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饶市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33分)
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保定老调是河北省的戏曲剧种之一,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所以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

保定老调曾先后四次到北京演出,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

保定老调已有约二,三百年的历史,它脱胎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汉族民歌俗曲河西调,以大戏的姿态出现,擅演以老生和黑红净行当为主的袍带戏。

1884年左右,以生行演员韩大仓(艺名霸州红)为代表的前辈艺人,开创了老调的先声;1918年左右,名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立志改革,以《调寇》、《劝军》等剧目,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老调在其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流行在当地的高腔和河北梆子的影响,并吸收当地说唱艺术的精华,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出现较正规的职业班社,并开始进入城市,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繁荣时期。

1949年后,保定一带成立了高阳、定县、阜平等专业老调剧团。

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

老调成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

唱腔是保定老调音乐的主体,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老调区别于其他剧种的主要标志。

老调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较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一种深沉凝重、威严雄壮、气势恢宏的感觉,具有中国北方典型的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

保定老调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唱腔板式有十余种,曲牌多来自于京剧、河北梆子、昆曲,常用的曲牌有军乐类、喜乐类、哀乐类、宴乐类等。

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都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

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高阳县老调剧团的基础上组建的。

1953年,高阳县老调剧团成立。

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在保定市河北礼堂(现河北影剧院)观看了演出。

邓小平同志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

为此,保定地委、专署于1959年5月,调配干部并充实艺术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

1960年,剧团带着经过重点改编的《潘杨颂》进京演出,获得了成功。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北京的艺术界专家观看了演出。

同年,《潘杨颂》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引起很大反响。

“文革”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

1973年,老调恢复,先后移植了《红灯记》《平原作战》《盘石湾》《小刀会》《朝阳沟》《红灯照》等剧目。

1978年,又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

1980年8
月,排练了该团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正在召开的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

同年12月,《忠烈千秋》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成彩色戏曲艺术片。

保定市老调剧团全体演职员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的山山水水,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大部分城市、乡村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于老调不断更新剧目,年年创出精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

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春节期间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填补了城市观众多年看不上大戏的空白。

这一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1)下面对保定老调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保定老调是河北省戏曲剧种之一,民间曾有“做饭离不开锅灶,听戏离不开老调”之说。

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保定老调曾先后在北京演出四次,受到首都人民和领导、专家的好评。

其唱腔质朴激越,叙述性强,雄浑宽厚、粗犷高亢,具有忠烈、慷慨的民族特质。

C . 1949年后,老调为河北省特别是冀中一带农村观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之一。

保定一带成立了一些专业老调剧团。

知名艺术家有崔澄田、刘守谦、王贯英等。

D . 保定老调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曲牌源于京剧等其他艺术形式,唱腔结构形式为板腔体,其文场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相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老调发展中有一些前辈艺人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开创了老调先声的生行演员韩大仓,1918年左右的老生周福才,承前启后,把老调艺术推向一个新阶段。

B . 保定老调的历史已有二三百年,可以追溯到元、明年间流行于燕赵的民歌俗曲河西调,保定老调擅演老生和袍带戏,多以大戏的姿态出现。

C . “文革”时期,迫于形势,保定老调剧团一度改唱京剧现代戏。

73年老调恢复后,又移植了这些剧目。

78年又恢复了《潘杨颂》等一批保留传统剧目。

D . 保定市老调剧团是在1953年成立的高阳县老调剧团基础上组建的。

1958年秋月,国家领导人观看过剧团演出,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1980年,保定市老调剧团创作了历史故事剧《忠烈千秋》,该团携该剧再次进京,为中宣部、文化部、北京市委和人大代表及首都群众演出,获得成功。

B . 邓小平同志看了演出后,称赞“保定有宝,应加扶植”。

而保定地委、专署也于次年调配干部并充实力量,成立了保定专区老调剧团,促进了老调的发展。

C . 保定市老调剧团不断更新剧目,坚持文化下乡,走遍了保定,甚至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部分城乡,因而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市场的强者。

