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段考道德与法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段考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并将其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空格内。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不断成熟,这些变化属于
A.身体外形的变化
B.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
C.心理变化
D.性机能的成熟
2.下列观点能帮助右图同学积极面对这一问题的是
A.这是生病的表现,需要高度重视
B.应立即去医院或美容院做手术
C.这是进入青春期的正常生理变化
D.可以呆在家里,等青春痘消失再出门
3.丽丽说:“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干涉我的事情。
可是有时候却渴望他们在我身边。
”亮亮说:“升入初中以来,我有心里话不愿意对别人讲了,可我还希望有人能理解我。
”这两个同学的对话体现了进入青春期,我们
A.会出现矛盾心理
B.成为了真正的大人
C.会出现闭锁心理
D.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
4.莫泊桑说过:“应该时时刻刻躲避那些走熟的路,去寻找一条新的路。
”寻找一条新的路需要我们
①一味地追求独特,质疑一切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具有独立意识
③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④敢于打破常规,激发创造的热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下列表现与创造无关的是
A.小彤与小希共同设计学雷锋主题板报
B.小华编排的舞蹈节目获学校艺术节一等奖
C.小强经常想出很多捉弄人的“鬼点子”
D.小萌在数学课上总能想出简捷的解题方法
6.提到男生,很多人在脑海里立马把他们与富有竞争性、敢于冒险、坚强不屈、有自信心联系起来;提起女生,则会与情绪化、喜欢文艺、温文尔雅、敏感、心思细腻联系起来。
这种认识
A.属于性别歧视
B.属于性别刻板印象
C.体现了互相尊重
D.体现了善于观察对方
7.进入初中,我们的性别角色意识越来越明显,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有助于我们
①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②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
③学会与异性相处④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七年级学生小敏平时在家很邋遢,可是她在异性同学面前却收拾得整整齐齐。
这说明
A.青春期的我们在异性面前更在意自己的形象
B.女同学比男同学更愿意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
C.小敏对异性同学产生了朦胧的情愫
D.小敏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是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9.下列选项中男女同学交往符合言谈得当、举止得体的要求是
A.小欣和男同学称兄道弟、勾肩搭背
B.李军拿“玩具蛇”捉弄女同学
C.小王经常帮助女同学解答数学难题
D.刘芳和赵刚经常“单独交流”
10.“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
”青春的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同学之情。
我们开始关注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
对这种感情认识正确的是
①青春期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青春期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③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对异性朦胧的情愫
④青春期的我们不能与异性同学交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在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中,女同学负责扫地、擦桌子等轻活,男同学负责打水、倒垃圾等脏活、重活,大扫除做得又快又干净。
这种分工产生的效果说明
A.男生女生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B.可以把脏活重活全推给男生
C.大家边聊天边干活就可以提高效率
D.大家平分工作,谁也不吃亏
12.马云曾说:“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
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
干着我80岁都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嘛?”这启示我们要
①迸发激荡的青春活力②培养自信的青春热情
③树立自强的青春态度④规划好青春路径,积极进行青春探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这告诉我们要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树立底线意识
③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④时刻保持沉重的耻辱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面表达“喜”的诗句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
15.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经历坎坷。
面对长江沿岸的景色,他在送别好友宋之悌时写出的诗句是“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而他被大赦重获自由后写出的诗句却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面对同样景物写出不同的诗句表明
A.同一事物可以引起轻松、愉悦的情绪
B.同一事物只能引起相同的情绪
C.同一事物可以引起抑郁、悲愤的情绪
D.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心境下可以引起不同的情绪
16.当我们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得到他人的承认和赞赏时,我们可以体验到
A.胜任感
B.正义感
C.责任感
D.敬畏感
17.狄德罗说:“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感世界,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这是因为
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②情感是伴随着情绪反应发展的③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④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在我国传统的健康和教育理念中,都认为羞愧和内疚之类的负面情感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一大障碍。
但是,根据情感智力的观点,适度的负面情感和经历对孩子是有益的。
这说明①负面情感往往会带来不舒服、不愉快的负面感受②负面情感对培养健康孩子来说
一定是件坏事③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适度的负面情感和经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④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也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在困难面前,有朋友与你同甘共苦;在挫折面前,有伙伴陪你渡过难关;在生活里,有同学给你帮助和照顾……与友同行,带给我们温暖、感动。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丰富了我们的美好情感
②人际交往所带来的所有情感都能让我们身心愉悦
③我们可以通过与人交往、阅读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④情由心生,它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
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
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卢永根老人的颁奖词。
2017年3月卢永根老人将毕生一点一点省下来的8809446元积蓄捐给了华南农业大学,他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回报社会、国家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奖励
②可以传递美好的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③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④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周围的世界也会多一份美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21.(8分)材料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我国古代教育家)
材料二: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了“批判质疑”的素养,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诊断,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选择和判断。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了说明了什么?(2分)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批判质疑”的素养?(6分)
22.(16分)材料一: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彭超是一名95后大学生,他在6岁那年不幸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
在父母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学会了用脚写字、吃饭、刷牙……除了确实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以外,他都坚持自己来,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有种信念:我能行的。
彭超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目标,一直在努力学习和生活,最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
随后他的事迹在全国传开,他担任了残奥会暨特奥会主会场上第一棒火炬手,参加《向幸福出发》、《惊喜连连》、《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材料二:校训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国许多大学的校训出自《礼记》,如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河南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江南大学“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等。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课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彭超的事迹主要体现了什么心理品质?(2分)(2)请你结合材料谈谈“我能行的”信念在彭超成长的道路上有什么意义?(7分)(3)你认为厦门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怎么做才能践行“止于至善”的校训?(7分)
23.(16分)根据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已达15%左右,估算大约有1600万名重性精神疾病病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3000万人。
据调查显示,在10至19岁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有
专家认为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过多的呵护使得孩子心理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使得处于情绪两极化阶段的青春期孩子容易诱发抑郁症。
结合上述材料,某校七年级(1)班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策划活动】请你为本次班会确定一个主题。
(2分)
(2)【探究分享】有同学认为:“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对于情绪我们应放任自流。
”你赞
同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11分)
(3)【人生收获】作为同龄人,请你为受到情绪障碍困扰的青少年出谋划策。
(3分)
2017-2018学年春季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段考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8分)(1)在学习上,我们需要有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2分)
(2)要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要考虑他人的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批判需要技巧: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批判要有一定的建设
(每小点2分)
22.(16分)(1)自信、自强(2分)
(2)“我能行”的信念体现了自信,尽管失去了双臂,但自信让彭超对生活充满信心,让他可以通过坚持的努力实现了目标。
(2分)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与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2分)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3分)
(3)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分)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2分)“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3分)23.(16分)(1)调节情绪,健康成长;善于调节情绪,乐观面对生活。
等(2分)
(2)不赞同。
(1分)
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可以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2分)
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3分)
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2分)
认为应放任情绪发展的观点是没有意识到情绪需要调节的表现,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人
际交往。
(2分)
因此,我们应学会调节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1分)
(3)要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发泄;放松训练等。
(答出其中3点即可;具体做法也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