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锁定加压钢板与DHS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研究锁定加压钢板与DHS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锁定加压钢板与DHS(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
折的疗效。
方法对分别应用锁定加压钢板与DHS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
15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按照Evans分型:Ⅰ型39例,Ⅱ型18例,
Ⅲ型46例,Ⅳ型54例。
DHS系统治疗102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55例。
结果 5例失访,其余术后随访1.4~5.2年。
术后根据黄公怡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使用DSH系统患者优61例,良26例,差7例,优良率92.5%。
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患
者优44例,良13例,差1例,优良率98.2%。
结论 DHS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在
治疗Ⅰ型Ⅱ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而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Ⅲ型Ⅳ
型粗隆间骨折显示出明显优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固定术锁定加压钢板 DH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nd dinamic hip screw i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nd DHS(Dinamic Hip Screw). 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157 patients,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reatments: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nd DHS.The fractures were classified as Evans type,39 examples for type Ⅰ,18 examples for typeⅡ,46 examples for typeⅢ, 54 examples for typeⅣ . the treatments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102 examples. the treatments of DHS were 55 examples..Result Follow-up ranged from 1.4 to 5.2 years,5 examples were miss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Huang Yi hip function :the results were excellent in 61 cases,good in 26cases,poor in 7 cases, excellent rate of 92.5% by using DHS. Excellent in 44 cases,good in 13 cases,poor in 1 cases, excellent rate of 98.2% by using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obvious result in typeⅠand Ⅱ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no matter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nd DHS. But the better advantage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as type Ⅲ and Ⅳ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racture fixation,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Dinamic Hip Screw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
有逐渐上升趋势。
对于老年人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减少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
最普及的内固定方法为动力髋螺钉(DHS)[1]固定,其治疗效果也得公认。
但由于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复杂,手术中处理比较困难,往往会造成术后功能锻
炼延迟,髋关节功能不佳,骨折愈合缓慢等[2]。
随着骨折内固定系统的不断发展,尤其是BO原则的提出[7],使得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有了许多新的方法[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7例患者,男67例,女90例,年龄62~89岁,平
均75.5岁。
受伤原因:跌伤109例,车祸伤48例,均为新鲜骨折。
141例合并
其他系统的疾病,包括有高血压病86例,糖尿35例,冠心病42例,慢性支气
管炎20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5例,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疾病者78例。
骨折类型
按Evans分型:Ⅰ型39例,Ⅱ型18例,Ⅲ型46例,Ⅳ型54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过积极治疗使原有慢性疾病稳定,评估能够耐受
手术后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手术前使用牵引床
牵引患肢。
手术均采取髋关节外侧手术入路,暴露大转子、股骨上段, 切开关节
囊前方, 显露股骨颈,采用DHS内固定系统时,将1枚克氏针插入股骨的前方, 以
便判断股骨颈的前倾角。
第2枚克氏针经“T”形角导向器向粗隆下正中经股骨颈中心打至股骨头的软骨下。
三联扩孔器应钻到软骨板下10mm,连接螺钉、导杆和
髋螺钉应一同放入,否则DHS钢板不与骨干在一条线上,最后用普通螺钉固定钢板,
注意取出加压螺钉。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时,不剥离骨膜,将股骨近端解
剖型锁定钢板植于股骨大粗隆外侧,钢板上缘与股骨上缘平齐,用细克氏针将钢
板临时固定,在螺钉导向套筒的指引下,使用4.2mm钻头钻孔,用5.0mm丝锥
攻丝,选择合适大小的锁定螺钉进行固定。
手术中使用C型臂透视监测骨折复位
及定位内固定物的放置。
本组共157例患者,其中使用DHS系统治疗98例,锁
定加压钢板治疗59例。
1.3 术后处理: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加强护理。
术后使用抗生素3~5天预防感染,3到5天坐起活动,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及膝关节的锻炼。
1到2周开始部分负重活动,3~6个月经过复查X光片确认无骨不
连或内固定脱出后可全部负重活动,后每2个月门诊定期复查一次。
2.结果
对157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5例失访,其中3例患者随访期内由于其他慢
性疾病死亡,2例患者失去联系。
随访时间1.4~5.2,随访内容包括:患侧髋关
节功能(按黄公怡等关节功能评定标准)[3]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
(具体情况见表1、2、3)
3.讨论
3.1两种方法的比较
DHS内固定系统于上世纪50年代发明以来由于其结构设计合理,具有动、静力加压及张
力带作用,其滑动加压原理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时骨折端始终嵌紧,有利于骨折愈合,螺钉
结构牢固,屈服点在髋螺钉与钢板套筒交界处,力臂短,抗弯强度好等优点一直被临床广泛
应用,临床使用效果亦较好,临床中常以其作为判断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本
研究中使用DHS内固定系统共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优良率为92.5%,效果较为满意。
其中,按照Evans分型Ⅰ型、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说明其