D . 城市观众也有看戏的需求。

从2003年开始的连续三个春节期间,保定市老调剧团都在市内演出,给市民送上了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赏。

2. (0分)(2016·成都模拟) B
3. (0分)(2016·成都模拟) C
4. (0分)(2016·成都模拟) B
【解析】
5. (18分) (2016高二上·晋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抚摩
胡炎
下雪了,天冷。

我站在窗前,往外面看,一片皑皑的白。

所有的车都在街上小心翼翼地走,顶盖上蒙着雪,像个老太太。

我笑了,好天气!这样的天气,病人和伤者会增多,会因各大医院的满员而流入我的私立医院。

我没有理由不高兴。

神经内科的姚大夫走进来,说:“又一个病人交不起住院费了。


我漠然地说,“你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他的儿子很难缠,求得我没办法。

”姚大夫说。

“下午就断他的药,对付这种人非得来硬的!”
姚大夫走了。

我靠在椅背上,眯起眼睛。

姚大夫很像我的过去,一把出神入化的手术刀,刀至病除。

下午,一个黑脸大汉闯进了我的办公室。

看样子,他来者不善。

我处之泰然,习惯了。

我早已学会了从容应对。

他说他是那个被强制停药的病人的儿子,叫高大壮。

这个名字不错,活脱脱就是他形象的概括。

我问:“你有什么事?”
“求求你,院长,不要给俺爹停药!”他依旧求。

“我当然不想这样,可我这里不是慈善堂,没有钱,我的医院就无法运转,请你理解。

”我说得坦诚。

“俺知道,俺知道。

”高大壮苦着脸,眼里泪花花的,“请你再宽限几日,俺去筹钱。


我侧过身,望着窗外。

雪依旧飘飘洒洒,似乎北风也起来了。

真是好天气啊!对付高大壮这类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理他,任他哭,任他闹。

“扑通”一声,高大壮跪下了。

一个大汉猛然跪下了。

一个大汉猛地跪在地上,把地板震得一晃,我瞧着他,那张黑脸上爬满了泪,像头绝望的水牛。

“求你,救救俺爹,俺给你磕头。

”他磕了,很响。

我有些不知所措。

我是经历过女人下跪的,但像高大壮这样的大汉,会跪,会流泪,会磕头,还是第一次。

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横下心,说:“拿钱看病,天经地义,都像你这样,我的医院还不要关门了?”
高大壮不哭了,黑脸更黑,鬓角一跳一跳的。

良久,他红着眼说:“俺脸黑,你心黑。

你不给俺爹治病,俺也不让你好过。

俺这就下去喊,你这儿不是医院,是黑店,反正没指望了,俺大不了赔上一条命!”
救护车的笛声,破雪而入。

病人正在增多。

这样的好时候,医院不能乱,绝不能让高大壮胡来。

我考虑着,该不该先稳住他……
这时,门又被推开,进来的是姚大夫。

他看着地上的高大壮,喉结滚了一下,对我说:“院长,我又给病人恢复用药了。

请原谅,我没法面对病人,我是一个医生……”
我愣了一下,点点头。

我说:“你做得对,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高大壮,医院同情你,你也要理解医院,快去筹钱吧。


姚大夫很吃惊,高大壮也很吃惊。

末了,高大壮又磕了一个头,随姚大夫下楼了。

黄昏的时候,风刮疯了。

雪在空中横着飞,尖利的啸声穿过窗缝,刺入人的耳朵。

我下意识地缩了缩脑袋,准备回家。

突然,走廊上响起了惶急的喊声,好像是哪里起火了。

我走出屋门,这才知道药品和器具仓库因职工私用火炉和电暖器失火。

如不及时控制,一旦借着风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情况危急!我一下子傻了。

片刻间,我如梦方醒,赶忙拨打119.然后疯了似地奔向仓库。

那里已经围了很多人,有的用盆,有的用桶,往里面送水,滚滚浓烟从门窗里涌出来,被风扯散。

“谁在里面?”我问。

“不知道。

”“情况怎样?”“基本控制住了。


消防车赶到时,火已经被扑灭了。

谢天谢地,我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这时,里面的人披着一床千疮百孔的被褥走了出来,天哪,是高大壮!
我目瞪口呆。

