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舞台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舞台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
舞台美术史是高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讲述的内容包括戏剧(戏曲)与舞台美术的关系;中外舞台美术产生与发展;中外舞台美术的流派、理论萌芽的形成;中外剧场建设等。

舞台美术史论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戏剧(戏曲)舞台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理论素养,树立创新的设计理念,提升设计品位,形成个人风格和舞台美术设计的前沿意思。

它的作用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但大部分学生忽视了它的重要性。

而理论是设计实践的基础,尹定邦著的《设计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不从观念入手,不解决理论问题,不把理论问题落实到教育上,设计的发展最终还是会有限度的,会影响到整个设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了解掌握舞美史就是更好的为舞台美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 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目前高校舞台美术史论教学理念的错位及教材的匮乏
高校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教学多注重视觉造型效果而缺乏技术应用理念研究,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而忽视它的实用性,作品往往是纸上谈兵,而现有的舞台美术史论课教学都是沿袭80年代的美术绘画理论教学,如果是在文理科综合大学中甚至还会沿用理科或文科的习惯思维,把舞台美术史论课程等同于一般的理论课,这就同舞台美术设计学科教学的理念产生错位。

舞台美术史论课在我国高校中开设的比较少,普及率小,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教材可选,不能适应教学需要。

1.2 教学模式的简单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说的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面对的是概念和原理的强制记忆,而不是主动参与对舞台作品的鉴赏和研究探讨,这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

到了近几年,当计算机普及时教学又改为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使舞台美术史论课变成了欣赏课,但还是沿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

这种教学授课模式最终的后果就是使舞台美术史论课同其它课程脱节,学生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史论课变成了自由课、睡觉课。

形成上述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学生自幼长期受到填充式教育,缺少主动求知欲;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也存在某些不足,如重技能,轻理论,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和探索研究精神。

而学生如果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就可以做到“厚积薄发”对设计专业课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由此可见舞台美术史论课急需改革。

2 舞台美术史论教学的创新尝试
2.1 遵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规律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学习。

我们首先要求学生在每堂课前把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一个简要了解,对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能够知晓,而教师也应在上课前对每节课所授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并留出探究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锻炼学生的分析辨别资料的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学生想要完成好这项任务首先就得知道老师希望通过问题让学生掌握什么理论知识,它的产生、发展、影响以及衰退的原因,根据这个原因有目的的收集所需资料。

2.2 模型制作与手绘临摹课的设置
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是研究舞台空间造型,灯光就是舞台上的“画笔”。

学生的设计作品大多以模型呈现,在许多课程设置上也是安排制作出设计模型,学生对这类课程也非常喜爱,兴趣很高。

鉴于这样在上史论课的时候让学生把图片资料转化成立体直观的模型,既加深了资料的印象,又同其它专业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模型制作与手绘临摹课是指“恢复”某一时期的舞台效果,以临摹优秀的舞台大师的作品来了解大师的理念和观点,并结合当时的技术特点体会大师所采用的方法、手段。

学习理论课的目的是为设计实践提供依据,如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模型制作与手绘临摹课真正的目的,简单的临摹是不够的,关键是在完全理解了大师的意图后,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结合大师的设计理念从新设计制作一个全新的舞台作品,完成理论指导实践的一个转化过程。

2.3 设计结课试题,学会概括总结
舞台美术史论课是舞台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在结课的时候是需要完成结课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先前的考试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闭卷形式,由教师出题命题,学生死记硬背,考试效果不是很理想。

另一种是开卷的形式,老师不留复习题,学生根据上课时记的笔记进行答卷,考试只是走个过场,并没有
真正检验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还有一种是以论文形式做为结课考试类型,这种方法也不近人意,学生往往是从网上查找文章,下载后东拼西凑而成,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也不符。

那么如何能真实的反应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呢?应该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把设计结课试题纳入正常的教学课时中,通过课题的设计达到提升理论修养的目的,该课所占用课时可以为四课时,具体方法如下:将学生分成几组,每个小组需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编制一套考试用题,包括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并制作出双项细目表(试卷的难易程度分析),各小组间可就试题内容及试题类型相互沟通,共同商讨,试卷内容可在不超过20%的范围内进行交叉。

教师再根据各试卷的难易程度进行删减,把漏点添加进去,最后完成结课试题。

设计结课课题的好处是,学生全面参与课题设计是对课程的一个在梳理,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总结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 结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教学需要适应社会、时代的潮流才能于时俱进,当前的教学改革是过去的一个延续,必须适应当前的环境和具有展望未来的趋势。

但在实行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本着以确保基本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为基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坚持不懈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教改模式,培养出道德品行与专业技能并行发展和谐统一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大凯[主编].清华美术卷3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M].清华大学出版社.
[2]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