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导学案

合集下载

Module 10 Unit 1 导学案

Module 10 Unit 1 导学案

Module 10 Unit 1 导学案一.课前学习,了解定语从句1.定语从句:也叫形容词性从句,在句子中起到主语的作用,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有时可修饰一个句子,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定语从句必须放在先行词的后面,从句可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2.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定语从句,并且找出先行词和引导从句的词,并下划线(1)We were helped a lot by the teacher who often rides to school(2)It’s a good book that will help you a lot(3)Look! Can you see the building ? It’s the place where my father works(4)Have you found the book that you need ?(5)The clock is a tool which tells people time探讨:当先行词分别是人,物时引导定语从句的词有什么变化?总结一下3.仿照例句,试着合并下面的句子例:I’ve eaten all the food , The food was cooked by mom.I’ve eaten all the food that was cooked by mom(1)This is the man. The man used to be a policemen(2)He has a daughter . His daughter works in a hospital(3)The exams were put off . We wanted the exam(4)He has taken away my new coat . I bought the coat last year(5)You can use my camera . The camera was made in America(6)The book is written by moyan . We were talking about the book探讨:以上六个句子中,先行词分别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而这几个先行词在从句中分别充当什么成分?总结:先行词是物,引导主语从句用_______ _______,先行词如果在从句中充当______,引导词可以省略,充当_______,不可省略.二.课前预习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组和英文译法我们看看__________ 根据________ 在澳大利亚中心______________一个特殊的充满美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_一艘扬帆的船_____________ 三面环水___________ 住于___________东北沿海___________ 驱赶__________ 剪羊毛___________记日记___________ 遍地的________ 刷掉_____ 被用来_______2.文中有几处定语从句?请挑出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几个定语从句先行词分别为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3.①Do you know that many Australians came from Britain?②That’s why they speak English以上两个句子分别包含什么从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10 Unit 1导学案(XX新外研社)

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10 Unit 1导学案(XX新外研社)

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 10 Unit 1导学案(XX新外研社)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module10Unit1导学案No:31【学习目标】.记住m10U1中cloud、snow等23个单词、comeon等9个短语,灵活运用表达天气的句型。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够对照天气示意图,听懂天气预报,并且能够谈论和描述天气情况。

3.激情投入,阳光展示,了解世界各地的天气情况。

【用法指导】1.将unit没有掌握的单词用红笔标出来,并强化记忆。

2.在课文中将重点短语划出来。

【预习案】一.Self-check.多云的_______________2.多雨的______________3.多雪的_____________4.晴朗的_______________5.多风的_________6.暴风雨_________7.厚的__________8.开玩笑___________9.温度______________0.零下的______________11.度数___________12.尽管______________13.湿的____________4.也不____________15.可怕的____________16.希望____________17.可能____________二.Listeningpractice.Listenandcheckthecorrectinformationinthetable.2.Listenandchoosethebestanswer..whatareLinglingandBettygoingtodo?A.Theyaregoingtotheparktoskate.B.Theyaregoingtotheparktohaveapicnic.whatisthetemperature?A.Itisbetween-8and-2.B.Itisbetween2and8.what’stheweatherlikeinAmerica?A.Ithascoolwintersandwarmsummers.B.Ithascoldwintersandhotsummers.三.从课文中找出下列短语,并写在下列横线上.去公园滑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开玩笑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8到-2度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美国的天气怎么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听起来棒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也;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加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变得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案】.认真阅读P133语法部分,回答问题。

《10.1 劝学》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10.1 劝学》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10.1劝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劝学》是人教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

(教材地位)《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如果学生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 掌握背诵的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荀子“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虽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

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在课前一定要认真落实好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精心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悟生命的意义教案(一)

精心整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0.1感悟生命的意义教案(一)

10.1 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生命是有意义的,理解实现生命意义的途径。

2.能力目标: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培养合作探究和辨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能主动承担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责任。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感受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是郭明义,鞍钢齐大山铁矿工人。

