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教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课教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新平教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3课教案2
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准确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全面把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充分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及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道德思想水平,加强道德认同感,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学重点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良好道德促进人生、社会发展
三、教学难点
中职学生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五、教学过程
第1页
【情景导入】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做人的规矩与根本原则,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特有
的一种现象,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来评价的、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道德的独特之处?-----四大特性
广泛的社会性:道德贯彻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调整各种人际关系。
鲜明的阶级性:道德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并为其服务,总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特殊的规范性:道德通过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等道德观念,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去约束和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影响的传承性:是指道德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慢,表现出不同时代道德之间的具有影响的关系。
道德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道德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时代背景不同,分为原始社会道德、奴隶社会道德、
封建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社会道德。
根据道德主体不同,分为学生道德、公务员道德、科技工作者道德、教师道德、医师道德。
根据道德性质的不同,分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
公德等。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是以马克斯列
第2页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为指导的
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的、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社会主义道德通过每个公民的道德规范来表现。
公民道德规范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
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
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主要规范要求: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主要规范要求: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课堂讨论】
良好道德对社会对人生的有哪些作作用?如何养成?
探究问题提示: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
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第3页
通过辅助举例,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其一,从个人品德建设在“四德”建设中的地位来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都要诉诸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其二,从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来看,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②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③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其三,从个人品德建设的现实状况来看,当前,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中职学生身上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更具现实意义。
根据情况举例说明:道德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
道德能够协调人际关系,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积极反省,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持之以恒,严格要求。
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正确结合起来。
【作业布置】略
【结束语】最后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离地三尺有青天”,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位,希望在座同学都能坚守做人的根本原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4页
六、教学反思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
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
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
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对于教学有关键性的作用。
好的案例对学生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老师和学生都较容易进入角色,能改变以往老师个人讲,学生全体听的状况。
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能充分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好的案例能促进学生们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对基本原理理解透彻,对基本知识掌握扎实,使学生的分析问题、推理能力增强。
同时好的例子还可以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课堂学习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能起重要作用。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发掘好的适合教学的案例。
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