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观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青春,我们到底能致予青春什么
我是个慢半拍的人,一直等到《致青春》下映很久了,终于还是没能抵挡住好奇,看了赵薇的处女作《致青春》。
整部片子对我来说毫无悬念。
即使没看原著,我大概也猜得到陈孝正和郑微没有好结果,阮莞的初恋最后难以善终。
无非是剧本安排了陈孝正出国,而不是娶个富二代老婆;又让阮莞嫁了个自己不爱的人寻求一段安全的婚姻,只是婚还没结成,为了感受最后一点心跳的感觉,连性命都搭上。
随着结尾一个个人物的结局尘埃落定,我们这一代同龄人悲剧青春的众生相也定格在这些人物在现实里无尽的挣扎中。
有人说赵薇这部电影定调太悲观,好像所谓青春就是“把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人”,这个不是赵薇的错。
细细回顾一下身边熟悉的同龄人各自的生活状态,有几个真正完全逃脱了这场青春留下的阴影呢?不管自知还是不自知。
当80后的陆续跨入30岁的门槛,目光已经不在单纯清澈的时候,每个人回味自己二十几岁这十年,一定都有各自的故事和感受。
一直期待有部能好好讲一讲我们成长经历的电影,但是目前为止以青春为题材的国产片,总的路数却只是一些戏剧性场景缺乏连贯性的堆砌,赵薇在此也未能免俗。
《致青春》里的大学生活,看起来就像一群2B青年的聚会:打牌翘课,男生女生之前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穿插上意外的失身和怀孕,貌似大家一起来2B是构成大学生活必要的元素。
但是各种折腾背后个体的成长体验,在电影中却淹没在这些粗俗不堪的生硬场景里。
也许这和赵薇在大二时候就去拍《还珠格格》有关,少了一半多的大学生活的体验,本身就对校园生活少了一层亲历的感受,更难要求她游刃有余地驾驭人物内心,展开情节和冲突了。
既然是处女作,自然不必抱着苛求的态度来评价电影及导演,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导演,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导演技巧都尚不成熟也是个事实。
电影开头那个所谓豌豆公主的梦,就预示了整部电影将笼罩在一种没有蜕变完全的少女情怀之中。
即使后来各种生活的残酷纷至沓来,好像从浪漫主义的田野一下跳入了现实主义的泥坑,但唯一用来填埋浪漫与现实的鸿沟的只是对青春的怀念。
青春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导演好像没讲明白。
我们珍藏在心底的应该都是很珍贵的东西,是我们曾经不顾一切想保护的美好,是一股滚烫似火永不熄灭的热情。
可是电影中曾经拥有这一切的年轻人,每个人物最后都没得到真正的幸福。
电影里所谓的青春,只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殆尽的过程。
至于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把年轻人的梦想敲打得支离破碎的社会到底有什么问题,导演只字未提。
即使不拍这个电影,赵薇自己也未必能正面回答这些问题,于是她只能带着观众对那个早已成为昨日黄花的青春一再怀念,直到怀念到观众泪流满面,也没能讲出来更多有意义的东西。
我一直都以为,真正的青春是用来挥霍的,不是用来怀念的。
尽情肆意过的青春没有必要怀念,因为拥有过了,珍惜过了,也变得成熟了。
当我们过着当下被忙碌塞满的日子,感觉无力接近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却忍不住对曾经的青春一再回望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不是在怀念青春本身,是在悼念青春过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反映的总是在一定时代背景里一定人物群体命运的轨迹。
它是拍给每个身处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的。
虽然剧情难免狗血,场景设置也有做作生硬之处,但一同生活在这个扭曲的时代里,如果自己的灵魂也经历过同样不堪的曾经,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共鸣。
这就是电影票房能如此大获成功的原因。
但是电影本身的肤浅限制了观众思考的深度,对待各种爱情的背叛和功利主义对心灵的腐蚀,赵薇一概把这些归结为个体的自私。
好
像一句“我们爱自己胜过爱爱情”就能作为所有人物悲剧最终的解释,这未免过于简单粗暴。
如果年轻的观众今天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发现对过去还无法释然,只能说明我们都是这场扭曲的青春的受害者。
在命运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捉弄之中,我们一直没停止痛苦地选择和疲惫地行走。
我们的悲剧与父辈的悲剧其实一脉相承,但是却没有被正确地关注和同情。
如果上一辈人生活的痛苦集中表现在物质的严重匮乏上,我们这一代的堕落则是挣扎于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之上精神世界更严重的空虚和饥渴。
这个社会和这个时代不是我们选择的,我们只是被抛入了其中,趁一息尚存挣扎着活下去。
能活下去已经算是勇敢,还有多少幸运儿有多余的能量去捍卫爱情与梦想。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各种报章杂志,如何常年不断不厌其烦地质疑和否定我们这一代内地的年轻人。
就在昨天,人民日报还在批评80后集体暮气沉沉,没有朝气和锐气。
好像一直在给花盆浇盐水的园丁,看着花儿被摧残得萎靡不振,还很不解地问为什么花儿都长成了这般模样?我们需要的不是这种大家长似的训话,和道貌岸然的语重心长。
我对园丁的可耻表示无法原谅的愤怒。
回到电影的结尾,赵薇用陈孝正一句未说出口的承诺,来结束整部电影对青春的纪念,这也许可以多赚取一些观众的泪水。
但陈孝正衣锦还乡却对年少时的爱慕痴痴难忘的情节却无非是菲茨杰拉德小说经典悲剧的套路,把这场青春故事打入了无限的死循环。
对青春最好的纪念不是无休止的怀念或悔恨,也不是用一堆…如果‟纠结着已成事实的定局,而是跨过这道门槛,继续向前走。
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长久的回避只能让自己变得更麻木。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有自我完善的机能,它依靠于已有的社会环境基础,也依靠于其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省和成熟,亦如同中国足球。
成长的代价不能一代接一代白白地付出——青春易逝,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智慧要留下来。
只有每个个体从懵懂或迷茫中觉醒,才不辜负一场轰轰烈烈的青春,才可以产生变革时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