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填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择文章括号内正确的词。

一直生活在一个________ (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来________(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20世纪的________(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是指________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新社会(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先到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答案】(1)依赖;寄托;成就(2)B(3)C【解析】【分析】(1)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

依靠: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依赖:倚靠。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托付:委托;交付。

成果: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成就:取得的成绩;业绩。

根据句子的意思①“一直生活在一个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横线上应填:依靠。

②“来自己的美好愿望。

”横线上应填:寄托。

③“20世纪的,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横线上应填:成就。

(2)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代词的能力。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是指B。

(3)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能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C.【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部编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

(略)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你们小组的问题清单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
(原意: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这句诗本来不是写梨花,而是用梨花形象地比喻雪来得快、下得大。

在课文中指:20世纪的科技成就又快又多,就像这突如其来的大雪一样,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人们的美好理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影响对课文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我们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问题右以引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

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在晚上,打开电灯,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

手机QQ,手机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

高铁和飞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参考答案】1.A2.尽管但3.示例:房屋的形状还像彩色的蘑菇,像高高的圣诞树.4.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总分5.(1)√(2)×(3)×巨伞下的城市(节选)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4.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可多选)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参考答案】1.(1)无稽之谈(2)无奇不有(3)络绎不绝2.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3.示例: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运用数字描写,具体写出了巨伞之大.4.B C5.因为美国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版四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上《7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题参考答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谢谢大家!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3.“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 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
解。
答:科技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爷爷 小时候每到夏天只能躲到大树下乘凉,现在有电风扇、空 调,天气再热也不怕了。看电视,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 足不出户知晓天下事。打开电脑,只需简单地敲击键盘, 就可以自由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晚上,打开电灯, 即使是黑夜,我也可以在明亮地灯光下安心地写作业。手 机QQ、微信拉近了我和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高铁和飞 机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 助的问题。
答:例如:1.怎样理解课文的题目《呼风唤雨的世 纪》? 2.20世纪人类获得了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 现和发明? 3.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 雨”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后题
2.下面是一个小组在整理问题时的讨论,你从中受 到什么启发?
问题一:什么是程控电话? 问题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 20 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来形容? 问题三: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答:我发现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不 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课文的内容,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思 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例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身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例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作文习作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作文习作1.阅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填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择文章括号内正确的词。

一直生活在一个________ (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来________(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20世纪的________(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是指________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新社会(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先到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答案】(1)依赖;寄托;成就(2)B(3)C【解析】【分析】(1)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

依靠: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依赖:倚靠。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托付:委托;交付。

成果: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成就:取得的成绩;业绩。

根据句子的意思①“一直生活在一个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横线上应填:依靠。

②“来自己的美好愿望。

”横线上应填:寄托。

③“20世纪的,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横线上应填:成就。

(2)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代词的能力。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是指B。

(3)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能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C.【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

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

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

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

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

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

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

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

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

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四语上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知识点梳理与本课所编标准化试题内容同步)7 .呼风唤雨的世纪1.认识“唤、技”等12个生字,会写“唤、纪”等15个生字,会写“呼风唤雨、世纪”等17个词语。

2.能给问题分类,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语文要素】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4.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一类字:唤hu àn 纪j ì 技j ì 改ɡǎi 程ch én ɡ 超ch āo 亿y ì 核h é 奥ào 益y ì 联li án 质zh ì 哲zh é 任r èn 善sh àn二类字:唤hu àn 技j ì 获hu ò 赖l ài 潜qi án 亿y ì 索su ǒ 奧ào 舶b ó 质zh ì 哲zh é 兰l án音近字:yi 一亿.、有益.、毅.力、抑.制 ji 纪.念、技.术、记.忆、计.划、邮寄.易错音:呼唤.(hu ān huàn ) 获.奖(h ò huò) 依赖.(lài l ǎn ) 潜.伏(qi án qiǎn ) 质.量(zhī zhì) 哲.学(zhé zhè) 素.质(sù shù) 探索.(suǒ suō) 船舶.(b ó p ō) 答案: hu àn hu ò l ài qi án zh ì zh é s ù su ǒ b ó多音字:奇q í(奇妙)j ī(奇数) 悄qi āo (静悄悄)qi ǎo (悄然)的d í(的确)d ì(目的) d ī(的士)de (我的)晕y ūn (晕倒 气晕 热晕) y ùn (晕船 红晕 日晕)便bi àn (方便、便利) pi án (便宜、大腹便便)巧记:这家便(bi àn)利店里的商品很便(pi án)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二】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七課《呼風喚雨的世紀》同步練習題第一課時一、讀字音,連一連。

