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干预效果。

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的20例眼球外伤需行眼球摘除手术患者做观察组,同期另外20例眼球外伤需行眼球摘除术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术前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进行测评。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前观察组焦虑分数为(41.21±6.21)分,远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33.47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观察组分数为(31.25±2.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5±5.14)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配合治疗。

标签:眼球摘除;术前焦虑;护理干预
术前心理护理是外科常规护理之一,对于恶性事件导致机体受损、严重创伤的患者,在术前的焦虑情绪更为严重,对医护人员也会产生排斥现象,导致手术效果不佳[1]。

眼外伤而导致的眼球摘除手术导致患者处于失明的恐惧中,考虑到眼球摘除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导致面部畸形等各种复杂的因素,患者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甚至无法面对未来所需要的一切,这些心理状况都会对手术治疗带来极大的障碍。

本次以20例外伤后需行眼球摘除患者采取术前心理护理为研究内容,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的20例眼球外伤需行眼球摘除手术患者做观察组,同期另外20例眼球外伤需行眼球摘除术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5.2±3.5)岁,皆为单眼受伤。

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8例,初中以上学历9例。

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1±5.4)岁,皆为单眼受伤。

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7例,初中以上8例。

所有患者除眼部受伤外,无其他疾病或严重受损部位,且患者对眼球摘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患者具备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无精神性疾病。

1.2 方法
患者经检查后,已经决定行眼球摘除手术,向患者说明本次研究的信息,获得患者同意后进行焦虑量表测试[2]。

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观察,针对目前问题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安抚家属:患者对摘除要求已有了心理准备,可在面对手术时,依然会存在巨大的恐惧,家属的陪伴是患者最大的心理慰藉。

因此,护理工作开展之时,首先就是需要安抚家属,在家属的配合下,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抚触:心理护理最重要的就是让患者可以安心,避免焦虑情绪,患者处于慌乱、
痛苦之时,适当抚摸其双手,或者拍拍肩膀,都会使得患者可以放松,感受到亲切感,减少紧张与不安,从而减少焦虑情绪。

有效焦虑:交流是可以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了解的最佳途径,引导患者将自己的担心、疑问以及顾虑等都说出来,护理人员对其一一解答,以此缓解患者压力。

告知患者病情:对于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情况,都应该一一告知患者,使得患者对手术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增加对治疗的信心,可让患者配合治疗。

积极教育,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负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清理血迹,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并研究解决方案。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 12.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和护理的焦虑指数有明显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前观察组焦虑分数为(41.21±6.21)分,远远高于国家规定标准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分数为(31.25±2.4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45±5.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眼球外伤需进行眼球摘除手术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有明显下降趋势。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有效帮助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针对性护理干预,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采取对症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让患者可以面对现状,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

眼球外伤需行眼球摘除手术对许多患者而言是毁灭性打击,未来可能面对失明的危险,同时,致外伤因素大多为打架、车祸、爆炸等意外事件,本就无心理准备,突然眼球破裂、疼痛、视力丧失,都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恐惧之感。

手术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多数患者会有自责的情绪,自己会给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等情绪,在经济压力上,也会形成巨大困扰。

每例患者在行眼球摘除手术前均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且产生严重的心理抗拒之感,在做心理护理之时,也应当注意到患者的情绪,适当的沟通技巧和巧妙的方法,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技能。

护理人员应当要给予患者情感上的依赖,取得患者信任,才能以沟通的方法,让患者从复杂的情绪中逐渐稳定,面对手术,保持心理平和。

参考文献
[1]李秀君.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7):308-309.
[2]米丰花,杨敏,王贵生.31例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