仍不失为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但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而且对于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
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Ⅰ型、Ⅱ型患者存在下降,说明DHS内固定系统在复杂的Ⅲ型、Ⅳ型股
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对骨折内固定方法不断深入研究,其观念已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力学转变,并
由此提出了骨折固定BO原则,这种内固定方法不但强调生物学的完整性,又保证了骨折愈
合所必须的生物学环境,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骨骼的血液供应。
锁定加压钢板与锁定钉之
间通过螺纹锁定,骨折端的稳定依靠钉板之间的成角稳定,而不是靠传统的钢板与骨面之间
的摩擦力。
其整体稳定结构相当于内固定支架,使固定强度明显增加,即使骨折端未达到充
分的解剖复位,其钢板仍可维持骨折断端复位后的位置。
同时由于放置锁定钢板时不需要剥
离骨膜,故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骨折局部血运的损伤。
锁定加压钢板目前已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推广使用,但其作为一种新方法,它
的使用范围及临床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锁定加压钢板组共59例患者,优良率为
98.2%,从治疗效果上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但对于Ⅰ型、Ⅱ型粗隆间骨折来说,与DSH系统相比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且由于锁定加压钢板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对于Ⅲ型Ⅳ型粗隆间骨折,由于其特定的生物力学结构,锁定加压钢
板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且锁定加压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系统,最大程度保留了粗隆间骨
折处的血供,同时,锁定钢板和骨面不产生压力,这也降低了骨膜损伤,保留了骨折区的血供。
有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早期进行功能恢复。
3.2 手术方法的选择
随着我国人口趋势呈老龄化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亦呈升高趋势。
由于年龄的不同,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骨质疏松、生理功能退化、慢性疾病长期伴随等特点。
由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特殊性[9],对于该类患者绝大部分人主张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机会。
手术方式应该尽可能做到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宜尽早地进行康复功能练习、预防和控制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及手术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接骨理论的提出,使得锁定加压钢板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方法,但其临床疗效及是否锁定加压钢板适合所有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尚无定论。
传统DHS系统被认为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经典方法,对于Ⅰ型Ⅱ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处理复杂粗隆间骨折时比较困难,手术时间比较长,往往会造成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加之伴有骨质疏松,很容易造成负重后内固定物发生切割。
DHS 系统在手术时钉尖需打入股骨头下0.5公分,以防止切割移位发生[5],但在术中此“钉间距”很难确定,导致切割移位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时常发生。
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Ⅲ型、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存在一定优势:首先,锁定加压钢板具有解剖形的设计,无需预弯,有利于手术中骨折的复位。
其次,锁定加压钢板体积较小,放置时操作简单, 无需紧贴骨面放置钢板,手术创伤较小,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刺激,有利于术后的骨折愈合。
第三,锁定加压钢板具有锁定成角稳定性,钢板螺孔的内螺纹和螺钉钉尾的外螺纹锁定形成整体,特别是在骨质疏松和粉碎性骨折,螺钉具有较好的锚合力和抗拉力[8],常规方法中的钢板和螺钉相对独立,对于沿骨的纵向压力易造成螺钉的再次移位,由于每颗螺钉的锚合力和抗拉力减低而造成整个系统的固定松动,但锁定钢板靠整个系统稳定性实现牢靠固定,对于纵向应力螺钉不会相对于钢板移位,避免了因螺钉松动或拔出造成的二期骨折移位[6]。
总体来说,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宜在处理其内科基础疾病的同时,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宜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进行综合判断,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既考虑患者术后疗效,又兼顾节约医疗成本。
参考文献
[1] 尹成忠,蔡贤华,任健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评价.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3,18(4):2752.
[2] 陆勇.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骨与关节损伤杂
志,2003,18(11):7303.
[3] 郭林新,刘庆军,林斌等.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效11例治疗体会.骨与关节损伤杂
志,2004,19(8):571.
[4] 黄公怡,王福权.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4,6:350.
[5]Galanakis IA,Steriopoulox KA,Dretakis EK.Correct placement of the screo or nail in trochanteric fracture [J].Clin Orthop, 2004,32(5):148-152.
[6] 肖德明,阮峰,林博文.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2):113-115.
[7] Kaab MJ,Frenk A,Schmeling A, Locked internal fixator:sensitivity of screw-plate stability to the correct insertion angle of the screw [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04, 18 :483-487
[8] Egol KA,Kubiak EN,Fulkerson E, Biomechanics of locked plates and screws [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 2004 , 18 :488-493
[9] Boileau P, Krishnan SO, Tinsi L, et al Tuberosity malposition and migration reasons for poor outcomes after hemi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J].J Shoulder Elbow Surg. 2002,11:401-412.
[10] Sadowski C,Lubbeke A,Saudan M et al.Treatment of reverse oblique and transverse intertrochancteric fracture with use of an interamedullaly nail or a 95゜screw-plate:a prospective,rand(mized study[J].J Bone Joint Surg(Am),2002,84: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