喚lán 獲zhé賴zhì潛sù億lài 索qián質yì哲huò蘭huàn 素suǒ二、把下麵的詞語或詩句補充完整,再讀句子選擇合適的詞語填空。

(),千樹萬樹梨花開。

呼()喚()()()意料騰()()霧歸根()()1、這個________的結局令他呆若木雞,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2、他即使有孫悟空________的本事,也難逃出我的手掌心。

三、選詞填空。

發現發明1、科學家()了許多先進設備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

2、媽媽()天陰下來了,馬上把窗戶關了起來。

改變改善3、經過老師的指導,他已經()了自己的學習方法。

4、村裏通了公路後,農民的生活得到了()。

四、按要求回答問題。

1、“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

靠什麼呼風喚雨呢?靠的是現代科學技術。

”這句話使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______。

請再寫一個這樣的句子。

2、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用加點字寫一句話)3、“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雲駕霧的神仙,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

”句中“美好的願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寫出你對這句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質生活人類的在改變著和科學精神文化生活(連詞成句)答案一、喚——-huàn 獲——-huò賴——-lài 潛——-qián億——-yì索——-suǒ質——-zhì哲——-zhé蘭——-lán 素——-sù二、忽如一夜春風來風雨出乎雲駕到底1、出乎意料2、呼風喚雨三、1、發明2、發現3、改變4、改善四、1、設問"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裏”2、我希望這個世界沒有戰爭,沒有貧困,沒有傷痛,也沒有分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 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 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 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全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全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及答案(全面)一、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大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纪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靠(_____)也许(_____)舒服(_____)2.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以下词语的理解。

洞察:_______________“地球村”: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横线的一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的《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分别指的是:_______和_______。

5.请用“~~~”画出第二小节的中心句。

6.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全是好处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猎人海力布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把..打猎回来,总是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

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海力布,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并告诉他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深山里各种动物说的话。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作文习作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作文习作

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填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选择文章括号内正确的词。

一直生活在一个________ (依靠、依赖)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来________(寄托、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

20世纪的________(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是指________A原始社会 B农耕社会 C新社会(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先到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答案】(1)依赖;寄托;成就(2)B(3)C【解析】【分析】(1)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

依靠:靠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依赖:倚靠。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托付:委托;交付。

成果:常用于指工作或事业方面的成就。

成就:取得的成绩;业绩。

根据句子的意思①“一直生活在一个自然的农耕的社会。

”横线上应填:依靠。

②“来自己的美好愿望。

”横线上应填:寄托。

③“20世纪的,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横线上应填:成就。

(2)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代词的能力。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那时”是指B。

(3)此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能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本文中的意思是:C.【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文及练习题【原文】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

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读字音,连一连。

唤lán 获zhé赖zhì潜sù亿lài 索qián质yì哲huò兰huàn 素suǒ二、把下面的词语或诗句补充完整,再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千树万树梨花开。

呼()唤()()()意料腾()()雾归根()()1、这个________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 (寄托、托付 )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 (成果、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把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划去。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_______)(2)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_______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

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 )A.原始社会B.农耕社会C.科学社会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 )A.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 )A.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B.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C.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明天的太阳城①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将会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明天的太阳城(节选)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的延长C.表示意思的转换D.表示插说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参考答案】1.A2.尽管但3.示例:房屋的形状还像彩色的蘑菇,像高高的圣诞树.4.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总分5.(1)√(2)×(3)×巨伞下的城市(节选)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4.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可多选)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参考答案】1.(1)无稽之谈(2)无奇不有(3)络绎不绝2.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3.示例: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运用数字描写,具体写出了巨伞之大.4.B C5.因为美国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1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①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技术。

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

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问题清单:(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第三自然段的诗句开说说引用此诗句的好处。

