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 减少、土壤污染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三、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
1、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 提高粮食产量的途径:
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②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与质量 ③加强农业生产集约化和地区生产专门化
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 我国最大天然 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和 兴安落叶松
林地主要分布在 湿润、半湿润区 (干湿地区) 的 山地、丘陵 (地形)上。我国有三大林区,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 。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林区: 人工林区. 主要树种 有樟树.马 尾松.毛竹. 茶叶树.油 茶树
(四)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 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 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 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 阔水域。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 ①自然条件:
宁夏平原气候干旱,发展种植业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 件 三江平原沼泽地过多,发展种植业需通过排水措施,改造 水分条件(热量不太好改造) 东南丘陵地形坡度大,发展种植业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 条件
沿海围垦滩涂,土壤含盐度高,发展种植业需通过工程措施 和生物措施排盐,以改造土壤条件
例:图示我国为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读图回答各题。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
②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④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⑦立体农业 横断山区 ⑥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
③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分布于地 势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地区。 分布:青藏高原东北的湟水谷地和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优势:高原空气稀薄,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青稞、大麦 、小麦等作物单产高。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油菜: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中国油料作物分布
技术改革扩大农作 物的区域范围
黑龙江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南迁北移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油菜种植地吸引 众多游客
甜菜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40°
甘蔗
喜温 、喜湿 、 生长期长
四川盆地种植甘蔗的原因: 冬季北部有秦岭阻挡,
坝子农业
东部季风区特色农业
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南方低山丘陵立体农业模式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黄淮海平原低湿地鱼塘—台田模式
回顾:农业区位选择
光、热、水
影 响 农 业 生 产 的 区 位 因 素
气候 自然因素
地形
土壤
灾害性天气 因地制宜 对自然条件 的改造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社会经济因素
(1)①、②、③代表 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B.玉米、小麦、水稻 C.水稻、小麦、玉米 D.水稻、玉米、小麦
(2)M省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广东 D.甘肃
(二)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 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水、气、净、美、物、沙、 尘。
东北平原
内蒙古东部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芝 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 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结论1:地形类型多样,西部多高原山地, 东部多平原,丘陵。
结论2:南北跨纬度大,热 量差异明显
有利条件: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 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 改造措施 温室、培育良种
南疆地区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小结:中国南北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北方 南方
秦岭-淮河一线 界线 耕地类型 旱地 水田 冬小麦、春小麦、玉米 水稻、冬小麦 粮食作物 糖料作物 甜菜 甘蔗 花生、大豆 油菜 油料作物 棉花、亚麻 棉花、黄麻 纤维作物 作物熟制 东北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水稻: 秦岭—淮河 以南
(1)主要粮食 作物分布
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以南 玉米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南疆 花生: 山东 、河南
(2)主要经济 油菜: 长江流域 作物分布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
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大豆
东南部。 ②人口: 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③社会经济条件:
④技术: 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舟山渔场为什么会成 为我国最大渔场?
①大陆架,光照充足;
②河流入海口,营养盐丰富 ③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二、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既不利于经济效益提高,还会造成生态 环境的破坏。 4. 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 业化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2、调整农业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在稳定我国粮食生产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自然 条件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 展畜牧业、林业、水产业。
3、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推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 售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
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农业的分布
(东耕西牧,南水北旱)
耕作制度:
一年一三熟
一年三熟
农业生产特色
①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⑤绿洲农业:
内蒙古三河马
内蒙古三河牛
新疆伊犁的细毛羊
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产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 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喝牦牛奶, 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 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西南林区:垂直分 异显著.
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141”绿色工程
1个基地:南方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4个体系:①“三北”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涝发生,
改善生态环境。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③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④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解 决 我 国 粮 食 问 题 的 主 要 途 径 •①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 积产量和质量;
•③国家政策鼓励支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 积极性。
•④参与国际粮贸市场,调节国内供求关系。 •⑤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防灾、抗灾、减灾的能力
新型农业
外向型农业
——是指以出口创汇为主体的 农业,所生产的农产品主要面 向国际市场。这就要求具有与 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相适
应的生产基地、技术支持、运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 合较好;劳动力充足,市 场广阔,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 伏旱,人均耕地少
改造措施
发展水利
与长三角相比,东北粮食单产仍较低,这可能由哪些原因 造成? 自然:东北热量条件不足,而长江三角洲水热组合条件较 好。社会经济:农业投入,技术水平不如长三角,粮食单 产较低
我国是世界玉米的产销大国, 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太湖平原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商品粮基地
珠江三角洲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1个工程:治沙工程
经济林木
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山东半岛、辽东 半岛、河南、河北、陕西、新疆等省区)
柑桔(主要产 于亚热带,东 南丘陵) 茶叶、毛竹、 樟树(主产于 南方各省丘陵 山区)
天然橡胶、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椰子
樟树多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 强,适应海拔高度在1800米以下。 植物全体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 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箱子。香樟树对氯气、 二氧化硫、臭氧及氟气等有害气体具有抗性,能驱 蚊蝇,能耐短期水淹,是生产樟脑的主要原料。
牧区畜牧业四大牧区: (三河马、三河牛) 1.内蒙古牧区(载畜量最多) 2.青海牧区 3.西藏牧区 (牦牛) 4.新疆牧区 (细毛羊)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 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A 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 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 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 增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B 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 人工草场。
中国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小麦 水稻
粮食作物
玉米
棉花 花生 油菜
油料作物 经济作物
种植业
甘蔗
甜菜
糖料作物
水稻
喜热、喜湿
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单季稻
双季稻
三季稻
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广。
东北:春小麦——春播秋收
华北:冬小麦——秋播夏收 春小麦 冬小麦
玉米
喜高温,适应性强,分布广
水源 市场 交通 科技 政策 劳力
社会经济条 件的变化起 决定性作用
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一)我国的种植业
1、影响条件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面积广阔; 自然 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 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
种 植 业 的 分 布
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的土地,才适宜 种植业的发展,即只有耕地,才能发展种植业。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
茶叶生长环境:①气候温和湿润,多云雾,光照强;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土壤。
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 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 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 广东、湖北等省。
(三)畜牧业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灌溉农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 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 分布: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 西走廊、依靠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作物:水稻、小麦、甜菜等
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分布:新疆的盆地边缘和山麓地带,依靠天山、昆仑山 等冰雪融水灌溉。 优势:该区雨量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作物单产高。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著名瓜果产地。
气候温暖;夏季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空气 不易扩散,气温高,热量丰富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棉花
生长条件: 1、夏季高温、光照强、降水丰沛 2、生长的后期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3、土壤呈沙性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主要粮食作物 春小麦 春小麦
水稻、冬小麦
水 水 水 水 水 水
稻 稻 稻 稻 稻 稻
花生 喜高温干燥,不耐霜,适宜微碱性砂质壤土。 原产巴西。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 种可达180天。
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地 位
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山东产量最多
油菜
喜温 、喜湿
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劳动 力充足;市场广阔。
不利条件
三大障碍:旱涝、盐碱、 风沙
改造措施
节水农业、跨流域调水、 兴修水利、鱼塘—台田、 排灌结合、引淡淋盐
不利条件:
水源紧缺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 地广人稀,地价低。
有利条件:
改造措施
植树造林、 节水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