1989年,我第一次开始献血,以后每年都会献。

1994年,我捐出了300元钱,给一个失学的孩子。

我虽然捐助了300多个孩子,但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后来,我的工友还有很多人同我一起来帮助这些失学的孩子。

我们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大家一起献爱心做好事。

有人说我是‘郭傻子’,问我做那么多事情图个啥。

我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对于郭明义来说,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二、探究新知1.追问生命活动一:阅读感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著名作家巴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人活着正是为了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增添一点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结果,否则,我们将憔悴地死去。

我仍在思考,仍在探索,仍在追求,我不断地自问,我的生命什么时候开花?”PPT上呈现上述内容,学生思考问题: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学生在组内交流探究达成共识后,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内容):我们每个人都要追问自己为什么活着,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

实现自我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将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这样的人生才是值得的。

2.发现我的生命活动二:探究与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2)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3)在这些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沪科版版七年级数学第10章_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_教案

沪科版版七年级数学第10章_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_教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 课题:10.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3、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重点难点:2、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是重点;正确区别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和运用“对顶角相等”说理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下图是一段铁路桥梁的侧面图,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米”字形中的线段都相交,“米”字形中间的线段都平行,等等。

相交线和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我们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同时还要介绍一些有关推理证明的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

二、邻补角和对顶角2、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0;∠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思考: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 B C D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三、对顶角的性质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

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0.1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10.1食物中的有机物教案

课型:新授课题: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课标要求: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物质,知道一些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价值。

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是一个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社会生活的单元,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能从元素组成层面上认识物质。

在此基础上了解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某些有机物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知道一些物质有损人体健康,初步认识化学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和营养保健方面的重要贡献,既是对所学知识在生活领域内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化学、生物、生理学所学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学习建议:(参考《助学》之“一周纲要”栏目)1、通过网络等学习媒介了解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用心观察生活,明确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

3、记忆常见有机物的化学式。

学习目标:1、通过对常见食物的成分的分析,初步了解什么是有机物;2、初步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对人体的作用;3、通过对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对人体作用的了解,初步形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意识;4、学会用化学方法检验淀粉的存在。

知识点(重点、难点):1、了解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对人类健康的作用;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分为无机物、有机物。

3、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实验准备:多媒体;食品包装袋,土豆片,面包片,米饭,碘水,滴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民以食为天”,人类为了维持观看图片,回答由日常生活中的物生命和保持健康,必须摄取食物。

我们所摄取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就像这些水果,看了以后,你是不是特别想吃?我们摄取了食物,它们就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食物在体内是如何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从食物中的有机物来研究。

板书: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二、【出示学习目标】请看大屏幕,这是学习目标。

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三、【出示导学案】下面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导学案中基础过关部分的问题,注意: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随时向老师求助。

10.1.1相交线导学案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1相交线导学案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OD C BAOE DCB A图310.1.1相交线一、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二、问题导学:阅读教科书116页117页,请解答下列问题. 1.认识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2)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2.对顶角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 3.对顶角性质.(1)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是__和___,所以∠AOC 与___互补,∠AOC 与__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_ _=___,类似地有___=___. (2)对顶角性质:______.(3)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___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__关系. 自学检测:教材P117练习1、2两题.(可以在书上写,第2题要注意运用数学语言.) 三、合作探究1.如图,直线a,b 相交,∠1=45°,求∠2,∠3,∠4的度数.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2) 四、能力提升如图3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 把∠BOD 分成两部分,•且∠BOE:∠EOD=2:3,则∠EOD=________.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检测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 )(1)O DCB Aba4321FEOD CB A OF EDC BA 12O D C BA12121221(4)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4.如图5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D=________∠AOC•= ______________5.如图(6),AB,CD,EF 交于点O,∠1=20°,∠BOC=80°,求∠2的度数.(6)A B C D图5。