这个给我下跪的人,现在,是我的恩人。

我把高大壮安置在了病房,他的头发已全部烧焦,呼吸道也有轻微灼伤。

我抚摩着他粗糙的大手,许久才说:“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险去救火?”
高大壮看着我,憨厚地说:“你给俺爹治病,俺感激你。

仓库里那些东西,可都是救命的啊……”
我落泪了。

我知道,我的心正被一只大手抚摩,我感到了柔软和疼痛。

(摘自《百花园》)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偶用反复手法,如“一个大汉猛然跪下了。

一个大汉猛地跪在地上”,这一反复是在强调“我”对高大壮举止的震惊。

B . “姚大夫很像我的过去……刀至病除”这句话表面是一种对姚大夫的补充说明,事实上是在说明“我”曾经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借以和现在的“我”形成对比反差。

C . “我靠在椅背上,眯起眼睛”写出了“我”因为见惯了交不起医药费的情形而产生的漠然,以及处置这种事情的泰然。

D . 作者以“抚摩”为题,是想通过对高大壮粗糙大手的抚摩来突出主题,表达“我”对高大壮冒险救火致伤的深深愧疚。

E . 小说情节曲折,一波三折,非常吸引读者的兴趣;最后“医院仓库失火”,情节突然转折,对高大壮的人物形象起到欲扬先抑的效果。

(2)试分析对风雪的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小说中“我”终于同意为高大壮的父亲恢复用药,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文中的主要人物有两个——“我”和高大壮。

你认为谁是主人公?请说明理由
6. (9分) (2017高一下·益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到冯其庸,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

的确,冯其庸先生是以红学名世的。

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

冯其庸先生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尤其是在《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

早在1975年3月,他与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合作研究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红楼梦》抄本,发现这就是己卯本的散佚部分,并从此抄本中避“祥”字、“晓”字的讳,因而考证出此抄本原是清怡亲王允祥、弘晓家的原抄本,而怡亲王又与曹雪芹家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的底本有可能直接来自曹家,这一惊人的发现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77年7月,冯其庸先生完成了《论庚辰本》一书,这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已卯本与庚辰本关系的学术专著。

在书中他论证了现存庚辰本不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而成的,而是据己卯本过录的,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庚辰本特殊珍贵的地位。

冯其庸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学者,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是一位堪称一流的书画家。

他除多部红学著作外,还出版有戏曲论文集《春草集》、古典文学论文集《逝川集》、散文序跋集《秋风集》,以及《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吴梅村年谱》《朱屺瞻年谱》,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等等。

今天像冯老这样知识渊博、虚怀若谷、视野远大、多才多艺的学者真是太少了。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在《题冯其庸教授书画摄影展》一诗云:“红学专门众所宗,画书摄影更能工。

何人一手超三绝,四海堂堂独此公。


冯其庸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读他的诗会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才华。

他写过许多旧体诗,尤其是纪行诗,写得气势磅礡。

例如1990年11月到武威北面的腾格里大沙漠中调查新发现的汉代古城时,他赋诗云:“大漠孤城雁字横,红河东去杳无声。

汉家烽火两千载。

我到沙场有余温。


冯其庸先生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能书善画。

他的草书行云流水,飞逸倜傥。

有人说他的草书深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束,别具一格。

而他的青藤、泼墨花卉,更是兼有吴昌硕齐白石的风格。

而他更爱画葫芦、葡萄,那真是一绝。

刘海粟老人就曾称赞冯其庸先生的画“全是青藤笔意,此诗人之画,学问人之画,气质不同,出手就不凡,故不与人同也。

”冯其庸先生的书法、绘画被称为文人书画的代表,尤其他的画运古入新,自出新意,而且往往是诗、书、画融汇一体,堪称文人画的上品。

冯其庸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刻苦和严谨。

他强调做学问要肯下苦功夫,肯吃苦,要实事求是,他十分强调多读书,同时又十分重视实际考察。

他常常说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有如大海,有如高山,个人的学识再渊博,也是沧海一粟,因此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自满。

