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南平市顺昌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南平市顺昌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

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4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
C.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
D.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2. 通过60Co诱变二倍体水稻种子,得到黄绿叶突变体。

经测序发现,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的基因(OSCAOl)中从箭头所指的碱基开始连续5个碱基发生缺失(如图所示),导致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异常(已知终止密码子为UAA、UAG、UGA)。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题干中人工诱变的方法是辐射诱变,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B.基因OsCAOl发生上述变化导致终止密码子UGA提前出现
C.若黄绿叶突变体再经诱变,则不可能恢复为正常叶个体
D.碱基发生缺失前后,转录的两种mRNA中的四种碱基所占比例一定不同
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细胞质流动、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共同点是()
A.实验过程中都有颜色变化
B.都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C.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D.温度对实验都无影响
4. 在人和动物皮下含量丰富的储能物质是()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5. 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素,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调整睡眠作用的内源激素,它的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

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持续延长。

晚上分泌
多,白天分泌少,有昼夜节律性。

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

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熬夜玩可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B细胞的释放淋巴因子
B.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受褪黑素的抑制与膜上载体蛋白有关
D.图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植物激素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C. 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D. 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7. 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结果是乙、丙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B.甲和丙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实验结果是甲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
D.甲和乙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8.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上。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A.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B.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C.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D.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9. 氨基酸结构通式中R基不同,决定了()
A.生物种类不同
B.肽键数目不同
C.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D.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10.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

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种类
C. 氨基酸数目
D. 氨基酸排列顺序
1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①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①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①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①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
①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①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①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①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
12. 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提高血液的pH。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
B. 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CO2
C. 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
D. 人体出现乳酸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13. 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14.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a、b、c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图乙表示物质运输速率与细胞内外浓度差的关系。

则m、n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分别对应图甲中的()
A.b、a
B.c、a
C.a、b
D.c、b
15. 寒冷的冬季,学生在教室里容易昏昏欲睡,到寒冷的室外后会感觉头脑比较清醒,但是在室外脸色却易发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热量散出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皮肤毛细血管散热和呼气
B. 学生在室外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而在室内则散热量低于产热量
C. 学生到室外头脑比较清醒,与甲状腺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有关
D. 学生在室外脸色发白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所导致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
B.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
C.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地进行克隆人的实验
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
17. 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两种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

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只有EE表现为非秃顶。

下图为某家族两种性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和秃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红绿色盲和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都是男多于女
C.①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不可能来自①3
D.①5和①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项的女孩概率为3/8
18. 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及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分①分布在细胞膜的内外两侧
B.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蛋白质不具有
C.结构①和①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①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不相同
19.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膜蛋白也可以具有催化蛋白反应的功能
B. 酶促反应都伴随着ATP的合成或水解
C. 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A TP的合成
D.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20. 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分子,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

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如图)。

因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 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

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D4分子是一种受体分子,其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
B.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逆转录酶,导致HIV无法增殖
C. HIV侵染胎儿的T细胞会引发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红细胞中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与体液中的抗体结合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

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激素乙通过_______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会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_______。

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______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

22. 如图甲表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
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填字母),激素A只能作用于垂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上图中看出体温调节过程中____(存在/不存在)分级调节。

(2)D代表的激素是_______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主要是______。

若D代表胰岛素,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____中。

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①________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巨大危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预防、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请分析以下材料井回答问题:
材料一:“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转运性激素。

材料二: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这是妊娠期一种正常的生理性抵抗。

此现象随孕周增加而加重,为代偿下降的胰岛素敏感性.其分泌量也相应增加(用“→”表示)、尽管所有孕妇在妊娠期都有上述调节过程,但少数人却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衰竭而使血糖升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发生。

(1)SHBG的分泌过程中,雌激素与胰岛素表现为_________作用。

(2)雌激素水平升高使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的量_______________(增加,减少)。

对肝脏中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抑制_______________(增强、减弱)。

(3)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胎儿在发育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

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据图分析回答:
(4)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图分析,"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_______影响。

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调节。

(5)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其中因______(抗体1、抗体2)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内是此种抗体与_____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

24. 生长素是植物体的激素之一,可调节植物多项生命活动,结合生长素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生长素可由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

在成熟组织中的韧皮部,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运输。

植物茎、根、芽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__________(从大到小排列)。

(2)下列植物在开花期间由于某种原因影响了授粉,其中可以通过人工涂抹生长素加以补救从而减少损失的是__________。

A.油菜B.苹果C.花生D.黄瓜E.辣椒
(3)请设计实验验证顶端优势的产生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实验原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中,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

实验器材和药品:已表现出顶端优势的某种植株(植株上有暂时未发育的侧芽多个)多株,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材、分组编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编号为甲、乙、丙。

①材料处理:
对甲组植株的处理是:不做处理;
对乙组植株的处理是:用剪刀剪去顶芽;
对丙组植株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放置、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观察: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

新型冠状病毒衣壳外面包裹着脂质包膜,其上排列较宽的刺突蛋白(S蛋白),图1表示其侵入人体细胞的过程;图2为将新冠肺炎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到健康猴子体内后,抽取血清中的抗体进行测定的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部分会被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消灭,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是______________。

从免疫学的角度去分析,侵入人体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_____________。

(2)刺突蛋白(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_______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从而入侵人体细胞,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这些宿主细胞能被__________识别并裂解,
(3)得到图2结果的实验中,实验组注射灭活的疫苗,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___。

据图判断疫苗组在接种后42天前产生抗体的细胞由______分化而来,在第42天两条曲线出现拐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B
3. C
4. C
5. D
6. B
7. A
8. A
9. C
10. A
11. C
12. B
13. D
14. A
15. D
16. ABD
17. ABD
18. ABC
19. BC
20. BC
21.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体液运输
(3).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①/上升)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5).等于
(6).下丘脑
(7).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22.
(1).ABC
(2).只有垂体细胞上有激素A的受体
(3).存在
(4).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5).血糖浓度变化
(6).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7).①突触小泡
(8).突触间隙
(9).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23.
(1).拮抗
(2).减少
(3).减弱
(4).葡萄糖(血糖)
(5).神经递质
(6).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
(7).神经和体液
(8). 1
(9).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
24.
(1).吲哚乙酸
(2).色氨酸
(3).非极性
(4).根>芽>茎
(5).BDE
(6).长势一致,具有相同发育状态的侧芽
(7).用剪刀剪去顶芽,在去除顶芽的部位涂抹一定量的生长素溶液
(8).将上述三组植株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9).各组中距顶芽最近的侧芽的发育程度
(10).甲组侧芽没有发育,乙组侧芽发育为侧枝,丙组侧芽没有发育25.
(1).血浆和淋巴
(2).抗原
(3).ACE2受体;
(4).效应T细胞
(5).等量生理盐水;
(6).B细胞;
(7).两组猴子都再接种疫苗或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