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监测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on监测指标
UI设计中,icon是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使用文字,icon表达会让效果更清晰,
对于信息传播和视觉效果表达都有重要意义。
icon分类
图标应用广泛,单一从风格分类是无法做到全面了解的,广度和深度也达不到全面认识,概念也不清晰。
针对这一问题,我以广度为横轴,将它分为功和设计风格两大类,逐个纵向挖深。
功能分类
按功能分类:交互性图标,装饰性图标和说明性图标。
1.交互性图标
具有双向信息传递能力,不仅可以向用户传递某种信息,引导帮助用户执行特定操作,同时也允许用户向程序传递控制信息,从功能重要程度来讲,它的重要性是最高的。
比如:登陆注册按钮,开关按钮,数量按钮,点赞,转发分享等都属于交互性图标。
2.装饰性图标
主要为了提高页面设计性,加深个性化设计风格,与此同时,提升用户线上体验感,迎合受众群的偏好,提升设计亲和度。
常见的比如:符合节日需求时,线上活动呼应,图标个性化。
比如:页面升级,空页面,奖励,用户等级等都属于装饰性图标。
3.说明性图标
阐明信息图标类型,区分不同功能或内容的视觉标记;简单的说,就是对功能的解释说明。
常见的比如:表现行业特性时,金刚区或个别功能区icon设计;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时,选择风格设计,早教类APP与健康类APP对比就很明显。
首页图标也都属于,以美团为例子,它结合了线性图标,渐变面形图标,将金刚区分为三部分,增强页面的层次感和识别度。
设计风格分类
按设计风格分类:面性图标,线性图标,扁平图标,拟物图标,2.5D图标和桌面应用图标
1.面性图标
使用范围最广,稳定性强,区分页面层次感更高。
设计UI页面时,使用也要从页面层级关系和产品功能角度考虑具体运用。
面性图标的分类也有很多,不仅仅只有常规的,还有多色,渐变,不透明叠加,插画,扁平投影等等。
2.线性图标
使用感更轻盈,精致度更高,简约风格页面使用最多,也是当下流行的风格之一。
除了常见的纯色线状图标之外,还分双色或多色,多种粗细结合,缺口型,渐变,描边不透明叠加等等。
3.扁平图标
其实就是线+面,面+面。
变现方式多样,拓展性强,更个性化,年轻化一些,相同,同样设计风格的icon,在更换颜色后就能体现和传达不一样的信息。
4.拟物图标,2.5D图标和桌面应用图标
图标绘制
需要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是凡事要经历的过程。
在布尔运算支撑下,绘制也分为三个主要原则:风格一致,大小一致,透视一致。
紧扣三原则绘制,特殊情况判断后处理,就是一个规范化图标。
画图标-绘制三步法:以信息为例子
1.图标大小,运用辅助线帮助绘制,对齐像素格,保证导出图标边缘清晰
2.长度,粗细,圆角,颜色统一,调整好即可
3.布尔运算
图标绘制的特殊处理:
1.同一大小的图标,因为形状不同,视觉效果会不同,如下图,同样都是100px·100px的圆形和正方形,但从视觉上却上完全不同的,这时需要,抛去参考线束缚,使图标视觉上大小统一,根据图标删格系统绘制。
2.图形叠加中心对齐时,视觉效果出现偏移,应该以视觉效果为主,强制对齐,反而会使页面效果重心偏移。
运用场景与选择图标
运用场景的选择一定是在设计风格确定后,进行选择使用的,不能把icon运用场景和设计风格下的图标概念混淆(你细品)。
使用图标的前提一定是风格类型一致,判断风格一致的方法就是看图标设计风格分类和绘制原则。
主要运用的场景分为5种:顶部导航栏,底部标签栏,金刚区,交互区,分类列表
1.顶部导航栏
UI页面顶部主要以轻便为主,不宜过重,图标使用也以简单简洁为主,不能太抢眼,起到便捷引导作用,准确表达,一般使用单图标,不结合文字。
2.底部标签栏
位于主页页面底部,利于用户页面切换,图标数量一般控制在3~5个为宜,采用图标结合文字的方式体现产品功能。
3.金刚区
之所以称之为金刚区,是因为它一般位于主页中部位置,在banner或搜索栏之下,是产品主要功能区的核心集中位置,为子板块做引流,用户流量40%~58%都是来自于金刚区,它占用首屏位置大概在22%~25%之间,采用图标结合文字的方式体现产品功能。
4.分类列表
一般都是瀑布流排列,宫格排列,色块排列,统一页面风格,准确表达,利用用户定位功能模块。
5.交互功能区
这就是交互性图标使用最多的地方,收藏,点赞,刷新,搜索等等。
总结
1.图标的使用同样需要前期思考:分析用户,功能信息,竞品分析和行业经验。
(和个人中心设计原则是一样的思维模式)
2.图标设计需要在遵循原则的情况下进行个性化创作,与辨识度和适用性相结合,不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和信息感知速度,准确传达信息。
3.多分析思考,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对运用的敏感性,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