他是这样的告诫年轻人,也是这样地要求自己,他八十多岁的时候
还是晚睡早起,常常是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作文读书。

说到冯老的严谨和刻苦,人们自然想到他对玄奘取经回归古道的确认,这无疑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贡献。

而说到玄奘,人们就会想到一个词——百折不挠,玄奘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标志性的符号。

冯老正是以玄奘百折不挠的精神,十次去新疆考察,八十三岁高龄时还穿越罗布泊,深入楼兰遗址。

冯老不懈的追求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同他的著述一样,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关链接】①冯其庸少时家境贫寒,读到小学五年级时还曾回乡务农。

抗战爆发后,家中经济更是窘迫到了极点,经常靠好心邻居送南瓜维持生计。

后来,冯其庸成为著名红学家,还屡屡提及友邻的善举,并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

②我做学问的原则就是,能够调查的,必须亲自去调查。

(冯其庸)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冯其庸少时家贫,抗战爆发后家境更加窘迫,靠好心邻居接济维持生计,成为著名学者后,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意在不忘乡邻善举。

B . 冯其庸非常注意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他由避讳考证出己卯本为怡亲王府原抄本,而怡亲王府与曹雪芹关系特殊,所以底本来自曹家。

C . 钱仲联在《题冯其庸教授书画摄影展》一诗中盛赞冯其庸的博学多才,既肯定了他红学“盟主”的地位,也强调了他的书画摄影成就。

D . 冯其庸的诗源于他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才华,“大漠孤城雁字横”是冯其庸创作的一首纪行旧体诗,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塞外景象。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冯其庸在《红楼梦》版本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他完成的《论庚辰本》一书论证了现存庚辰本是仅次于曹雪芹手稿的一个抄本的结论。

B . 冯其庸能书善画,他的草书深受二王影响,气韵飞动;他的画兼有吴昌硕与齐白石的风格,又能推陈出新。

他的画更具有文人气质。

C . 冯其庸做学问注重调查,他曾十次去新疆考察玄奘取经回归的路线,最终确认了取经古道,这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D . 冯其庸在许多领域均有建树,红学研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家,书画别具一格,诗歌具有盛唐气象,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也有所作为。

E . 所谓“红楼内外”是指冯其庸在红学研究领域以及在红学研究之外的诸多范畴,涵盖了他在红学、文学、书画、摄影、考察古迹等方面。

(3)文章说,“冯其庸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刻苦和严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冯其庸任何一个治学特点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 (2017高二上·淮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

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

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

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

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

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

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

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

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

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

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

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

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

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

太祖崩,大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

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

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

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

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

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

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

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

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

”太宗从之。

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

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

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魏书·崔玄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B . 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C . 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D . 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官职调动可用“迁”,“左迁”指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 . 太祖,文中指庙号。

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立的名号。

C . 古代“郡”和“国”都是诸侯王的封地,所以二者并称,也用来泛称地方行政区域。

D . 赠,文中指追赠。

古代皇帝常为去世的官员及其父祖追封官爵或荣誉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崔玄伯学识渊博。

他对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和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都能够陈述。

B . 崔玄伯受人信任。

太祖、太宗都有事就向他询问,叫他巡视各个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还让他坐在朝堂,决断刑罚。

C . 崔玄伯不贪钱财。

太祖逝世时,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就拿出大量财物赏给朝廷官员,但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后为此赏赐了他。

D . 崔玄伯生活节俭。

虽然他身居高位,但生活很节俭,家里没什么财产,出门、上朝都无车子,有人认为他过度节约,而他却更加节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②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朕欲大赦以纾之,卿以为何如?
三、默写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8·闵行模拟) 按要求填空。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________?(《论语·________》)
(2) 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依据你对此的理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属于“有我之境”的典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共1题;共2分)
9. (2分) (2020高二上·湖州期末)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

A . 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

B . 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

C . 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深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D .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9分)
10. (3分)(2017·新邵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华罗庚曾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

从取向上说,①________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

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