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

合集下载

货币发展史全过程

货币发展史全过程

货币的发展史全过程:
1.原始货币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交换方式是物物交换,为
了方便交换,人们开始寻找大家普遍接受的物品作为交换媒介。

最早的货币便是贝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

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

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

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金属货币阶段: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原始
货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称量货币的形式出现的,即需要交易时现称现算,后来出现了铸币,金属货币的流通逐渐广泛。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关注金属的种类和成色,不同种类的金属货币具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

3.铸币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金属货币的数量和流通范围已经无
法满足需要,于是政府开始铸造金属货币,并在上面印上自己的标志和信誉。

铸币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和效率,也使得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规范和可控。

4.信用货币阶段:随着商业和经济的发展,铸币和金属货币逐渐被
纸币和电子货币所取代。

纸币由政府发行,具有法定地位和无限法偿能力,可以用来流通和支付。

电子货币则是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支付和流通的货币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而纸币的使用则逐渐减少。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阶段:货币形式。当某种商品和其他商品分离开来,固定地起 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 就是货币形式。
2. 货币形式的发展
从一般的意义来讲,从货币产生大致纸币经历了三个发展 阶段,相应地,货币先后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阶段:非贵金属货币形式。在货币形成初期,牲畜、皮 毛、布、粮食、贝壳等非贵金属都曾固定地充当过一般等 价物,当这些非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不再是一 般物品,而是货币。
பைடு நூலகம்第一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 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他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第二阶段: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 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 价值形式的总和或简单价值形式的扩大。
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 地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
但就金属而言,固然每一次交易时可以先行解析过秤,不过 这种做法未免过于复杂,为了使人们不至于裹足不前,同时也为 了鼓励人们使用钱币结算,政府当局殷勤劝说,告知民众,尽管 放心大胆地使用,政府当局也根据约定价值接收钱币作为支付工 具.即使该钱币的实际价值低于面值也不妨事。达到这项目的的 最佳办法当然是采用公共行政机关铸造的硬币作为钱币。
第二讲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是什么或什么是货币?
1.货币: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起源
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内在矛盾运 动的必然产物。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 了四个阶段。

货币历史知识点总结

货币历史知识点总结

货币历史知识点总结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价值媒介,是一种便于交换的工具,是一种衡量价值的尺度。

货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逐渐变得多样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货币形式,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

1. 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物物交换,即直接用商品交换商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交换逐渐演变为铸币交易,即以金银为价值媒介进行交换。

古代各国的货币各不相同,比如古埃及的金属货币、古代中国的青铜货币、古希腊的银币等,这些都是货币发展的里程碑。

2. 货币的演变在货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货币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

在古代,金银货币是主要的价值媒介,但由于金银贵重且易于贬值,逐渐被纸币所取代。

纸币的出现为货币的流通提供了更方便的手段,同时也给货币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通胀、信用风险等问题。

3. 货币的功能货币的功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价值媒介、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作为价值媒介,货币可以用来进行交换和支付;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可以促进商品和劳务的流通;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用来存储财富。

4. 货币的制度在货币的发展历史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各自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括发行机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等方面,它们对货币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制度的建立需要考虑国家经济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同时保持货币的稳定和公信力。

5. 货币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货币在国际间的流通也变得日益频繁。

一些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主要结算货币,它们被称为“硬通货”。

国际货币化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交易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汇率波动、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

6. 货币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货币、电子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不断涌现,这些新型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货币的发展路径。

文化研究知识:货币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货币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文化研究知识:货币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货币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货币是现代经济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过去的几千年间,货币文化不断发展演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货币形式。

本文将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类型、货币的发展,以及现代货币的影响等方面探讨货币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左右。

