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科学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四大题,30小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时,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绿色环保理念提倡节约用水,下列四个措施中不符合
...节约用水理念的是()
A. 收集雨水冲刷马桶
B. 用矿泉水洗碗
C. 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喷头
D. 用洗脸水浇花
[答案]:B
[考点]:节约用水
[解析]:用矿泉水洗碗不符合节约用水的理念,故选B.
2. 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的基础,可以使实验容易成功。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
..的是()
A. B. C. D.
[答案]:C
[考点]:实验操作规范
[解析]:C、用试管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1/3的位置,试管口不要朝人。

3.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 蔗糖
B. 面粉
C. 菜油
D. 牛奶
[答案]:A
[考点]:溶液
[解析]:溶液:两种或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面粉、菜油、牛奶不能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蔗糖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因此答案选A。

4. 2019年8月10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登录,此次台风给温州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台风促进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下列属于水汽输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考点]:水循环
[解析]:①是蒸发,②和④是降水,③是水汽输送,故答案选C。

5. 下列为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图,其中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为()
A. 96.53%
B. 2.53%
C. 68.69%
D. 30.06%
[答案]:B
[考点]:水资源分布
[解析]:由图可知,地球分为海洋水和淡水,海洋水占96.53%,淡水占2.53%,故选B。

6. 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
C.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D. 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
[答案]:B
[考点]:气温
[解析]: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故B是错的。

7. 下列现象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一原理无关的是()
往纸条中间吹气往纸条上方吹气往管口吹气拔火罐时
两纸条相互靠拢纸条向上飘起有水雾喷出皮肤凸出
A B C D
[答案]:D
[考点]:流体流速与大气压强
[解析]:拔火罐利用了大气压强的作用,没有运用流体流速与大气压强的关系,故选D.
8. 如图所示是某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使BC段血糖浓度降低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性激素
[答案]:A
[考点]:胰岛素
[解析]:如图可知人体在饭后B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升高(ab段),这时人体分泌胰岛素增加,来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BC段),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故选A。

9. 如图,将密闭的空矿泉水瓶往下按压直到浸没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 空矿泉水瓶受到浮力的大小
B. 空矿泉水瓶排开水的体积
C. 空矿泉水瓶受到浮力的方向
D. 水槽中的水面高低
[答案]:C
[考点]:液体浮力
[解析]:将空的矿泉水瓶向下按压的直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浮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排开是的体积是一直在增大的,因而水槽中水面高度一直增加,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液体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加,则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增加,故选C。

10. 小科在做植物茎的背地性实验,观察到暗箱中的幼苗出现了如图的生长情况。

暗箱当初放置时,着地的那一侧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
[答案]:B
[考点]:茎的负向地性
[解析]:由图可知,暗箱里面的植物没有受到单侧光影响,但是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而乙是朝着丁生长的,所以乙是接触地面的一侧,才会导致向着丁生长,故选B.
11. 下列各图不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覆杯实验
B. 牛奶盒变瘪
C. 汤圆煮熟上浮
D. 瓶中取袋
[答案]:C
[考点]:大气压强
[解析]:A.杯口朝下,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的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板被大气压给“顶”住了,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B.用吸管吸牛奶时,牛奶盒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因而被压瘪,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C.煮熟使的汤圆上浮是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故不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D.塑料袋紧贴瓶壁,排出了里面的空气,使塑料袋与瓶壁之间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不能将塑料袋取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综上所述,故选C。

12. 如图为过滤实验装置图,过滤时,对各项操作过程有明确的要求,若没有按要求操作,可能会导致得到的滤液比较浑浊。

下列操作肯定不会导致滤液变浑浊的是()
A.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B. 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
C. 烧杯没有紧靠玻璃棒
D. 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答案]:A
[考点]:过滤
[解析]:A.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比,不会造成滤液浑浊。

