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高考大纲解读注重基础知识运用 取消几何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新高考大纲解读
注重基础知识运用取消几何证明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发布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
修订后的高考大纲有哪些变化?改革后的大纲将对考生造成哪些影响?考生应该如何应对?
数学大纲改革,取消了几何证明选讲考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考生平时应注重通性通法的训练,加强对基本公式和基础题型的训练。
变化:取消了几何证明选讲增加数学文化因素
取消几何证明选讲是个“利好”消息,这一删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之所以删除它,主要因为该内容与初中平面几何有大部分的重复,同时,该内容比较独立单一,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较少,命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好把握,而另外两个选修内容不是这样,《参数方程》模块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均有密切联系,《不等式》模块与函数联系较为密切。
也正是《几何证明选讲》模块这一现状,所以很少有学校组织学习这一模块,所以取消了对选修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的考查这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数学文化,其实在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只是今年新修订的大纲更加强调。
我国古代数学里有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结合函数、数列、三角、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而有关数学文化教学正是我们目前教学中的薄弱项。
数学文化方面的考题,往往是以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文化相结合。
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相关的内容。
因此,教学活动中,要把“数学文化”融入教学中。
应对:注重基础知识积累重视概率统计
在能力要求方面,新大纲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
从近两年国家卷来看,高考试题多源于教材或贴近教材。
因此,要在教学中关注和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基本思想的感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将来试题会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平、时应注重通性通法的训练,加强对基本公式和基础题型的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强调基础性并不表示整张试卷的难度将大幅降低。
近两年试题虽难度有所下降,但仍有大量的综合性题目考查知识间的交叉与综合。
学生要重视对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的理解;重视对通性通法的感悟,重视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
同时,要深刻理解和体悟老师所给出的训练题目。
数学的应用性有两个维度:其一是实际应用,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应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其二是学科应用,如应用空间向量研究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应用导数研究和解决函数问题等。
对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的考查,主要是对
来自生活实际有关问题进行考查。
此外,概率统计作为近些年每年高考必考的应用性问题,在复习备考中,要给予高度重视。
有一定深度的数学问题,能检测考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和融汇程度,以及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中也往往通过定义新的符号、运算和概念,来检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教与学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抓住数学本质,无论老师的讲题还是学生的做题,如果还是更多的关注量而缺少质的高度,就没有创新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