10.1统计调查-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0.1统计调查-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0.1 统计调查【总结解题方法提升解题能力】一、统计调查1、某次考试有3000名学生参加,为了了解3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有下述3种说法:①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②3000名考生是总体;③1000名考生数学平均成绩可估计总体数学平均成绩;④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0种B、1种C、2种D、3种2、为了了解某市2万名学生参加中考的情况,教育部门从中抽取了6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中()。

A、2万考生是总体;B、每名考生是个体;C、个体是每名考生的成绩;D、6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3、下列调查中,最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A、调查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情况B、调查某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的视力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每天锻炼所用的时间情况D、调查重庆市初中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的情况4、下列调查适合抽样调查的是()。

A、审核书稿中的错别字B、调查某批汽车的抗撞击能力C、了解八名同学的视力情况D、企业招聘,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5、某市有近6000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5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15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这6000名考生是总体C、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D、1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二、数据描述1、某住宅小区六月份的1至6日每天的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A、30吨B、31吨C、32吨D、33吨2、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 从图上看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减少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C、这7年中, 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D、D、这7年中, 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3、如果想表示我国从2000 20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最合适的是采用( )。

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Module10 Unit1 导学案

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Module10 Unit1 导学案

Module10 Unit1 导学案-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话题:Festivals, holidays and celebrations.2)语音:能识别并正确朗读/l/ /w/ /r/ /j/3)词汇:学会正确使用本单元单词。

4)语法:能用现在进行时询问和表达正在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节日庆祝活动5)功能:有关节日的表达与询问。

2、技能目标:1.能听懂春节前的准备活动。

2.能听懂对方有关正在发生什么的询问。

3. 能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玲玲家春节前的准备活动,了解过春节的习俗。

学习重点:能询问对方正在做什么。

学习难点:能描述春节前的准备活动。

学法指导:1.课前通过自学单词和预习课文,解决学案中的问题。

2.课上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解决重难点。

3.课后自我总结归纳。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一)根据汉语写单词并在课文中划出这些单词:名词(n.)灯笼__lan tern__ 龙__dra gon__ 舞蹈___________ 地板___________一餐; 一顿饭___________ 节日___________动词(v.)跳舞___________打扫___________打扫; 清扫___________烹调; 煮; 烧___________说话; 讲话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参加;加入___________赶快;匆忙___________ 形容词(adj.)清洁的; 干净的___________ 漂亮的;美丽的___________艰难的;困难的___________副词(adv.)十分;相当___________短语为……做好准备_______________舞龙_______________此刻;目前_______________在工作_______________收起;收拾好______________赶快_______________(二)Which words do you know about Spring Festival?(三)跟磁带朗读本单元课文三遍,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写在下面,你能划出重要或不理解的地方吗?——————————————————————————————————————————————————————————————————————————————————————————————————————————————————————————————————————————————————————————————————————————————————————————————————————————————————————————————————————————————————————————————————————————————二、课堂学习研讨(一)预习展示交流(二)合作探究I.Listening一听 Listen and match What are the boys doing?二听 listen and check1.Cleaning the house ( )2. Cooking the meal ( )3. Getting ready for Spring Festival ( )4. Learning a dragon dance ( )5. Making lanterns ( )6. Sweeping the floor ( )三听 Listen and answer.1.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 n Lingling’s fami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What are Lingling and her mother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Where is Lingling’s fath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Let’s play the roles!(分角色朗读)三、当堂训练巩固(一)、根据句意, 用适当的介词填空。

101统计调查二导学案及答案

101统计调查二导学案及答案

101统计调查二导学案及答案篇一:10.1.1统计调查导学案10.1.1 统计调查导学案班别:姓名:50名同学调查结果如下:E B B C E B D C D BA D C C C D C D C B C E C D C B C B D A D D C D D C D D D C A B D C B D D D B C学生最喜爱的熊猫名字人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扇形统计图的绘制: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学以致用1、如图是七年级(2)班“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的扇形统计图。