当时人们还没有创建出货币,他们主要采用贸易的方式进行交换。

原始社会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村庄周围的资源,进行物品交换。

同时,物品交换也需要满足可比性,即进行交换的两种物品具有同样的价值,这种交换的方式也被称为“直接交换”。

随着时代的变迁,物品的贮藏和保存变得困难。

于是,某些商品逐渐被其他物品所代替,例如金属,对于金属的交换就不需要考虑其保质期和贮藏问题。

于是金属的交换逐渐流行起来,同时有些人开始通过冶炼和铸造金属,制造出更为便于交换的工具,例如金属钱币,这便是货币的萌芽。

二、货币的类型在人类历史上,货币的形式和类型非常多样化,包括物品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等多种形式。

物品货币主要是指在早期的货币交换中使用的实物交换方式,例如粮食、盐、奶酪等等。

对于一些固有价值的物品,例如珍珠、象牙等物品,由于其稀缺性和珍贵度,也成为了交换的商品。

金属货币,则是人类通过冶炼和铸造金属而创造出来的人造货币。

在古代,金属货币主要有铜币、银币、金币等,如中国的古代铜钱,罗马的金币等都是金属货币的代表。

金属货币不但具有良好的贮藏性,而且可以锻造成不同形状和重量,便于交易。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纸币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易中的重要货币,纸币的出现在人们进行大规模交易和贸易时占有重要的地位。

纸币通发、制造简单、利便性高,这些都成为纸币成为世界通行的货币之一的重要原因。

三、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时代和社会的变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几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都带给货币文化很大的影响。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发展:扩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的各个领域(纯粹的货币借贷、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工资和其他劳务收支等) 使货币收支在时间上、数量上不一致; 改变了一定时期的货币流通量。
支付手段
作用:
积极的: ○ 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 ○ 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 利用。
消极的: ○ 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 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 出现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的可能性。
金银复本位 制
双本位制
○ 金币和银币按照国家规定 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 换
“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
金银复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
金币和银币都规定为本位货 币,并有国家规定的固定兑 换比例,但是金币可以自由 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 (跛行本位制实际上使银币成为 事实上的辅币)
金本位制
货 币 金 融 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2% 了解货币的起源 38% 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
40% 深入理解货币的职能
学习要点:
68% 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
展 第 货 货 问
币币题
的的: 发起 展源 过与

程什
Hale Waihona Puke 是么 怎有 样关 的?节

货 币 的 起 源 与 发
(一)货 币的起源:
货币的产生是和商品交换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含义: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 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贮 购 度 调 作 本 用 管 方 金 发 为 付 目
藏 买 下 节 用 , 途 式 属 展 预 作 的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货币起源与发展历程

货币起源与发展历程

货币起源与发展历程货币起源于人类社会的贸易交换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交换行为是以实物交换为主,即物物交换。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交换活动逐渐复杂起来,实物交换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不方便携带、易损耗、难以衡量价值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出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货币最早的形式是实物货币,即以某种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作为货币。

古代人们使用的实物货币包括贝壳、石斧、兽牙等。

这些实物货币在交换中具有普遍接受和实际使用的价值。

古代货币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金属货币以稀有金属为基础,如黄金、银等。

金属货币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它具有坚固耐久、易于分割和衡量价值等特点,方便了交换活动的进行。

古代的金属货币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金属的重量和体积较大,不便携带,交换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于是,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

纸币的出现,为交换活动提供了更便利的方式。

它可以轻松携带,易于分割,更加方便流通。

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宋朝时期,被称为“交子”或“飞钞”。

纸币的使用在世界各地逐渐普及,成为最主要的货币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货币的出现成为了货币发展的新趋势。

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货币,如信用卡、支付宝等。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易更加快捷、安全,并且减少了实物货币和纸币的使用。

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产物,不断适应着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货币的发展让交换活动更加便利,促进了物质的流动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货币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货币的产生与发行需要政府的信用背书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容易受到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此外,货币的价值也容易受到通胀和通货紧缩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货币的管理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人类最初的时期,物物交换是常见的交易形式。

交换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活动,人们用手中拥有的物品互换,满足彼此的需求。

但是物物交换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双方都不需要对方所拥有的物品,交换就无法进行。