B.玻璃棒紧靠一层滤纸处,可能会造成滤纸破损,因而可能会使滤液浑浊。

C.烧杯没有紧靠玻璃棒,可能会让固体直接落下使滤纸破损,导致滤液浑浊。

D.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液体不经过滤纸直接流出,导致滤液浑浊。

综上所述,故选A。

13.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Ⅰ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D
[考点]:水的净化
[解析]: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液氯具有杀菌性,可以用以消毒。

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综上所述,故选D。

14. 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 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 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 分析实验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①→②过程中,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 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在②→④过程中,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D
[考点]: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A.在①→②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故溶质质量相等,②中溶剂小于①,因此②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①。

B.在②→③过程中,温度不变,故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

C.在③→④过程中, 升温蒸发,④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④大于③,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加。

D.在②→③过程中,②和③都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氯化钠溶解度不变,故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
③→④过程中,由C可知是增大的。

综上所述,故选D。

15. 在研究鸡蛋在盐水中的沉浮状态时,同一鸡蛋在盐水中存在如图三种状态,分别为沉底、悬浮和漂浮。

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鸡蛋只受浮力和重力
B.图2中鸡蛋的密度比盐水密度小
C.图3盐水中继续加盐,鸡蛋一定会上浮使露出液面的体积增大
D.图2和图3中鸡蛋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答案]:D
[考点]:浮力、浮沉条件分析
[解析]:A.图1中鸡蛋出于沉底状态,受浮力、重力和杯底的支持力。

B.图2中鸡蛋处于悬浮状态,鸡蛋密度等于盐水密度,图1鸡蛋处于沉底状态,鸡蛋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故图2中盐水密度大于图1。

C.图3盐水中继续加盐,当食盐溶解达饱和时,液体密度不变,则排开液体体积不变,故鸡蛋上浮使露出液面的体积不变。

D.图2和图3中鸡蛋鸡蛋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综上所述,故选D。

卷二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大气运动基本发生在图1中大气的层。

(填字母)
(2)根据图1,描述平流层的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特点。

(3)根据图2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所示,属于阴雨天气的是地。

[答案]:(1)A(2)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升高(3)甲
[考点]:大气
[解析]:大气运动基本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温度变化特点为高度增大温度升高
17. 如图为电解质的简易装置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试管里的气体体积判断,B端连接的是电源的极
(2)经检验和A连接的试管里的气体是氧气,请写出检验方法
(3)通过水电解的产物分析,可以说明水是由组成
(4)下图为水电解过程中微观粒子变化模型图,在电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的微粒是
[答案]:(1)负(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3)氢和氧(4)氢原子氧原子
[考点]:微粒以及元素的应用
[解析]:(1)B端生成的气体体积多为氢气,应与负极连接(2)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3)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4)观察图片可知没有发生变化的为原子
18. 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汽油。

(2)用小圆圈○代表碘分子,请在烧杯中画出碘分子在溶液中的大致分布图形
[答案]:(1)碘(2)体现均一
[考点]:溶液
[解析]:溶质为碘(2)见解析图片
19. 下图是研究植物应激性的实验装置或者原理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植物的根大多数会弯向水源生长,说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向水性是属于运动(填感性或向性)
(2)两粒萌发的蚕豆种子按图2位置摆放,则A, B, C, D,4个结构能大致保持原来生长方向的是(可多选)。

(3)图3说明植物的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弯向光源生长,其原因是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

[答案]:(1)向性(2)AB(3)背光
[考点]:植物激素
[解析]:(1)向水性属于向性运动(2)因为根有向地性茎有背地性(3)背光一侧生长素多长得快
20. 室温下,往甲乙两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往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乙中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
(1)充分溶解后,小明认为甲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则小明观察到的现象是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则其中温度计示数较高的烧杯是
[答案]:(1)烧杯底部有固体(2)甲
[考点]:溶液
[解析]:(1)有固体析出则证明是饱和溶液(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21. 如图是课本中研究液体的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
(1)用酒精将烧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再用大号的注射器缓缓的向瓶内充气,使瓶内气压增大,这时,发现水停止沸腾。

