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灰色关联与回归分析的实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Һ㊀
我国国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与回归分析的实证
汤东建ꎬ陈雪玫
摘㊀要:本文首先通过收集计算相关数据指标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1978~2018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和国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现状ꎬ结果发现当前仍存在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以及国民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ꎬ然后再对相关变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ꎬ得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关联ꎬ最后对收入分配差距和国民消费进行回归分析ꎬ结论表明收入分配差距和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的负相关关系ꎬ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降低国民消费ꎬ并根据所得结论提出相关建议ꎮ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ꎻ消费ꎻ灰色关联ꎻ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4.4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0)25-0171-03
一㊁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ꎬ我国的经济发展取
得了重大成就ꎬ并且中国在全球中也占据了重要的经济地
位ꎮ国家统计局公布ꎬ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8.7
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990856亿元ꎬ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4%ꎮ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国民消费需求的增加ꎬ但是我国消费表现出的低迷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ꎬ最终消
费率还是呈下降趋势ꎮ目前中国仍是世界上消费较低的国
家之一ꎬ经济的进步没有能够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水平ꎬ消费
需求的增加也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点ꎬ这样的不良循环
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ꎮ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相应的
变动ꎮ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处于 报警 的状态ꎬ意味
着我们不得不对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引起重视ꎮ进入
新时代以来ꎬ我国始终坚持以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ꎬ那么
则必须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以及低消费的问题ꎮ因此本
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国民消费变化趋势及
现状ꎬ实证分析我国国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及影响
因素ꎬ从而提出相关建议ꎬ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ꎬ激发国民消
费潜力ꎬ推动中国进入新消费时代ꎮ
二㊁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趋势分析
本文选取最常用的基尼系数作为指标衡量收入分配
差距ꎮ从图1可以看出ꎬ1978~1993年ꎬ随着改革开放以
来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ꎬ我国的收入
分配差距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ꎬ基尼系数均位于黑色
警戒线下方ꎬ处于初步不平衡状态ꎬ收入两极分化不严
重ꎮ除1998年以外ꎬ1994年之后年份的基尼系数都在黑
色警戒线上方ꎬ2008年基尼系数甚至达到最大值接近0.5ꎬ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ꎬ收入两极分化相当严重ꎬ居民贫富差距较大ꎮ2008年后的基尼系数略有降低ꎬ收入不平衡状态稍有缓和ꎬ但2016年的情况不容乐观ꎬ2018年的基尼系数为0.468ꎬ又远在警戒线之上ꎮ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仍然相当大ꎬ处于严重不平衡的状态ꎬ也表明了新时代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问题不容小觑ꎬ需要尽快采取对策ꎬ否则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ꎬ降低社会生产力效率ꎬ而且会抑制国民的消费欲望ꎬ无法刺激内需

图1㊀1978~2018年我国基尼系数变化
三㊁我国国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分析
上文使用了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差距ꎬ因此本文通过总体居民消费率描述国民消费ꎬ计算依据为总体居民消费率等于居民消费支出与支出法GDP的比重ꎮ根据图2可以看出ꎬ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总体上呈 U 型波动缓慢下降趋势ꎮ改革开放初期ꎬ我国居民消费率在50%左右上下波动ꎬ在经济建设背景下国民具有一定的消
费热情ꎬ消费品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ꎮ20世纪90年代ꎬ因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心理消费预期导致初期的居民消费率小幅下降ꎬ但是后期又有提升ꎮ2000年居民消费率达到了46.72%后大幅下降ꎬ主要是由于总消费中政府消费所占比重增加导致居民消费比重降低ꎮ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引起的外需疲软ꎬ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扩大内需ꎬ刺激消费ꎬ使得居民消费率企稳回升ꎮ2010年后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ꎬ使得居民消费率缓慢上升后趋于平稳ꎬ2018年居民消费率达到了39.37%ꎮ
171
图2㊀1978~201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变化
