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许多物种消失了_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许多物种消失了_苏教版
六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许多物种消失了苏教版
有幸参加9月18日北京东路小学的市级品德活动,让我见识到了大家的风采,更感受到品德教学的魅力,尤其是特级教师唐隽箐老师的《许多物种消失了》与赵亚夫教授的精彩点评,让我陷入了对品德学科的“突破与创新”意识的思考。

品德这门学科由原来的思品、地理等分散学科综合而来,并赋予了它新的名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的学科常常被教育者当成纯思想教育的切入口,忽略了其“生活性”“社会化”的核心价值。

从唐特的课中,我不但看到了品德生活性社会化的特点,更看见了教师本身对教材的挖掘与创新的意识。

一、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唐老师从孩子们养过的宠物入手,让孩子畅所欲言。

于是,我们便看见了生机勃勃的课堂: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与老师伙伴们分享自己的答案。

贴近生活的材料最能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

唐老师从生活切入,让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讲。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生活性”一直贯穿与课堂始终,紧紧抓住了品德课的特点,让课的特点显现的淋漓尽致。

二、优质的课堂,自由与约束并存
她的课上,孩子们缺少了约束但是却依然井然有序,他们不用老师示意站起来回答问题,随机站起来便口若悬河,其他孩子听的是津津有味。

若没有长期的训练,便不会有这样的默契。

最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是课上的小组活动,当她在PPT上出示讨论要求的时候,当她让本次讨论依次从3-4-1-2这样的顺序开始的时候,当她示意每组2号学生起立的时候,当她说站起来的孩子中若有与你答案相似的你便坐下时……我发现了自己与特级之间的差距:小小的环节,却如此精致。

难怪她的孩子喜欢这样的品德课。

自由与约束并存,这是一个优质化课堂的基本标准。

三、突破与创新,好课的生命之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