根据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液体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是
(2)当水沸腾时移开酒精灯,待水温降低些,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发现水并没有如预期那样重新沸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点理由
[答案]:(1)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2)抽出的空气太少
[考点]:大气压
[解析]:(1)气压增大沸点升高(2)抽出的空气太少,气压变化的太少
22.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50 Ⅰ时,100g 水中加入100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克.
(2)T Ⅰ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则T Ⅰ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可能是___克(选填下列选项)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1)185.5(2)BC
[考点]:溶解度
[解析]:(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证明100g水能溶解85.5g的硝酸钾所以
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85.5g(2)当氯化钠溶解度为36.5g时证明温度在30℃到40℃之
间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应选BC
23. 小柯在一根一端密封的空心玻璃管下端绕上一段细铁丝,制成一支自制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测量过程中杯内液体总量没有变化。

(1)当密度计在杯中漂浮时,玻璃管和液面相平的点记为A(如图甲)。

此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F,密度计的重力为G,则F和G的大小关系是
(2)使用中,小柯发现细铁丝很容易滑落,于是他改变这段细铁丝的形状,并把铁丝置于玻璃管内,再次测量同一杯液体密度,玻璃管和液面相平的点记为B(如图乙),则B点在A点的_____(上方,下方或同一位置)。

[答案]:(1)F=G(2)上方
[考点]:密度浮力
[解析]:(1)漂浮所以F=G(2)因为铁丝在试管内部比在试管外的V排小了,所以收到的浮力小了,密度计下沉,所以B在A的上方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每空3分,共27分)
24. 欲配制25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操作过程
(1)A操作中应称氯化钠的质量12.5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2)D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步骤A中砝码放在左盘氯化钠放右盘②步骤B中有氯化钠洒落到烧杯外
③步骤C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④步骤E中有溶液溅出
答案:(1)取出多余的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

(2)搅拌,加速溶解。

(3)①②③
考点:溶液配制
解析:(1)指针偏左说明氯化钠多了,应该取出部分直到天平平衡。

(2)在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天平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放反之后氯化钠质量变少;部分氯化钠洒出,溶质质量减少;仰视读数,会造成量取的水变多,溶剂变多;步骤E溶液已经配制好,溅出不会对溶质质量分数有影响。

25.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是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一: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幼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测量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
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实验设计,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实验二:
生物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综合。

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做要求)。

(3)实验结果如图所示,A1~A2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

若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产具有协同作用,则A1 A2 A3 A4之间的关系为(提示:A1和A2差值代表甲状腺激素产生的作用)
答案:(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体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3)A4>A1+A3-A2
考点: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对发育的影响;控制变量法
解析:本题为2019年嘉兴中考题改编(1)根据题干可以知道,本实验研究的是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的影响。

(2)为了验证协同作用,应该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3)本次实验中乙组为对照组,A4-A2
为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共同作用时的相对增长量;A1-A2为甲状腺激素作用时的相对增长量;A3-A2为生
长激素作用时的相对增长量,根据协调作用可以得出A4-A2>A1-A2+A3-A2,化简得A4>A1+A3-A2。

26. 为了直观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把弹簧测力计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用粗铁丝做一个框,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在粗铁丝框上端悬吊一个金属块, 下端放一小杯。

在金属块的正下方,有一个溢水杯,溢水杯放置在铁架台的支架上。

平稳缓慢地抬高溢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入水中再平稳缓慢地降低溢水杯支架,使金属块完全离开水面(如图丁)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金属块慢慢浸入溢杯到刚好浸没的过程中,金属块收到的浮力大小如何变化
(2)若本实验能证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则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3)根据甲丁两个步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可以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由于金属块离开水时,表面沾有水,这一变化导致测得的浮力大小和真实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小”,或者“不变”)
答案:(1)变大 (2)金属块逐渐进入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不变 (偏大) 考点:阿基米德原理;称量法和排水法结合测量浮力 解析:(1)由于浸入水的体积增加,V 排增加,所以浮力增加
(2)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拉着金属块的力和水杯的重力,F 拉=G-F 浮,水杯的重力等于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两个相加等于金属块的重力,所以弹簧力示数不变能证明。