A表示乒乓球,B表示篮球,C表示排球,D表示足球,E 表示其他,则(1)E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2)扇形B所对的圆心角度数为:(3)若喜欢排球人数是12人,那么该班的总人数是多少人?喜欢足球的人数又是多少人?2、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听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有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___________个;(2)有关道路交通的电话有_________个;(3)本周内哪个类型的热线电话数最少?(4)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3、小明对本班同学上学的交通方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他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本班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补全图①的统计图;(2)在图②中,求出“乘公共汽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补全图②的统计图(要求写出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3)观察图①和图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只要求写出一条).篇二:10.1统计调查2导学案凤州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2)【课题】统计调查2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 2、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 3、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习重点】对概念的理解及对数据收集整理【学习难点】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自主学习】(以下的题目,你能独立完成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做得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 劝学》课件和导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 劝学》课件和导学案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自己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三)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 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32
(五)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
合作探究一
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画出各段的论证结构图, 据以诵记。
(1-2组:第二段;4-5组:第三段;7-8组:第四段余下部分)
示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论证结构图:
学习的方法态度——
专心
蚓 用心一 蟹 用心躁
比喻数量极少。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即马拉车十天所走
的路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不可பைடு நூலகம்停止。
段解: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青, 取之于 蓝, 而 青于 蓝;
冰,水
靛青,从蓝草里取得,可是比蓼蓝颜色更深;冰,是水
为 之,而 寒 于水。 木直中
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Module10Unit1导学案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Module10Unit1导学案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Module 10The weather主题内容及学习目标主题范畴:人与自然子主题:天气与日常生活,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景观1. 语言知识:能够描述天气情况,听懂描述天气情况的对话,能够就游览某地给出建议。

2. 文化知识:培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会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3. 语言技能:能够正确运用表示可能性的单词和句型。

4. 学习策略:能够就选择最佳时机来中国游玩提出建议。

Unit 1It might snow.课前预习单词和短语根据语境或提示,完成填空。

1. I began to skate(滑冰) after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2. Look! There are dark clouds in the sky. It is cloudy(多云的) today.3. It will probably(可能) be raining tomorrow. Remember to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4. I was born in the south of China. I really want to touch the white s now in winter.5. How t errible the weather was! Everybody stayed at home yesterday.6. Never play a j oke on others; be kind.7. The doctor takes my t emperature and tells me I have a fever.8. It is sunny weather(晴朗的天气) and it's hot all these days.9. It rains quite a lot(相当多) in Guangzhou in summer.佳句仿写)1. And it's cloudy too, so it might snow.2. What's the temperature?3. It's between minus eight and minus two degrees!4. I like sunny weather, and I like snow as well.句子仿写后天可能下雨。

八年级英语导学案 unit10 10.1

八年级英语导学案 unit10 10.1
3).What is she going to(is)when shegrows up?
5).The boy is going to(has) acting lessons.
Step4.能力提升Let’s write!My dream job(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写一篇作文,至少五句话。)
My dream job
Activity 3.Let’s have a listen.(听听力填空。)
1. WhatisCheng Hangoing to be?
Cheng Hanis going toan actor.
2.WhereisCheng Hangoing to move?
Cheng Hanis going totoNew York.
Let’s enjoy a piece of music.(仔细听音乐,想一想你听到了哪些职业。)
Step2.Learning activities
Activity 1.Words
1)What other jobs do you know?
2)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Aபைடு நூலகம்tivity 2. Dialogues:
3.HowisCheng Hangoing to dothat?
Cheng Hanis going toacting lessons.
Activity 4. Let’s make a summary.(小组讨论本节课的语法,统一答案。最先讨论完的小组可到展示板上写下答案,并展示。)
1意义:be going to+表示将要发生的事或打算、计划、决定要做的事情。
DialogueTwo :
A:Whatishe/shegoing to bewhenhe/shegrowsup?

