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1--5的加减法
人教版数学教案(一上)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4~16页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主题图能够初步认识1~5这几个数字;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数出数量为1~5的物体个数;渗透单个一和整体一的概念;掌握1~5各数的顺序,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
2.让学生们联系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并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认数、写数、数序(体现的还不够,可以通过直尺图来帮助学生感受)。
【教学难点】数序和写数字“3,5”。
【教学准备】PPT课件,直尺等文具用品。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1~5的认识》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1.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
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
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2.课堂活动卡清楚地展示了数序这一知识点,通过“拨一拨”,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添加1颗珠就产生新数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除了1以外,后一个数都是前一个数添加1得到的,能很容易地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
并且通过尺子上认数和猜数游戏,进一步感知并理解1~5各数的顺序。
[不足之处] 学习内容比较多,教师设计的活动也有许多,并且学生操作后常常有少数学生还不能及时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所以会比较杂乱。
[再教设计] 创设一个连贯的大情境,比如童话角色等,使之贯穿整节课,这样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把诸多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减少多余的、重复的环节。
人教版数学一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10

人教版数学一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10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上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5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1-5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读写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读写1-5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苹果图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1-5的认识。
然后,教师呈现一幅画有5只小鸟的图片,提问:“这里有几只小鸟?”学生回答:“这里有5只小鸟。
”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小鸟的数量,巩固对数字5的认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幅画有苹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苹果的数量。
教师提问:“这里有几只苹果?”学生回答:“这里有5只苹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再拿一只苹果来,这里有多少只苹果?”学生回答:“这里有6只苹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2.能够掌握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1至5的数字书写和认识。
2.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1至5的数字卡片。
2.小贝壳:用于辅助加法和减法运算。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自我介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入1至5的数字。
2. 认识1至5•教师展示1至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并正确书写数字1至5。
3. 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比较1至5的数字大小关系,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4. 数字游戏•教师设计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1至5的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前一课内容•教师简要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1至5的数字有基本认识。
2. 1至5的加法•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加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
3. 1至5的减法•继续通过小贝壳等实物辅助,教学生1至5的减法运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减法的基本原理。
4. 练习•针对加法和减法分别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1至5的数字认识、大小关系,以及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回家继续练习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1至5的数字认识和加减法运算,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说课逐字稿

构建联系,培养数感——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今天我将以构建联系,培养数感为题与大家交流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涉及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这两个维度。
我把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版教材中这两个维度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出这两个维度的内容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并且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这不仅引发了我的思考: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是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就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数会算更多的算式吗?比这些知识更有价值的是什么?【指导思想】随着近几年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要求,教师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成为人才的培养者,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么我们数学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重点指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小学阶段,重点表现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
数感作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是抽象、运算、推理等能力的基础。
那么我们来看什么是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等。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看出,数感就是数学眼光在小学阶段的具体表现之一。
对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再反观数学的学习内容,可以看出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教学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
有研究者表明,数感发展的关键期在小学低年级,因此。
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中,应该把培养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所有认数和运算的起始,也是学生真正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更应该成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的起始和基础。
【学情分析】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数感,我进行了课前调研,其目的是分别了解学生对数、运算、意义以及算式之间联系的认知水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 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3、 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第一课时: 1――5的认识及书写【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基数含义)和第几个(序数含义)。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认识符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材内容和作用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的具体安排是:先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学习0的认识和加减法,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如下图)。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其一是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学生容易理解;其二是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已对5以内各数有一定的认识;其三是可以缩短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这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
而这一特点在本单元有着明显的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 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
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
在认数的时候,学生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梳理带练习