(3)由于金属块离开水面带着水,所以金属块的浮力等于水杯里的水和金属块表面带着的水的重力之和。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27题4分,第28题5分,第29题7分,第30题7分,共23分) 27. 某兴趣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所示.通过胶管A 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 管吸气,烧瓶将会上浮,请用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答案]:见解析 [考点]:流速与压强
[解析]:往A 管吹气,瓶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将水压出,装置的重力变小,装置浮力不变,浮力大于重力,烧瓶上升。

28. 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4%,现需要配制4%的食盐溶液20千克,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20千克4%的食盐溶液中含食盐 千克;
(2) 若选择20%的食盐溶液来配制20千克4%的食盐溶液,需要往20%的食盐溶液中加水多少千克?(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8(2)%420%20m ⨯=⨯ kg 4m = kg 16kg 4-kg 20= [考点]:溶液配制 [解析]:
(1)食盐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kg 8.0%4kg 20m =⨯=;
(2)可以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去求解,%420%20m ⨯=⨯,kg 4m =,kg 16kg 4-kg 20=
29. 小科发现吹气球时所用的力大小是在变的,于是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气压与体积成反比 ②某气球弹力产生的压强与半径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为此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①取两个相同的气球分别与玻璃管1、3和乳胶管相连
②用打气筒往球中充气,当A 气球半径为9.9厘米,B 气球半径6.6厘米时,关闭弹簧夹 ③用玻璃管2把它们相连,如图乙所示。

④同时打开两个弹簧夹,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中装置气密性良好,A 、B 气球完好,气候温度不变)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说出气球弹力产生的压强与半径的关系
(2)打开两个弹簧夹,两气球体积大小会发生变化。

则打开弹簧夹后A 气球体积大小如何变化 (3)当两气球体积不再变化时,此时两气球的总体积比两气球原来的总体积 (填“大”,“小”或“相等”)
[答案]:(1)一定范围内,随着半径增大,气球的压强先增大,后变小(最后不变)(2)先变大后不变(3)变大
[考点]:气体压强 [解析]:
(1)根据图中的规律可以得出,一定范围内,随着半径增大,气球的压强先增大,后变小(最后不变); (2)由题意可得,开始A 气球半径为9.9cm ,B 气球半径为6.6cm ,由图可知,A 气球弹力产生的压强小于B 气球弹力产生的压强,所以,同时打开两个弹簧夹时,A 气球体积变大,B 气球体积变小,直到两气球弹力产生的压强相同;
(3)由图可知,气球的半径大于5cm 时,气球的弹力产生的压强随着半径增大先急剧减小后缓慢减小,整体来说总气体的压强大于原来两球中气体压强的平均值,故两气球最终的总体积比两气球原来的总体积小。

30. 科学兴趣小组用弹簧测力计、细线和金属块制作一架简易的密度计。

已知金属块体积为100 cm 3,当它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

如图左边表示测力计示数,右边表示相应液体密度示数。

当它未放入液体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 N ,密度计的标记数值为0。

(1)该密度计的刻度值自下而上变
(2)将物体浸没在某种液体时,左边测力计示数为 4 牛,则对应右边的密度值应为多少?请通过分析计算说明。

(g 取10 牛/千克)
(3)若要增大该密度计的量程,下列方法能实现目的的是
A. 在测力计的量程范围内,换体积相同,质量更大的金属块
B. 在测力计的量程范围内,换质量相同,体积更大的金属块
C. 不改变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换量程更大测力计 [答案]:(1)大(2)N G 5= N F 4=拉,N N N F G F 145=-=-=拉浮,
3
33
4-m kg
101m
kg 101011g ⨯=⨯⨯÷=÷=)
(ρ浮V F (3)A
[考点]:浮力
[解析]: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而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重和浮力的合力,因此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密度计的刻度值自上而下变大; (2)因为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求算出液体密度;
(3)当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时,浮力越大,测量液体的密度值越大,所以需要增大物体的密度,故选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