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李承箕《游衡岳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李承箕《游衡岳记》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游衡岳记
李承箕
今庚申十一月,予自白沙至临蒸,南望诸峰,魂爽飞驰,不旁身矣。

与豫章涂公、永丰郑公俱。

自是月之晦.日,礼神岳祠,栖焉。

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
人自觉神形快健。

由东北观水帘洞,止寿宁宫。

半江曰:“此境隔世,何谢桃源?世短心长。

吾不能明,目极心醉而去”半江,涂公别号
..也。

由西南历诸峰,即上封。

冰雪凝树,风撼树如甲马声,冰片随落叶下,大石取而餐之。

予曰:“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予两肩臂已起粟,大石即解绵袷衣二袭,曰:“借子也”郑公,别号大石也。

上祝融峰,下飞仙桥,上明轩,半江曰:“登高临深,吾亦不能还。

”止上封。

上封南十里许,为比和洞,有王野人,业箍桶,大石使召来,萎黄须发,单弊荸衣。

问之,已独居洞三十余年。

又问:汝.
何为者
...?见何境界耶?曰:非释非老,不知为善恶,何境界见也?大石将赠米帛,曰:夜床鞋脚,公等知乎?长揖而去。

侵晨,踏霜菅,观初日于扶桑台,风冷冷四至,两耳若著针锘。

西行由鸡鸣岩马祖庵,庵中有往时大石示从游诸生诗。

庵西天柱峰,有僧岩居,食生菜,百结衣如粟穗,见人即膜拜,默默而已。

南行数里,予独观南台寺故址,叹曰:此非僧守澄之蘧庐乎?南台之南有紫虚阁,问诸道士,悉不省。

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少憩文定西廊,候行礼。

是夕各止行所。

诸所过两公辄留题,
予则和之,而歌于山中相乐也,不复磨崖
..题名。

故凡峰峦崖洞,大小奇怪高下之胜,纪载于先民者,悉略之云。

[注]子廉,宋时人。

苏轼《率子廉传》:本衡山农夫,愚朴不逊,人谓之“率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B.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C.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D.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晦,古代月相纪日法的一种称谓。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每月最末一日为“晦”。

B.别号,又叫“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取的。

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C“汝何为者”与“仁以为己任”(《〈论语〉十二章》两句的文言句式不同。

D.磨崖,即摩崖,指在山崖上刻的文字、佛像等。

古人有游览景物并摩崖题诗的习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游衡山的二位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冰雪也成了他们磨炼自己的意志的工具。

B.衡山的“王野人”和“岩居僧”都过着朴素甚至贫穷的生活,但他们并未因此自卑而改变现状。

C.本文与《登泰山记》都写了“观日出”的情节,但《登泰山记》中的描写要详细生动得多。

D.作者在南台寺旧址中辨认出守澄和尚的蘧庐,并向紫虚阁的道士提及此地,但他们都说不知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各更衣,会天宇新霁,人人自觉神形快健。

(4分)
译文:
(2)予曰:“无乃冰齿寒乎?”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

”(4分)
译文:
14.本文标题为“游衡岳记”,主要“记”了哪些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3分)
【答案解析】
10.C(原文标点:夫灵源胜迹,曾几何时,寥寥无闻见于人,使复有子廉辈醉卧其间,又谁复识之耶?为之一长啸。


11.C(两句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前一句正常语序为“汝为何者”,后一句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
12.A(“同游衡山的二位先生”错,根据原文“半江曰:此境隔世,何谢桃源?世短心长,吾不能明,目极心醉而去。

”和“大石曰:此所以厉吾肠胃也。

”可知,原文是说涂先生把衡山看作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郑先生把冰雪当作磨炼自己的意志的工具。

而非“二位先生”都这样认为)
13.(1)各自更换了衣服,恰逢天空刚刚雪后初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情愉快、身体轻捷。

(关键点“会”“霁”“自觉”各1分,大意1分)
(2)我问他:“难道冰块不冰牙齿吗?”大石先生说:“这是磨炼我的肠胃的方法啊!”(关键点“无乃”“所以”“厉”各1分,大意1分)
14.①记与同游者在衡山的游览行为。

②记衡山上的景物和人物。

③记自己游衡山所感。

(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今年十一月,我从白沙出发到临蒸去,从南面远望衡山的各个山峰,感觉神清气爽,心魄飞驰,好像灵魂已经不在身体里面了。

(我)和豫章府的涂先生、永丰县的郑先生一起去(游览衡山)。

在这个月的阴历最后一天,祭祀了神岳祠,我们就住在了衡山。

各自更换了衣服,恰逢天空刚刚雪后初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心情愉快、身体轻捷。

从东北方向的山路去观赏水帘洞,在寿宁宫停下来。

半江先生说:“这个地方远离尘世,哪里比不上世外桃源呢?人生短暂,但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既然)我不能完全达到人生的目标,(那就)欣赏美丽的景色心醉神迷后再离开吧!”半江,是涂先生的别号。

沿着西南方向的山路游览了几座山峰,接近了上封。

冰片和霜雪凝结在树枝上,风吹动树木的时候发出的巨大声响就像披着铠甲的战马在跑动,冰片随着落叶掉落下来,大石先生捡起冰块吃了下去。

我问他:“难道冰块不冰牙齿吗?”大石先生说:“这是磨炼我的肠胃的方法啊!”我的两肩和胳膊上冻得起了一层小疙瘩,大石先生马上脱下他的两肩夹衣,对我说:“借给你穿吧”郑先生的别号是大石。

登上祝融峰,走过飞仙桥,又来到了明轩,半江先生说:“山高谷深,(太危险了,)(今天)我没有能力回去了。

”就在上封停下来。

上封往南十多里的地方,是比和洞,(洞中)住着一个姓王的农夫,以箍桶为业,大石先生让人叫他过来,(农夫的)头发又干又黄,粗麻的衣服单薄破旧。

询问他之后才知道,他已经在洞中独自居住了三十多年。

又询问他:你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姓王的农夫)回答说:我不信佛不修道,也不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能有什么人生感悟呢?大石先生想送给他一些粟米和布帛,(姓王的农夫)说:(送给我粟米和布帛)就像夜里睡觉的时候还穿着鞋袜一样,各位先生明白这个道理吗?(姓王的农夫)深深地作了个揖后扬长而去。

天快亮的时候,我们踏着结满霜雪的野草,在扶桑台欣赏初升的太阳,凛冽的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两个耳朵就像针刺般的疼痛。

往西走从鸡鸣岩到达马祖庵,庵中有过去大石先生写给曾经跟随他游览衡山的年轻人的诗。

庵的西面是天柱峰,有一个和尚在岩上居住,吃生菜,破烂的僧衣像粟米的穗子,见了来人就跪拜,沉默无语。

往南走几里路,我独自观赏南台寺旧址,感叹道:这里不是守澄和尚的蘧庐吗?南台寺的南面有一个紫虚阁,我询问阁中的几位道士,他们都不知道(蘧庐)这个地方。

那些世间的寺庙名胜,还没有过多长时间,就很少被人们了解了,假使还有率子廉那样的人醉卧于这里的山林之中,又有谁还能认出他呢?为此我长叹了一声。

在文定西廊休息了一会儿,等待行礼。

这天晚上我们在各自的居所休息。

凡是游览过的地方涂、郑两位先生都有题诗,我也写了和诗,并且在山中一起高兴地歌唱吟咏,不再在山崖上题名刻字。

凡是以前的人记载过的峰峦崖洞以及各种不同的景致,都省略了没有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