1-5的认识1-5的基数含义: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用几个表示,描述数量。
比如一个太阳,一只小狗都是用数字“1”表示。
1-5各数的形状认识与书写:1像小棒,2像鸭子,3像耳朵,4像旗子,5像枰钩。
1-5各数比较大小1、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就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等于号,等于号用符号吧表示可写作“=”。
2、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大的在前面、数字小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大于号,大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3、当两个数字比较时,如果两个数字不相同时,数字小的在前面、数字大的在后面,就要在这两个数字中间写小于号,小于号用符号表示可写作“<”。
(注意: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第几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区别几和第几,几表示数量,第几表示位置。
分与合掌握2-5的分与合:5的组成有4种(4和1、1和4、2和3、3和2);4的组成有3种(3和1、1和3、2和2);3的组成有2种(2和1、1和2)。
加法掌握加法的含义与读法:把两个数字合起来在数学上用“+”表示,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用“=”连接。
“+”为加号,“=”为等于号。
比如:3+1=4读作3加1等于4。
减法掌握减法的含义与读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
“-”是减号表示去掉,剩下多少用“=”连接。
比如:4-1=3读作4减1等于3。
认识“0”掌握0的含义与写法:0表示一个也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分界线。
重难点知识梳理1-5各数的大小比较,注意区分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关系。
开口朝大数,尖头朝小数。
理解序数的概念,用第几表示位置,并且第几是相对的,需要带入具体的方向。
易错点区别几和第几,几为基数概念,表示数量关系,第几为序数概念,表示位置关系。
练习题一.填一填。
(39分)1. 3的前面是(),3的后面是()。
2. 5的前面是(),2的前面是()。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概况1-5的认识、加减法的初步知识、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单元目标知识目标能够正确的认、读、写5以内各数,会用5以内的各数表示物体的各数和顺序。
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关键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及比价大小教学方法观察、讲授教学准备挂图课时安排 5单元小结1、1――5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教学目标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主题画: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2、3、4、52、数的顺序全班齐读:正、反读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1至5。
2.能够掌握1至5的数位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4.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数字1至5的认识。
2.能够准确地进行1至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内容1.认识数字1至5的写法及数量。
2.1至5的加法运算。
3.1至5的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1. 认识数字1至5•让学生通过数课本上的图示和实物理解数字1至5的含义。
•给学生出示写有数字1至5的卡片,让学生辨认并练习写出来。
2. 1至5的加法运算•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理解1至5的加法运算规则。
•给学生出示算术题,让他们进行1至5的加法运算练习。
3. 1至5的减法运算•同样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理解1至5的减法运算规则。
•给学生出示算术题,让他们进行1至5的减法运算练习。
4. 综合练习•给学生出综合性的练习题,要求他们在理解1至5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法运算。
五、教学评估1.日常观察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情况。
2.练习评估:布置小练习进行评估学生对1至5认识和运算的掌握情况。
3.课堂表现评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教学,发现学生对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继续加强课后练习和复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本次数学一上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1至5的认识和运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4、单元训练……………………………2课时计11课时单元教案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教学要求: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1-5的数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对1-5数字的敏感性,能够快速识别和计数。
3. 让学生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1-5数字的认识和书写。
2. 1-5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书写的准确性。
2. 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
2. 教师准备加减法运算的题目。
3.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1-5的数字,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二、认识1-5的数字(10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1-5的数字,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3. 教师引导学生书写1-5的数字,要求书写规范、工整。
三、1-5的加减法运算(15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加减法运算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运算的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 教师对学生的运算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快速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1-5的加减法运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1-5的数字书写和加减法运算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卡片、手势表示、加减法运算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对1-5的数字有了深入的认识,并能够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书写的准确性。
3.1《1~5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1~5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这样编排是小学学习数学的开始,初步尝试5以内数的计算,建立数的概念,会用数字、符号或者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使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
在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以及学生喜欢的图画、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的含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工具学生在已初步认识5以内各数,会数1至5以内物体的数量,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根据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前测了解到部分孩子在数数和计算时是杂乱无章的,这种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口算比较多,比较杂乱时,孩子们通过自己排列加减法口算卡片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找到规律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先通过游戏直观的物品找出部分的算式,然后带领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找到排列规律,培养良好的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5以内加减法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整理完成加法表和减法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培养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进行口算的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整理加减法算式表并发现规律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三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很多知识,“数数”“比大小”“第几”“分与合”“加、减法”“0的认识”等。
谁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吗?我们先来跟着一起唱一唱,播放数字歌。
师: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短谈话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10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板书设计: 1 2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一年级1~5加减法教案(5篇)

一年级1~5加减法教案(5篇)一年级1~5加减法教案(5篇)教案是一种详细记录教师教学过程的文本,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要素,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1~5加减法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年级1~5加减法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让学生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引起同学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3、出示直观教具4、引导学生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5、玩“谁最快”游戏6、书写算式7、教师进行小结教学反思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
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
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一年级1~5加减法教案(精选篇2)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10课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第一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小组交流。
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5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1-5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有趣的例题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5的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1-5的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2.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5的数字。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
3.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1-5的数字。
2.准备练习题和游戏材料,用于学生的实践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老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1-5的数字。
b.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1-5的数字,加深记忆。
2.呈现(10分钟)a.老师通过例题,讲解1-5的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b.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例题,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b.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a.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1~5加减法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1~5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0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0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3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1~5的加减法,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认识加号和减号,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1~5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
0102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运算规则。
掌握1~5的加减法口算和笔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01算术板用于演示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02数字卡片标有1~5的数字卡片,用于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操作。
03小棒或计数器用于表示数量,帮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
教具准备03用于展示教学PPT ,呈现生动形象的加减法运算过程。
投影仪提供加减法练习题和互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教学软件播放与加减法相关的儿歌或故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音频设备多媒体资源准备0102通过数数、认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1~5各数的概念。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回顾数的概念复习加减法含义激活学生的前知利用小棒、计数器等实物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
实物演示情境创设游戏化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30201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算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1 = 4
4+1=5
5 4 1
1.
3+2= 5
2+3= 5
1.
2+1= 3
2+2= 4
你能帮助小星星回到天上去吗?
1+4=5
3+2=5 1+1=2
2+2=4 2+3=5 2+1= 3
动动脑,想一想。
看谁写的加法算式又多又快
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填几?
+
=
5
=
+
动动脑,想一想。
看谁写的加法算式又多又快
里可以填几?
+
=
5
=
+
2. 摆一摆。
3+1= 4
1+ 3 = 4
2. 先用 1+1
摆一摆,再说得数。 2+1 1+2
3.
2+1= 3
3+2= 5
1+3= 4
4
4和 1组成 5
5
3 + 1 = 4
1.
3+2= 5
2+3= 5
1.
2+1= 3
2+2= 4
你能帮助小星星回到天上去吗?
1+4=5
3+2=5 1+1=2
2+2=4 2+3=5 2+1= 3
动动脑,想一想。
看谁写的加法算式又多又快
里可以填几?
+
=
5
=
+
探究新知
加 法
理解“加法”意思
1 + 2 = 3 1. 一共有几只纸鹤?你是怎么想的? 2. 你能用一道加法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3. 1+2=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858农场学校 谢淑云
复习:
看图填数。
3 2 4
我会填数。 4 1 3 3
2 3 5 4 1 3
2 2 4 4 1
2 1
5
探究新知
理解“加法”意思
4+1= 5 1. 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想的? 2. 你能用一道加法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3. 4+1=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
1 和 4 组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