交易也可能因为物品数量、价值、是否易分割等难以协商的问题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使用一些媒介物来进行交换。

舍莫斯钱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之一。

这种钱是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发明的。

舍莫斯钱通常由贝壳制成,形状有点像螺旋形,适合链式使用。

舍莫斯钱用来进行交换,它不但具有价值,还方便携带,易于记忆和识别。

从此之后,货币发展得越来越复杂。

金属钱币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首次出现的。

当时,铁和银的价值很高,因此把它们铸成钱币。

钱币具有质量重、易于携带、易于分割、易于计数的优点,它以它的规范、重量和纯度作为价格衡量标准。

而在人类进入商业发展的阶段,发行纸币也变得十分重要,开始使用时,纸币以与对应的金属一定比例的价值进行发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币逐渐成为了具有直接价值的钞票,引起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支付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支付方式层出不穷。

这些支付方式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使支付变得更加便利和即时。

虽然货币的形式不断变化,但是它的基本价值始终如一。

它是一种行为和在交易过程中协助交换的中介物,它可以代表价值,用于买卖商品和服务,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也成为了贫富分配、政策调控、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总之,货币的出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解决了物物交换和交易的痛点。

货币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的资产积累和付款能力,也为选民承诺、政府财政、金融行业监管等方面创造了更多新机会。

(完整版)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货币的面值 (1)

(完整版)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货币的面值 (1)

背面图景:国徽、民 族图案。 背面主色:紫红色。
正面图景:苗族、 壮族人物头像。 正面主色:紫红色。
背面图景:长城。 背面主色:深红色。
正面图景:侗族、 瑶族人物头像。 正面主色:深红色。
背面图景:南海南 天一柱。 背面主色:绿色。
正面图景:维吾尔 族、彝族人物像。 正面主色:绿色。
背面图景:长江 巫峡。 背面主色:棕色。
大明宝钞
大清宝钞
7、金元明清时期“以银为主,铜钱纸 钞为辅”的货币制度
这一时期大宗交易用银,同时使用铜钱和纸钞。契 丹文、女真文、蒙文、满文等少数民族文字也用作钱 文,成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
8、清朝后期开始使用银元铜元机制币
银元铜元圆形无孔,采用机器鼓铸,规格 标准,式样新颖,使用方便,颇受社会欢迎, 因而迅速取代制钱而起,成为东西方钱币文化 交融的典范。
二、古代货币起源
(一)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先王为 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供后人使用的。
货币的形式及其演变
• 一、币材
涵义: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特点: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
货币材料的演变: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以实物开始,发 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 和信用货币形式。
二、实物货币 涵义: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
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 2.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各不相
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的。 3.实物货币的局限性
三、金属货币 涵义:1.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
货币。 2.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
人民币是在国民经 济迅猛发展,商品 零售额大幅增长, 货币需要量大量增 加的情况下发行的 ,第四套人民币的 发行使我国货币制 度更进一步得以完 善。

浅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浅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浅析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主要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即所谓的“以物易物”。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物物交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交换的不便利性、价值的不一致性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采用一些特定的物品作为媒介来进行交换,这些物品具有普遍接受性和稳定的价值。

这些物品就成为了最早的货币形式,比如贝壳、兽牙、金属等等。

这些物品不仅可以用于交换,还可以用于储藏财富和支付债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货币的形式也不断演变。

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即以有实际价值的物品作为货币。

然而,实物货币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量大、容易损坏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使用代币货币,即以代表实际价值的物品作为货币。

代币货币的出现进一步方便了交换和储藏财富。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信用工具。

于是,纸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开始流通。

纸币的出现使得货币的交换更加方便和灵活,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电子货币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货币的发展。

电子货币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货币,比如信用卡、支付宝等等。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换更加便捷和快速,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最早的物物交换到现代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形式不断变化,但其本质作为一种媒介和信用工具的作用始终没有改变。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与未来(含第一套人民币至第五套人民币)