高中语文必修下 5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下 5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导学案-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1.了解演讲词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理其针对性。

3.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4.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

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

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

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本文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充满战斗力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演讲词的特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设想作者演讲时候的现场氛围、揣摩演讲者的语气、语调。

想象其表情和肢体语言,学会在公共场合表达意见。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1、合作探究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中的深邃思想。

2、品味语言魅力,揣摩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一、字词积累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衰颓:衰落颓败。

也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毋庸争辩: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狡狯:诡诈。

也指机灵。

惊慌失措:失措:失去常态。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二、作者介绍卡尔·马克思(1818年-1888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记者、历史学者、革命社会主义者。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平方根数学备课教案5篇

平方根数学备课教案5篇

平方根数学备课教案5篇平方根数学备课教案【5篇】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一对互逆的运算,会用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并能用根号加以表示,能用科学计算器求平方根及其近似值。

下面给大家分享平方根数学备课教案,欢迎阅读!平方根数学备课教案精选篇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平方根》教学设计PPT课件导学案教案课题: 10.1 平方根(1)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知识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情境导入同学们,20__年10月15日,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同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那么,你们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人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是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米/秒).、的大小满足 .怎样求、呢?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请看下面的问题.“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此内容有感染力,使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这里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幂和乘方的指数求底数的问题,是乘方的逆运算,学生以前没有见过,由此引出了本章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这些内容的大体思路.提出问题感知新知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第160页的问题(问题略),然后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练习:教科书第160页的填表.这个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边长,这与学生以前学过的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过程互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这种互逆的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10Unit1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Module10Unit1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dule 10 Unit 1导学案八年级英语上册dule10Unit1导学案dule10LaSheTeahuseUnit1SheantedtseeseBeiingera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功能:能够简单介绍一部电影或剧目并做出评判。

语法:能够把握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用法和双宾语结构。

辞汇:把握以下单词、词组的大体含义和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ain,interest,agree,alst,ipssible,hisper语音:能够正确朗诵含有不定式的一样疑问句及其答语。

语言技术目标听:能够听懂本对话,了解老舍茶社,并感知动词不定式的用法。

说:能够用动词不定式描述生活中的一事。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老舍及老舍茶社的相关信息,培育学生对中国文学的爱好Teahingsteps:教学进程StepIaring-upTeaher’sAtivit:GivestudentsabriefintrdutinfTeahuseandBeiingperaAsstudentstdpairrtguesshereandhLinglingandSallentri tetherdteahusentheblabardandexplainittthestudents HelpstudentsguesstheeaningfteahuseandLaShe’sTeahuseStudents’Ativit:DpairrtguesshereandhLinglingandSallent StepIIListeningandpairrTeaher’sAtivitI:PlathetapeandasthestudentstlistenarefullStudents’AtivitI:listenteventsListentthenversatinandnuberthesentenes Teaher’sAtivitII:PlathetapeagainandgthrughansersiththestudentsThen assepairstaeupanversatinithuldulie…andI’dlie…?TheanuseanrdsStudents’AtivitII:aeupanversatinithuldulie…andI’dlie…?Theanuseanrdsxb1StepIIIListeningandreadingTeaher’sAtivit:Plathetape;Presentthenerdsain,interest,ffer,agree,alst,i pssibleStresstheserdshentalingtthestudentsReadslltae surethestudentsunderstandtheeaningfeahrdandriteth enerdsandexpressinsntheblabardAsthestudentstrepea tAsstudentstlistenagainandheansersitheahther Students’Ativit:listentandreadadialgue,thenansersequestinsanddseex erisestfurtherunderstandthedialgueAtthesaetie,learns enerdsandexpressins,espeiallseverbsflledbinfinitives:d ativit4:rinpairs,asandansersquestinsinpairslistenagaina ndheansersitheahtherStepIVDisussinTeaher’sAtivitI:AsSsthaveadisussintpratieserdsandexpressins;Assepair statutthedialguesinfrntfthelassStudents’AtivitI:Haveadisussininpairs;AtutthedialguesTeaher’sAtivitII:Inthisstep,dagaethelpstudentsfindpairsfsenteneshihha vethesaeeaningHelptheunderstandtheeaningfeahsent eneandhatthediretspeehsentenestandsfrHandseardsiththesentenesfativit2tsestudentsIntheend ,helpstudentsfindtherule:eahverbinthesesentenesisflle dbinfinitiveAsthestudentstreeberthisruleandtheseverbsStudents’AtivitII:plaagaealledFindurFriend…xb1StepVIPrnuniatinandspeaingTeaher’sAtivitI:PlathetapererdertieGivestudentsafeinutestreadthesent enesbtheselvesThenasthetringrupsffurEnuragethetuse“verbs+td”Students’AtivitI:Everstudentustaeupasenteneardingtativit8Teaher’sAtivitII:hesegrupsThenasthestudentstpleteativit9,usingtheiran sersAsnestudenttreprthiseventsStudents’AtivitII:pleteativit9,usingtheiransersReprthiseventsStepVIIHer:Asthestudentstlearnthenerdsandexpressinsinthisunit 2AsthestudentstfinishexerisenP124intherb达题目一、辞汇考查:、daughter’sain(爱好)isdaning。

