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金钱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金钱观
作者:崔益林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0年第48期
【导入课堂】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当今社会,金钱的地位似乎高过一切,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金钱,怎样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呢?
【文题亮相】
金钱是什么呢?哲人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生的不幸。
”老百姓说:“金钱是饭,是衣,是车,是房。
”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接触到钱,也都离不开钱。
但是,对于金钱,你了解多少?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金钱呢?
请以“金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600字左右。
【写作方向一】
分析必须缜密。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方面,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金钱的力量,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了金钱对于人们的负面影响。
也就是说,我们在大谈特谈,大批特批“铜臭”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新时代所涌现出的数不胜数的与金钱有关的高尚行动,如希望工程、爱心赞助、慈善捐款等等。
我们要正确认识金钱的“品性”,切不能片面地认为“为富”就会“不仁”。
要懂得金钱是物质,它不是人类的唯一需求,只有精神的东西才是人类永远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让金钱为我们所用。
要知道,有钱不一定就是幸福。
佳作展示:
有钱就幸福吗?
□舒伟
钱,是许多人向往的东西。
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钱,就会有房,有车,就会有一切,因此,也就必然会有幸福。
有钱就一定会幸福吗?未必。
当然,有了钱就可以有许多东西,但是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更为重要。
一个人缺少钱,但他是为了某种高尚的理想而活着,那么他是幸福的。
钱学森、舒伯特、巴尔扎克这些人,他们都曾在贫困中生活过,但他们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而活着,并为人类的文明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因而他们都是幸福的。
解放初期,许多侨居海外的科学家,舍弃洋房、汽车,回国住集体宿舍,骑自行车,他们的薪金少了,物质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们却感到更幸福了。
反之,一个人即使有很多钱,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虚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么,他就绝不会幸福,有时甚至是痛苦的。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门第显赫、极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奢侈生活,按“理”说他是很幸福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他为封建礼教所禁锢,没有自由,因此,他还是不幸福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有钱的人都是不幸福的。
一般说来,钱多了,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舒适些,丰富些,这是人们的普遍意愿。
假如人们以自己的劳动,或其他的正当收入而积攒一些钱,他的精神也是愉快的,那么,他的生活也就必然会是幸福的。
但是,幸福绝不能单纯地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仅仅由金钱所支撑起来的幸福是不牢固的。
因此,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该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幸福的支柱,应该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取幸福。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点评
这是一篇极有特色的驳论文。
文章为了驳斥“有钱就幸福”的错误认识,采用了层层批驳的驳论方法,论证结构十分清晰、严谨。
作文开头先是摆出“有钱就幸福”的谬论作为靶子,然后,先讲无钱未必不幸福,再讲有钱未必就幸福。
在上述批驳的基础上非常自然地得出结论:“青年人,应该用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情操作为幸福的支柱,应该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取幸福。
”对错误的论点这样层层批驳,既让人们充分地认清了其荒谬性,又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正确的观点。
【写作方向二】
从古到今,围绕着金钱,曾经上演了多少卑鄙猥琐的故事,产生了多少英勇豪迈的诗篇。
人们对它评说纷纭,褒贬不一。
因此,针对这样的话题,我们就必须认真地考虑一下“金钱”的真正内涵,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不至于经不起推敲。
立意必须正确。
从题目的材料来看,话题的范围是非常宽泛而深刻的。
材料中所引用的哲人和老百姓的论述,分别从两个极端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的金钱的意义、作用以及弊端,不仅如
此,材料还联系人们的平常生活,让人们从历史的高度以及现实的层面去冷静思考、认真审视金钱的缘起、意义和作用。
所以,在立意时我们就必须把握好方向,否则,就会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
一旦如此,立意就会站不住脚。
佳作展示:
向前看和向钱看
□郁慧慧
向前看?向钱看?也许很多人认为应该选择“向前看”。
但我却主张:向前方的“钱”看。
俗话说,“钱钱钱,命相连”“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人只要活着,你说衣食住行哪样可以离开钱?钱这东西,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是万万不能的。
长期以来,人们(包括我)嘴巴里鄙视钱,但生活却离不开钱;心里想着钱却又羞于说钱。
其实,想钱说钱赚钱有什么不好?就连几千年来被国人奉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老夫子,虽口中极其鄙视金钱,但也离不开钱。
孔子弟子三千,最得宠的是大商人子贡。
如果没有子贡的钱,孔子还能够周游列国去推广他的学说么?