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与未来(含第一套人民币至第五套人民币)
一、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
( 一)人 类 社会 在 地球 上 已有 百 万余 年 的历史 , 货币只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出现的事情。 (二)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货币的出现, 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二、古代货币起源
(一)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先王 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供后人使用的。
货币的形式及其演变
• 币材
涵义: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特点: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 货币材料的演变: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以实物开始,发 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 和信用货币形式。
币材的历史及其分析
历史上的币材:贝、龟(甲骨,西周)、铅(五代、 楚)珠玉、金(商、西汉)、白金(银锡合金,西 汉)、白鹿皮(西汉)、银(明清)、铜(西周 后)、铁(南唐、宋)、谷帛(曹魏)、盐(唐四 川)、丝麻(唐关中)、绫罗绢(唐) 币材的选择条件:价值高、易分割、易保存、易携 带、技术条件、资源条件、交易规模、外来影响 .
发动货币战争的条件
• 事实上,要想发动货币战争,也必须具备一些客观 条件。比如一是要有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占相当 比例的经济体,同时想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二是让 本国货币贬值的国家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而这种 情况,一般只在全球经济出现萧条或衰退时才会出 现。
思考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或 家族是?
LOREM IPSUM DOLOR
调查心得:
不能乱花钱,要养成省吃俭用的好习惯,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P20
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用钱?
我们应该养成省吃俭用、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珍惜父母来之不易挣来的血汗钱,把平时父
母给的零花钱以及每年的压岁钱进行一个系

货币的知识点总结

货币的知识点总结

货币的知识点总结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商品货币,即用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如盐、稻谷、贝壳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发现使用商品货币存在一些不便,于是逐渐发展出金属货币,如铜钱、银币、金币等。

随着经济的扩大和发展,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所取代,成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大功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1.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作为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尺度,帮助人们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2. 流通手段:货币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3.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来支付债务和购买商品和服务,方便人们的经济活动。

三、货币的种类世界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货币,主要可以分为实物货币和纸币两大类。

1.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由具有实际价值的实物作为货币使用的,如金属货币、贝壳货币等。

2.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政府发行的具有一定面值的纸质货币,是现代社会最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

另外,还有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新兴货币形式的出现,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更多选择。

四、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货币的发行和管理一般由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的价值,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货币的一项重要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1. 内在价值:实物货币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如金属货币的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能够保值。

2. 外在价值:纸币和电子货币等虚拟货币并没有实际的内在价值,其价值完全依赖于人们对其信任和接受程度,因此易受到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六、货币的失控货币的失控是指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的混乱,是一种严重的经济问题。

货币超发会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难。

因此,货币的发行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课件第01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课件第01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种类:金币、银币、铜币等 货币铸造:由政府或私人铸造质量参差不齐 货币流通:在欧洲、中东等地区广泛流通 货币管理:政府对货币铸造和流通进行监管防止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现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信用货币、 纸币、电子货币等
现代货币制度的影响:对经济、金 融、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确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反映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关 系
影响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和 交易
货币作为交换媒 介实现商品交换
货币作为价值尺 度衡量商品价值
货币作为支付手 段用于支付债务 和租金等
货币作为贮藏手 段用于保存财富 和保值增值
货币作为贮藏手 段可以方便地保 存和转移财富
货币的贮藏手段 功能使得人们可 以将财富储存起 来以备不时之需
电子货币的类型:电子货币可以分为 两类一类是电子现金如PyPl、支付宝 等另一类是电子支付系统如信用卡、 借记卡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电子货币的发展:电子货币的出现可 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 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货币逐渐 成为主流。
电子货币的优势:电子货币具有方 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可以大大提 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了贸易 和商业的发展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
纸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 国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
纸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金属货 币携带不便的问题
纸币最初是由政府发行的具有 法定货币的地位
纸币的发展经历了从纸质到电 子化的过程现在电子支付已经 成为主流
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是一种 通过电子方式存储和传输的货币形 式通常用于在线交易和支付。
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将实 现去中心化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