《10.1》导案

《10.1》导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进行新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故事引入:小东的疑问
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则小故事:某同学在除夕晚看着春晚,突然产生了疑惑:这个主持人明明在舞台上,这舞台与我们家的电视也没有线连着啊,为什么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春晚了呢?
问:电视机是如何收到声音和图像的呢?
四、展示交流;
1、有时我们在打开日光灯的时候,正在广播的收音机会发出“咔咔”的响声,这是为什么?
五、引领提升;
1.在“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科研部队针对“SARS”的早期症状研制出一种红外线测温仪。与可见光一样,红外线是一种波,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波长约为10μm,频率约为赫兹。
2.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的尖形波如图10-2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O-4s,则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A.4.5×104m B.6×104m C.9×104m D.1.2×105m
六、课上作业;
答: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学生们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听到“咔咔”声,确切感受到电磁波的存在,进而观察思考,
回答: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讨论
学生自主完成
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的例子引入课题,提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初步理解电磁波的作用。
二、认定目标;
三、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温故知新
什么是整式?什么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三、新课探究
1.自学
阅读课本“情景导航”
长城全长7300千米,西段比东段长6100千米,东,西各长多少千米?
你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如果设东段长x 千米,西段长y 千米,那么可以列出两个方程:
观察上面两个方程可看出,两边都是 ,含有 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都是 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你能举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例子吗?
把两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
x +y =7300 ①
y-x=6100 ②
像这样,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几个 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组。

含有 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群学: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 、y 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下表中
一般地,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对未知数
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思考:表中哪对的值还满足方程②?哪一组既满足方程①,又满足方程②,也就是说它们是方程①与方程②的公共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___ ___,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上面方程组的解就
是{
3练学
1)在二元一次方程3x+2y=7中,当x= 时,y=1,当x=-1时,y= .
2)下列各对数值中是二元一次方程x +2y=2的解是( )
A ⎩
⎨⎧==02y x B ⎩⎨⎧=-=22y x C ⎩⎨⎧==10y x D ⎩⎨⎧=-=01y x 变式: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2
222y x y x 解的是( )
3)已知二元一次方程5x+(k-1)y-7=0的一个解是 x=1,
y=-3,求k 的值
4探究:
(1)方程组
x+y=7300,
x=600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2)(a +2)x +(b -1)y = 3是二元一次方程,试求a 、 b 的取值范围.
四、当堂检测
1.已知方程:①2x+1y
=3;②5xy-1=0;③x 2+y=2;④3x-y+z=0;⑤2x-y=3;⑥x+3=5,• 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有___ ___.(填序号即可)
2、若方程752312=+--n m y x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m 、n 的值.
3、 已知下列三对值:
x =-6 x =10 x =10
y =-9 y =-6 y =-1
(1) 哪几对数值使方程
21x -y =6的解 (2) 哪几对数值是方程组 的解?
21x -y =6 2x +31y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