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脊柱结核围手术期重要环节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脊柱结核围手术期重要环节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围手术期重要环节护理对青少年脊柱结核患者护理效果。
方法:将72例青少年脊柱结核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常规
护理,B组采用强化围手术期重要环节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
血量、术后体温比较,B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
B组Cobb角均明显优于
A组(P<005)。
结论:强化围手术期重要环节护理可有效辅助治疗青少年脊柱
结核,同时能够辅助矫正脊柱后突畸形。
【关键词】脊柱结核;护理;围手术期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04-01
骨关节结核是结核杆菌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及人体,然后通过体液循环进入
骨组织而导致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脊柱是其主要好发部位之一,发生比例可高50%[1],青少年好发,本病病程长,常合并死骨、冷脓肿及瘘道形成,容易导致
截瘫。
我院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72例脊柱结核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强化
了重要环节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3年3月72例在我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青
少年脊柱结核患者72例,均符合脊柱结核的诊断标准,多层螺旋CT或MR证实
骨质破坏区干酪样坏死,周围肉芽组织形成,双侧椎体旁冷脓肿,脊柱向后或侧
方畸形,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A组(36例)和B组(36例)。
实验组男17例,女19例,最大年龄17岁,最小年龄8岁,平均年龄(125±16)岁,病程3
个月~2年,其中颈椎结核3例(共7个椎体),胸椎结核8例(共19个椎体),腰椎结核25例(共63个椎体);对照组男12例,女24例,最大年龄14岁,
最小年龄7岁,平均年龄(113±21)岁,病程4个月~2年,其中颈椎结核2
例(共3个椎体),胸椎结核11例(共23个椎体),腰椎结核23例(共56个
椎体);两组患者在年龄、受伤部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充分暴露椎体旁脓肿并切开引流,剔除病变椎间盘与肉
芽组织,将椎管内对脊髓产生压迫的病灶清除干净,在椎体上安置钉棒并行植骨,彻底清洗切口,局部注射多种结核药物。
122护理:A组术后行常规护理管理病人,B组手术前后行强化围手术期
重要环节护理措施。
1221全程鼓励配合治疗性护理:青少年在生理与心理上不同于成年人,对患者住院期间全程分期进行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的青少年心理特征,实行个性
化沟通交流,重点讲解规术后范化化疗的意义,分析中途停药或改变药量的危害性,力争使患者消除顾虑、主动配合治疗。
1222呼吸功能及二便训练:术前教会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
学会深吸气和有效的咳嗽方法,确保呼吸道通畅,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沉、血氧饱
和度、C反应蛋白,了解病灶的活动性,选择最佳手术时间。
1223抗结核药物化疗:结核患者术前必须进行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化疗,术前用药一般2~4周,以防结核扩散及术后复发,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恶心、呕吐、听力是否下降、是否有黄疸现象等。
1224切口引流管理:保持切口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严密观察
引流液的性质,记录24小时引流量,特别注意术后三小时内引流量,如果大于100ml/h,须警惕有活动性出血,需要医生立即处理。
1225功能康复锻炼:所有患者术后均开展功能康复锻炼,护理人员依
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实施个性化康复方案,上肢体主要联系扩胸,系扣子等活动,
下肢做交替直腿抬高锻炼,幅度由小至大而循序渐进。
切口愈合后指导患者进行
腰背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背部肌肉肌力,促进复位后脊柱稳定。
123评价方法:①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引流量②术后3个月照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侧凸Cobb角[2]。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并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
2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引流量比较,B组明显小于
A组(表1);②术前、术后3个月Cobb角,B组明显小于A组(表2)。
表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及引流量比较
组别n手术时间(h)出血量(ml)体温(°)引流量(ml)A组
3660±14720±315377±03120±23B组
3651±11*480±230*368±01*79±18*注:*与A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Cobb角变化比较
Cobb角(°)A组(n=36)B组(n=36)术前326±128348±130术后
3个月146±71119±58术前、后3个月变化179±43233±39*注:*与A组比较,P<005
3讨论
31围手术期重要环节护理的临床意义:脊柱结核患者术前需要进行正规的
抗结核化疗,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因此,患者的围手术期较其他手术
患者长,患者能否坚持配合各种治疗对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给与科学的饮食,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辅助患者咳嗽、咳痰,对伴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要合理处置患者的痰液,同时保持病室通风,
有利于减少患者间交叉感染。
脊柱结核术后病人由于疾病本身对脊髓的破坏以及
患者排尿场所的改变,容易出现尿潴留的现象,术前护理人员训练排尿、强化排
尿条件反射、术后酌情采用膀胱挤压排尿法有利于减少尿潴留[3]。
32围手术期重要环节护理有利于配合手术减小后凸畸形:脊柱结核极易导致脊柱后凸畸形,恰当的选择手术方式对减少脊柱后凸至关重要。
青少年的脊柱
处于生长发育过程,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帮助脊柱术后塑形,增加脊柱附着肌肉、韧带的灵活性,从而配合手术减小或避免脊柱后凸畸形,本组病例表面,有针对性的强化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护理可明显帮助减小Cobb 角。
脊柱结核患者术后仍需要长期抗结核治疗,以防术后复发、再次破坏脊柱而
导致手术的失败。
4小结
强化青少年脊柱结核围手术期重要环节的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能够
减小脊柱后凸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常规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立新,马远征,陈兴,等.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与术后疗效评估[J].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2):979982
[2]Carman DL,Browne RH,Birch JG.Measurement of scoliosis and kyphosis
radiographs.Intraobserver and interobserver variation.J Bone Joint Surg Am.1990,72(3):32833
[3]黄场云,陈伟惠,梁波.膀胱挤压排尿法用于椎管麻醉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