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

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

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

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

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

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做交易媒介,于是就摇身一变成了商品家族的新贵——货币。

比如贝壳,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钱”。

除了贝壳,还有龟壳、布帛、可可豆、鲸鱼牙,甚至玉米等,都曾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时代充当过货币。

后来,取代实物货币的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它们都曾长时间扮演过货币的角色。

在金属货币之后诞生了纸币,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

一是“布”,是铲形农具的缩影。

二是“刀”,是刀的缩影。

三是铜贝,是在南方楚国流通,通常称之为“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信用货币以纸币为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在10世纪末的北宋年间,已有大量用纸印制的货币——“交子”成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

元代则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纸钞流通的制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

货币的演进与经济发展

货币的演进与经济发展

货币的演进与经济发展货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承载着价值交换、财富储存和支付手段等重要功能,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货币也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

本文将从货币的起源开始,探讨货币的演进历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阶段,人们通过直接交换商品来满足各自的需求。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生产的多样化,物物交换逐渐暴露出诸多不便,比如交换双方需求不对等、商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普遍接受的媒介来简化交换过程,于是货币应运而生。

二、货币的演进历程1. 以实物为货币最早的货币形式是以实物作为货币,比如粮食、布匹、贝壳等。

这种货币形式具有直接使用价值,但存在易腐烂、易损坏、难以携带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经济交换中的广泛应用。

2. 金属货币的出现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实物货币,成为更为便捷的交换媒介。

金属货币具有稀缺性、可分割性和耐久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经济交易中,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3. 纸币的兴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贸易规模的扩大,金属货币的使用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重量不便携带、易伪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纸币作为一种信用货币应运而生。

纸币具有便携性强、易分割、难以伪造等优点,成为现代经济中最主要的流通货币形式。

4. 电子货币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货币形式逐渐兴起。

电子货币通过网络和电子设备进行支付,具有即时到账、便捷快速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交易。

三、货币的演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促进经济交换货币的出现和演进简化了经济交换的过程,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人们可以通过货币更便捷地获取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货币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对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矛盾的一面是作为商品生产者只是为了取得价值而生产,而使用价值却是商品生产者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转让给他人,才能取得价值,两者不可兼得。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货币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进化以及现代货币制度的形成三个方面,来探讨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形成交换活动的时候。

在最初的交换过程中,人们主要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即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进行直接的交换。

然而,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需求的多样化,物物交换存在着许多不便之处。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公认的媒介来促进交易。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比如贝壳、动物皮毛、石块等被用作交换媒介。

这些物品具备了易于携带、易于保存和被广泛接受的特点,成为了最初的货币形式。

同时,这也标志着货币的进化过程的开始。

二、货币的进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推动了货币形式的进一步进化。

在货币的进化过程中,金属的使用逐渐取代了最初的原始货币形式。

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货币是铜和银。

铜器的重量成为一种衡量价格和价值的标准,而银则作为更高的价值储备形式开始流通。

不同金属材质以及其相对稀有的性质,为其在交易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这种金属货币的使用形式在各个古代文明中普遍存在。

然而,金属货币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金属货币的重量和纯度需要进行检验,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和不便性;另一方面,金属货币容易遭受削减、重铸等行为,造成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采用纸币等可代替金属货币的形式,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制度的进一步演变。

三、现代货币制度的形成现代货币制度是在金融体系的支持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19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扩展,货币的功能逐渐多元化,并与金融活动、信用交易紧密联系起来。

现代货币制度包括了中央银行的成立、法定货币的建立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与此同时,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也对现代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设立为货币的发行和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机制。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交换活动。

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生活所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出现,这种简单的交换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于是,货币作为一种新型交换媒介应运而生。

二、古代货币1.古代中国货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布帛等物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钱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汉朝时期,铜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传统货币形式。

2.古罗马货币古罗马时期使用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货币,包括铜钱、金银质硬币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居鲁士大帝所铸造的金质奥勒松硬币。

