自随,送
一力给其子,书曰:“ 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
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
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
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征著作郎,
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地名)邀之。
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
每往必酣饮致醉。
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其真率如此。
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元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