四㊁国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进行灰色关联分析ꎬ来观察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ꎬ然后再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收入分配差距对国民消费的影响ꎮ
(一)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国民消费影响因素实证本文选用在灰色系统理论中影响较大的邓氏灰色关联度ꎬ运用这种方法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不同序列之间的关联程度ꎮ根据我国国民的消费现状ꎬ本文选取2003~2018年的居民消费水平(X0)作为参考数列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2)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3)㊁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4)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X5)作为比较序列ꎬ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ꎮ
首先ꎬ对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进行均值化处理ꎬ并且算出绝对差序列ꎬ进而比较得出其中最小值为0.0007和最大值为1.1771ꎻ然后ꎬ通过计算公式ζij=Δmin+ρΔmax
Δlj(i)+ρΔmax
得出灰色关
联系数ꎻ最后ꎬ通过计算公式rij=1mðm
i=1ζij
(i)可得灰色关联度ꎬ结果见表1:
表1㊀灰色关联度结
X0
关联度排名
X10.95548750第二X20.60477500第四X30.93330625第三X40.97098125第一X5
0.59386250
第五
㊀㊀根据计算所得表1灰色关联度的结果显示ꎬ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关联度为0.97098125ꎬ位列第一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关联度为0.95548750ꎬ位列第二ꎻ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关联度为0.93330625ꎬ位列第三ꎮ上述五个指标中除人均GDP以外ꎬ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最大的是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ꎮ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ꎬ国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很多ꎬ但是收入的影响力不容忽视ꎬ也意味着我们要关注城乡居民收入和重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ꎬ从而尽可能提高我国整体国民消费水平ꎬ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ꎮ(二)基于回归分析的收入分配差距对国民消费影响实证
根据上文得到的灰色关联度结果ꎬ在变量之间相关性较
强的基础上ꎬ本文进一步对收入分配差距与国民消费进行回归分析ꎬ选用指标基尼系数(GINI)作为解释变量㊁居民消费率(CR)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基础回归模型ꎮ
图3㊀居民消费率与基尼系数的散点图
根据图3的散点图结果ꎬ我们可以初步判断GINI和CR可能呈现出线性关系ꎮ然后选取1978~2018年的指标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ꎬ并且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回归方程如下:
CRt=0.645248-0.506076GINIt+et
㊀㊀㊀㊀(27.46312)(-8.845261)
根据表2结果ꎬ可见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ꎮP值为
0小于0.05ꎬ拒绝原假设ꎬT检验和F检验都通过ꎬ说明GINI对CR的影响显著ꎬ模型具有经济意义ꎮ回归方程中的GINIt系数小于0ꎬ说明居民消费率和基尼系数是呈负相关的ꎬ意味着收入分配差距与国民消费之间是反向变动的关系ꎬ即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ꎮ因此ꎬ我们不得不重视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实际问题ꎬ力求缩小收入差距ꎬ提高国民整体消费水平ꎮ
表2㊀相关统计量结果
R-squaredAdjustedR-squared
F-statisticProb
0.677566
0.668734
78.23864
0.0000
五㊁结论与建议(一)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指标数据ꎬ得到我国1978~2018年的基尼系数和居民消费率ꎬ根据所得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和国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现状ꎬ可以发现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总体上来说仍然较大ꎬ国民消费表现明显不足ꎬ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逐渐减少ꎬ从而导致消费无法有效拉动经济的发展ꎮ然后ꎬ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ꎬ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ꎬ结果得到除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外ꎬ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联系数最大ꎬ可见居民消费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ꎮ在此基础上ꎬ为了探索收入分配差距与国民消费之间的关系ꎬ本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ꎬ得出收入分配差距与国民消费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ꎬ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是我国消费低迷的重要原因ꎮ
271
公共管理Һ㊀
(二)建议