(2)你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现代生活中的哪些发明?(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举一个例子)答案梳理:(1)课文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图“问题清单”中3个问题提问的不同角度连线。

问题清单提问角度问题1:引用诗句的好处?联系生活提问问题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什么?针对写法提问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针对内容提问3.读完全文,你也来提一个问题(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并请说明提问角度,在选项前打“√”。

问题:提问角度:A内容 B写法 C联系生活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一、短文阅读,回答问题。

望远镜美籍华人薛华菁女士还来不及细看一眼她__________的故国大地,还来不及再细看一眼那位送行的老将军,便在耳膜一胀之际,被飞机送上________的天空……她下意识地摸一下那个皮包,那个纤巧神秘的小皮包——那件老将军带给台北旧友的奇异的礼物。

多幸运啊!她,一位辛亥革命已故元老的侄孙女,一位纽约普通的汉语老师,应邀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活动,还由那位纪念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的老将军亲自接待,赴国宴,游长城……临别,老将军听说她转道去台北探亲访友,又嘱以重托,多么亲切、多么信任啊!可是为什么这个皮包不上锁?老将军还说“是一个旧物,可以随便看”的,到底是什么?连临座的外交官都盯着这个皮包看。

薛华菁轻轻拉开拉锁。

奇怪,里面是一只破旧的皮盒子。

她又打开盒子,不由怔住了,原来是一个破旧的、只能送进历史博物馆的望远镜!玩笑,天大的玩笑!千里迢迢,竟送去一架半个世纪前制造的望远镜!……且慢,一位著名的将领,怎么会把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唐突地送给孤岛那位地位显要的将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架望远镜呢?薛华菁边思忖边仔细看望远镜。

突然。

她在镜筒上发现一行小字——国军上尉:S?W。

“S?W”———是台北那位将军名字的英文缩写呀!薛华菁一下子明白了谁是望远镜的主人。

可这架望远镜又是何时何地到了大陆那位老将军手里?是黄埔军校毕业时的临别赠品?是北伐会师时的纪念物?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携手驱敌的馈赠?……为什么要此时此刻“完璧归赵”?是怀友?是叙旧?是传情?……薛华菁简直坠入了五里云雾。

飞机行进在一片湛蓝的海洋上空。

薛华菁无意中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啊!大陆在延伸,孤岛在漂移,海峡两岸的距离缩得那么小……倏地,她灵犀的火花一闪,想到孤岛上的那位将军,不正需要这架望远镜么?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路途遥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阅读题及答案
明天的太阳城(节选)
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太阳城.
在这座城市.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房顶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像正在生长的向日葵.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窗吸收太阳能.并如同瓷砖壁炉那样可在以后慢慢地将热量释放出来.
房内外安装有热交换器.地下室有蓄能器.所谓热交换.就是把热量从热的物体传递给冷的物体.太阳光使太阳能接收器产生热量.热量通过交换器被接收或转换而储[chǔ]存起来.
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太阳能转换产生的电流带动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计算机等进行工作.由太阳能烧的热水源源不断供应浴室、厨房.在多云天气.这些太阳能转换器仍可接收到太阳能.在阴雨天.人们使用蓄能器中储存的太阳能.
在这座城市.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一个功率约1100瓦的太阳能炉可把饭在几分钟内煮熟;人们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速度不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里的广告牌、霓虹灯.用的都是太阳能.
可以预见.()要走的路还很长.()新型的太阳城一定会出现.
(选自《读品悟快乐阅读系列移植记忆不是梦》)
1.第一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换
D.表示插说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房屋的形状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1)德国将出现全新的城市是大部分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
(2)太阳城居民在阴雨天.无法使用太阳能.()
(3)使用太阳能的交通工具不仅速度快.而且没有任何噪音.()
【参考答案】
1.A
2.尽管但
3.示例:房屋的形状还像彩色的蘑菇.像高高的圣诞树.
4.太阳城居民的生活方式会起新的变化. 总分
5.(1)√(2)×(3)×
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下》)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 .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4.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参考答案】
1.(1)无稽之谈(2)无奇不有(3)络绎不绝
2.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
3.示例: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 运用数字描写.具体写出了巨伞之大.
4.B C
5.因为美国的威努斯基市冬天奇冷.所以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