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5非金属元素5.2一些非金属化合物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187沪科课标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和氮的氧化物—SO2和SO3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CO2和Cl2等课的后续课程,学生已掌握了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为学生从分类观察层面学习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做了知识储备,在本课前学生刚掌握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这为学生实验探究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奠定了知识基础,SO2性质的学习也为后续SO3、氮的氧化物及改善大气质量等知识的掌握做了铺垫。

方法上,学生对类比、归纳、迁移、实验探究等方法的掌握还需要加强训练。

所以,本课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强化搭建了桥梁。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心理方面,好奇心强,表现欲强,对问题全面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上从物质分类角度,已掌握CO2是酸性氧化物;从氧化还原角度,已了解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从而通过类比和实验探究可以推出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对包括SO2在内的物质性质研究的一般方法有待进一步形成。

能力上,有一定分析、思考,交流能力,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掌握SO2酸性氧化物性质,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SO2的漂白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CO2的类比,学生能归纳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并能书写相应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S化合价变化分析,学生猜想SO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通过SO2性质的学习,学会归纳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了解了SO2的危害和用途,能在实验过程中提出减少SO2污染的方法,体会用全
面的观点看待事物。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SO2性质的学习,形成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展示:一瓶葡萄酒,请学生观察瓶身标签。

观察。

发现葡萄酒中含有毒的SO2,产生疑问。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课程渗透化学学科价值和全面观点看待问题做铺垫。

环节二:通过类比CO2的性质和实验探究学习SO2的性质,并完成方法提升
展示:收集满SO2的矿泉水瓶
演示:用注射器向瓶中注水。

展示:SO2和Cl2的溶解性表。

提问:瓶子变瘪还有其他原因吗?
引导:请类比我们刚学过的Cl2的性质。

问题驱动:如何验证SO2和水反应?
观察SO2的颜色、状态。

观察瓶子变瘪,得出SO2易溶于水。

通过科学数据的观察、分析得出SO2易溶于水。

通过类比Cl2的性质,学生得出SO2和水反应。

学生设计实验:向变瘪的水瓶注入紫色石蕊,观察石蕊变红,得出SO2和水反应。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SO2的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观察,体验环保理念。

通过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体验通过类比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观察再次体验环保理念。

通过矿泉水瓶变瘪的归因,学生体验用全面的观点看待SO2。

展示资料卡片:葡萄酒中SO2含量的测定——碘量法,酒中无论游离态或结合态的SO2对人体都有害。

测量时,先用NaOH 将所有SO2吸收,然后利用
Na2SO3+I2+H2O=Na2SO4+2HI反应,通过测量I2的量,计算出SO2的含量。

提供待选主要仪器用品:滤纸,培养皿一套
待选药品:Na2SO3固体,浓硫酸,石蕊,KMnO4溶液,NaOH 溶液,酚酞,品红溶液。

展示:
信息1:SO2的制备Na2SO3+H2SO4=Na2SO4+SO2↑+H2O
信息2:滤纸
培养皿使用方法
引导:针对实验现象及学生的相关分析,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演示:加热被SO2漂白的品红溶液:向学生展示。

引导:适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问题驱动:类比SO2化学性质,推测SO3主要化学性质。

阅读资料卡片,找到SO2性质的相关信息,得出SO2可以和NaOH反应,类比CO2的性质,得出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
质,并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学生通过对Na2SO3和I2反应方程式的观察,发现+4价S体现还原性,根据学生已有S常见价态知识,学生猜测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学生通过待选仪器和相关信息,分析得出滤纸和培养皿的使用方法,从而设计并完成实验。

观察实验、记录现象、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总结正确结论、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褪色的品红溶液加热后恢复原色。

并结合刚才SO2使石蕊只变红不褪色的现象,体会SO2的漂白原理与氯水不同。

学生通过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研究物质性质一般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两方面考虑。

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推导SO3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氧化性。

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SO2性质的兴趣,从而体验化学学科价值。

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得以强化,体验通过分类观念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以生活情境为线索,学生猜想SO2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学生通过对
实验装置的设计、对比、分析,体验环保观念,提升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SO2的漂白性是暂时的,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体验用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学生完成从SO2性质的学习到方法提升的过程。

学生将研究物质性质的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从而体会利用分类观和氧化还原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引导:请通过所学SO2的性质推测SO2的用途。

强调:SO2适量就是用途,过量就是危害。

学生交流、记忆、体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SO2.
学生体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

环节三:解决情境问题,首尾呼应
讲述:SO2存在于葡萄酒中,若适量能杀死杂菌,防止酒液老化;若过量会使人急性中毒,甚至破坏肝脏。

学生在了解葡萄酒中SO2的作用的同时体会用全面观点看待SO2,通过教师引导,上升到用全面观点处理事物。

联系生活结束本课,最终解决情境问题,学生再次体会用全面观点看待事物。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