3.古印度货币古印度时期也使用了不同种类的货币,最著名的是由印度皇帝阿育王所铸造的铜钱和金质硬币。

三、中世纪货币1.欧洲中世纪货币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各地货币形式不一,交易不便,于是开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交换票据。

同时,各国政府也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和纸币以方便贸易活动。

2.中国宋代货币宋代时期,中国货币经历了从铜钱到纸钞的转变。

宋代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有铜钱、布票、官银、私银等。

四、近代货币1.欧洲近代货币近现代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发行金融券和纸币,并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政府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2.中国近代货币中国在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也经历了从传统铜钱到现代化纸钞的过渡。

民国时期曾发行过多种面值不等的人民法币,其中最著名的是元大洋。

五、现代货币1.金本位制度20世纪初,各国政府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这种制度以黄金为基础,规定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相等。

这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71年美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度。

2.电子货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开始逐渐兴起。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和结算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国家开始使用电子货币。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在较晚的时候才发现冶金术,但进步神速。从公元前 11世纪,中国人用铜币代替贝壳作为支付手段。据考古发现, 中国的金属货币自商代就已经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 楚国将其发展为正式的铜铸币。
公元前6世纪时,许多希腊城邦都铸造钱币,在吕底亚,冶 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分离金与银的技术。克雷伊斯国王创立了 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包括一个银斯达代尔(斯达代尔是重量单 位,相当于10.89克)和一个金斯达代尔,重8.17克。1金斯达代 尔可换取10枚银斯达代尔。于是,黄金与白银这此种金属的比 值便固定在13.33与1之比(这个比例后来略有演变,或金的价值 提高,或银的价值提高)。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铸币收益税 上面这种方法更具有吸引力的另一面是:行政机关从铸
币中将可获利颇丰,只须它赋予钱币的面值高于钱币本身含 金属量的价值便可。“如果国王(或政府)的权威能够让含 银量为8便士的硬币交换10便士白银,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将 硬币的含银量降到6便士或2便士,甚至一点白银也不要,干 脆用一张纸来代替呢?”显然,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纸币和 内在价值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劣质金属货币在交 易中为人们所普通接受。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3. 货币产生的历史
既然我们谈历史,就来从头说起。货币是随着交换的 出现而产生的,最初进入交换的是剩余产品,而归属不明 确交换就无法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们拥有剩余产品以 及对财产的所有权。先是属于部落的公共剩余产品,然后 才是属于个人的剩余产品。
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 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 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原始的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 而来。人们在长期采集活动中通过观察,逐渐掌握了植物 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 农业。原始的畜牧业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早在中石器时 代,人类就开始驯养犬,但是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 始驯养捕捉到的动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农耕和畜 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 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3)由于金银等贵金属具有体积小、价值 高、方便携带、易于分割、不易磨损、易 于保存等特点,因此,一般等价物最后固 定在金银等贵金属上,形成货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天然是金银
金银等贵金属原来也是普通的商品,只是随着 商品交换的发展,才自发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同时,贵金属还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 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 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三 是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因此, 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 然是金银。"
简单价值形式的本质和矛盾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 为外部矛盾,表现为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处在相对 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只是当作使用价值而存在,其价 值要通过另一个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 只是当作价值而存在,其使用价值变成了表现另一个 商品价值的材料。这里已经孕育了货币产生的胚芽。
扩大价值形式的矛盾
商品的价值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虽 然比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表现得较为 充分,但还存在着缺点和局限性:
各种商品的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 表现,因为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都是 一个不同于任何别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的无 穷无尽的系列,它们还没有一个一般的、为大 家所公认的等价形式。这个缺点表明,在总和 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 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因此,在这种形式下,还不能充分表现价值作为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物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 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
2、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与它 相交换的商品上。例如:
= 2把斧子(或) =15千克谷子(或) 1只羊 =20尺布(或) =6克黄金(或) =其他一定量的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