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3《日本的大化改新》配套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大化改新》试卷
一、选择题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明治维新
2.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自古以来就具有“饮似长鲸吸百川”的能力。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大化改新②1861年改革③明治维新④戊戌变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B.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4.标志着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马特改革
D.梭伦改革
5.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在对外学习基础上进行的重大改革: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
关于这两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发生于民族危亡之际
B.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C.都是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
D.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6. 日本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伯里克利改革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7.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8.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又善于创新的民族。
其迈入封建文明发展时代的标志是()
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宫廷政变
D.幕府统治的形成
9.大化改革是一场以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学习的是()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朝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
10.“在世界历史上,很难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个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计划地吸取外国文明”。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的扩张
C.大化改革
D.马可.波罗来华
11.商鞅变法、大化改新和查理•马特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A.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B.都确立土地私有制
C.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都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12.646年正月,日本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下列对这一改革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C.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D.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13. 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
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战后社会改革
14. 日本是个善于模仿的民族,其中大化改新“模仿”的是()
A.欧美工业文明
B.中国隋唐制度
C.希腊民主制度
D.中国秦汉制度
15.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日本大化改新与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简表
请回答:
(1)这是哪个国家改革的内容?
(2)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作什么?
(3)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4)该国是怎样对待其他民族长处的?给我们什么启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权,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于6岁以上的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田一次,男子每人2段(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相当于自由民的l/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田令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给田一倾。
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 --唐朝(622年)武德田令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重要改革?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日本田令和中国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点?这个共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日本的这次改革带来了什么重要影响?
(3)你从日本的这次改革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18.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编造说:“造物神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因为高低贵贱的区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材料二: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凡内政、外交、战争、和平、国家重要官员的任免等一切大事,皆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
国家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国家各机关的一切官员均由选举产生。
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
……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逼老师签定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种制度?
(2)材料二体现的民主政治在什么时候达到极盛?
(3)材料三《作坊里的日本》这本书中提到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个国家?
(4)中世纪时,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学习并进行了哪一次重要的改革?从此次改革可以看出日本具有什么特点?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日本的大化改新》试卷答案
1.B
2.B
3.A
4.B
5.D
6.A
7.D
8.B
9.C 10.C 11.A 12.D 13.A 14.B 15.D 16.(1)日本.
(2)大化改新.
(3)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实行的一次成功改革,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
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只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才能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国家才能振兴.
17.(1)大化改新;充分调动了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2)共同点: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说明日本大化改新的土地制度是仿效唐朝的均田制.
(3)通过改革充分调动了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4)特点:善于模仿学习;启示: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有所创新.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试卷
一、选择题
1.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刺史制度
B.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C.实施“推恩令”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的,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的学府是()
A.太学
B.郡学
C.国学
D.府学
3.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
汉光武帝与汉文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
①三十税一②取消苛捐杂税③整顿吏治④提倡节俭。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 “郡县制”“推恩令”“废丞相,设六部”“军机处”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B.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C.巩固边疆与维护海防
D.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
5.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A.采纳晁错“削藩”建议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推行行省制度
6.西汉时期,人民要听如图所示的经学理论,学习儒家思想应该到()
A.咸阳
B.殷
C.长安
D.洛阳
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们采取的相似治国措施不包含()
A.重视儒学
B.打击匈奴
C.统一货币
D.巩固边疆
8. 请将下列“盛世”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
①贞观之治②光武中兴③文景之治④开元盛世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9.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10.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1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史论搭配错误的是()
A.废除丞相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D.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12.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强调,要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监督,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就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秦汉时期,下列官职具有监察管理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司隶校尉④刺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全社会对权力监督问题的讨论。
这一问题在汉代也受到高度重视,汉武帝专为监督权力而设立的官职有()
①刺史②郡守③司隶校尉④三司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4.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汉武帝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了什么官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A.刺史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15.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们采取的共同统治措施是()
A.对匈奴实行“和亲”
B.在长安设立太学
C.抵御匈奴,巩固边防
D.统一度量衡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以来战争不断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直接的关系?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寡人是指谁?他是如何更名号的?他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宝玉器”,多于京师。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简要说明汉武帝的态度及产生的影响。
17阅读材料:
材料一: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当斩。
籍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太学里把儒家典籍《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学内容,作为封建教育的传统课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是汉武帝接受哪位思想家的建议而采取的措施?(3)汉初出现的繁荣景象,我们称之为什么?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试卷答案
1.B
2.A
3.A
4.A
5.B
6.C
7.A
8.C
9.C 10.C 11.A 12.C 13.C 14.D 15.C
16.(1)西周实行分封制.
(2)全国统一;秦始皇或嬴政;称皇帝;郡县制.
(3)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诸侯势力膨胀,威胁皇权的问题.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推恩令的颁布,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了诸侯势力,解决诸侯作乱的问题.(4)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7.(1)陈胜、吴广起义.
(2)董仲舒.
(3)文景之治.
(4)消除其它学派思想,只遵从儒家学说.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