20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ꎬ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年ꎬ是 十三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ꎮ但是我国当前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ꎬ收入分配差距大㊁高储蓄低消费的问题ꎬ这些问题将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 绊脚石 和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 拦路虎 ꎮ因此本文基于所得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ꎬ想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激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ꎬ必须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开始ꎮ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较好的成绩ꎬ但是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也阻碍了社会经济健康发展ꎮ因此ꎬ只有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ꎬ增加他们对未来预期的确定性ꎬ才能使得国民消费增加ꎮ政府应当要积极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ꎬ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ꎬ缩小城乡收入差距ꎬ改善收入分配结构ꎬ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ꎬ协调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ꎮ
其次ꎬ面向当前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ꎬ抓住消费ꎬ才能抓住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ꎬ也是经济实现健康发展的 稳定器 ꎮ如今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ꎬ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却不是很高ꎬ主要原因在于商品与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㊁多样性的消费需求ꎬ国内的供给能力不足ꎬ导致一部分的消费需求向国外转移ꎬ造成了目前我国居民境外消费总额不断攀升的现象ꎬ严重阻碍国内经济的增长ꎮ因此ꎬ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ꎬ把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放在首位ꎬ继续大力推动消费升级ꎬ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ꎬ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ꎬ从而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ꎮ
最后ꎬ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障民生的最重要支柱ꎬ通过市场机制来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ꎮ当前我国国民消费处于低迷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包括下一代教育㊁养老及医疗等方面ꎮ因此ꎬ政府应当重视社会保障ꎬ建立健全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ꎬ改善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ꎬ提高医疗㊁教育和养老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ꎬ降低国民储蓄ꎬ提高居民消费预期ꎬ保障国民基本生活ꎬ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ꎮ
参考文献:
[1]龚志民ꎬ陈笑.收入分配 合理性 与消费需求[J].消费经济ꎬ2019ꎬ35(5):32-42.
[2]张丽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ꎬ2019(12):184-186.
[3]周少甫ꎬ徐卫超.收入分配和城镇化对消费率的影响[J].城市问题ꎬ2018(4):26-34.
[4]全佳安.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ꎬ2018.
[5]李志超ꎬ刘升.基于ARIMA模型㊁灰色模型和回归模型的预测比较[J].统计与决策ꎬ2019ꎬ35(23):38-41. [6]李盼.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山西科技ꎬ2019ꎬ34(2):9-14.
[7]高扬ꎬ武文涛ꎬ曹媛ꎬ等.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通用机场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综合运输ꎬ2019ꎬ41(12):74-80.
作者简介:
汤东建ꎬ女ꎬ江苏盐城人ꎬ上海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ꎻ
陈雪玫ꎬ女ꎬ博士研究生ꎬ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㊁硕士生导师ꎬ研究方向:航运与物流经济ꎮ
(上接第121页)
参考文献:
[1]ANTONSGꎬBOSTANI.Theroleofaccesstofinanceinex ̄plainingcross-nationalvariationinentrepreneurialactivity:Apaneldataapproach[J].Sustainbilityꎬ2017ꎬ9(11):1947-1962. [2]BERGERANꎬDEYOUNGR.Technologicalprogressandthegeographicexpansionofthebankingindustry[J].JournalofMon ̄eyꎬCreditandBankingꎬ2006ꎬ38(6).
[3]CHOWDHURYꎬMAUNGM.FinancialmarketdevelopmentandtheeffectivenessofR&Dinvestment:Evidencefromdevelopedandemergingcountries[J].ResearchinInternationalBusinessandFinanceꎬ2012ꎬ26(2).
[4]JAFFEA.Realeffectsofacademicresearch[J].AmericanE ̄conomicReviewꎬ1989ꎬ79:957-970.
[5]KIMSꎬLEEHꎬKIMJ.Divergenteffectsofexternalfinancingontechnologyinnovationactivity:Koreanevidence[J].Techno ̄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ꎬ2016ꎬ106:22-30.[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1983. [7]赵昌文ꎬ陈春发ꎬ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9.
[8]张玉喜ꎬ赵丽丽.中国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ꎬ2015ꎬ33(2):177-184ꎬ214.
[9]芦锋ꎬ韩尚容.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ꎬ2015(6):139-147. [10]郑磊ꎬ张伟科.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一种U型关系[J].软科学ꎬ2018ꎬ32(7):16-20.
[11]湛泳ꎬ李珊.金融发展㊁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ꎬ2016ꎬ42(2):4-15.
作者简介:
李志远ꎬ男ꎬ安徽宿州人ꎬ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ꎮ
3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