几千年来,金钱在中国一直含冤受辱,什么“钱财如粪土”“有钱能使鬼推磨”“财迷心窍”,人们将金钱骂得狗血喷头,体无完肤。
诚然,为了钱,社会上出现了奸商和骗子,出现了盗窃、抢劫、贩毒、诈骗、杀人等罪恶现象,然而,这不是钱本身的错误,而是有些人对金钱的贪婪。
水能淹死人,但我没见过有人不喝水的。
金钱没有直接害人,人却将许多罪恶栽到了它的头上。
钱,“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
不论你是“喻于义”的君子,还是“喻于利”的小人,都不能没有钱。
国家是否强大,民族是否富有,科技是否尖端,艺术作品是否价值连城,世界上的评判标准千差万别,唯有一个举世公认的品评标准——那就是钱。
个人的幸福、企业的发展需要钱;民族的富足、国家的强大需要钱。
钱不但能使人富裕,使国家强大,还能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古语云:“富足而知耻辱。
”如果一个人穷得衣衫褴褛,连饭都没得吃,你还要求人家一定要去“五讲四美”,要去装绅士扮君子,这现实么?贫穷和野蛮是孪生兄弟,只有富裕才能带来社会的真正祥和。
一些发达国家,并没有整天喊什么“精神文明”,也没搞什么“文明礼貌月”,但社会的文明程度却比我们要好得多,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人不是为钱而生存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钱既然是好东西,为我们带来文明与富强,我们为何不理直气壮地去想钱、谈钱、看钱、赚钱?只要光明正大,合理合法,就该大胆地说一句:
“向前方的‘钱’看!”
点评
本文论述详尽,论证严密、疏而不漏,让人不可辩驳。
文中观点新奇,言辞锋利、诙谐,卓尔不群。
很有见地,让读者在微笑中不由得点头称是。
素材卡片
逝去的大师钱伟长(一)
【温馨引言】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98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溘然长逝。
一颗巨星的陨落,万众瞩目,在这个如火的盛夏,给人们的情绪和心头添加了红红的一把火。
钱伟长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
他的丰富而传奇般的人生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他的深厚而伟大的科学造诣,爱国敬业、无私无畏的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创新的理念,敢作敢为、坦坦荡荡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永远的楷模!让我们在钱老的道德精神感召下,志存高远,爱党爱国,进德修业,忠于职守,无私奉献,让人生的价值在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中熠熠闪光吧!
素材一:
为救国毅然“弃文学理”
1912年10月9日,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乡七房桥村一个诗书家庭。
儿时的钱伟长便喜欢读古典文学,岳飞、杨家将精忠报国的故事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这些都曾激荡过他幼小的心灵。
16岁那年,父亲病逝,他随在苏州中学任教的叔父钱穆生活、读书。
受国学大师钱穆的影响,钱伟长的文史功底相当深厚。
在19岁那年的高考中,他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走进了清华大学。
钱伟长属于“偏科生”,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他进入历史系的第二天,这一天正是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
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说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
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
起初,物理系主任根本不收他,经过他软磨硬泡才勉强同意,但只能试学一段时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
从连续7个周测验不及格,到后来的力学大师,钱伟长依靠自己的坚强意志与刻苦努力,实现了走科技之路报效祖国的梦想!
分析:无论是钱伟长的“弃文从理”,还是鲁迅的“弃理从文”,都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学术界的佳话。
不难看出,他们的成功,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利,也不是因为个人的兴趣,而是因为民族振兴之大义。
“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这一理念贯串了钱伟长的一生。
在人生重要关口的选择和放弃,诠释了这位老人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
钱伟长在最大限度的“忘我”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最大化,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尊重。
适用话题:爱国价值尊重
【薛宗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