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的原子模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氢气发光时的光谱
思考与讨论
氢原子光谱有什么特点?
2、氢气发光时的光谱
光谱特点:
1.不连续,只是些亮线组成 2.不同色,每种颜色对应着一种波长 3.不等距,相邻两种光的波长间距不相同
明线光谱:只含有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的光谱叫做明线 光谱。明线光谱中的亮线叫谱线,各条谱线对应不同 波长的光。稀薄气体或金属的蒸气的发射光谱是明线 光谱。明线光谱是由游离状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 叫原子的光谱。实践证明,原子不同,发射的明线光 谱也不同,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 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也叫原子的特征谱线。
人们早在了解原子内部结构之前就已经观 察到了气体光谱,不过那时候无法解释为什么气 体光谱只有几条互不相连的特定谱线
玻尔的原子模型
五、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
1913年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1、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轨道半 径只能是某些分立的数值,这些 现象叫做轨道量子化;
2、不同的轨道对应着不同的状态, 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在做变 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 些状态是稳定的;
连续光谱:
连续光谱:连续分布的包含有从红光到紫 光各种色光的光谱叫做连续光谱。炽热 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 连续光谱。例如白炽灯丝发出的光、烛 焰、炽热的钢水发出的光都形成连续光 谱。
是否所有物质发的光都是这样的光谱?
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实验:
1.装置:
氢气光谱管
分光镜
高2压~发3k生v器
n 1 n2 n3
n4
电子轨道
E
E
4 3
激 发
E 2 态
E 1 基态
能级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原子在始、末 两个能级Em和En ( Em>En )间跃 迁时发射光子的 频率可以由下式 决定:
hEmEn
六、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玻尔从上述假设出发,利用库仑定律和牛 顿运动定律,计算出了氢的电子可能的轨道半 径和对应的能量.
夫兰克—赫兹实验(1914)
实验 装置
K极 电压V G极 G极 加反向电压 P极
电子在其中的运动简单描述:
热阴极
K V
栅极 接受极
GPA
从热阴极K发出,经UGK电场加速运动到栅极G; 由于接受极电压小于栅极电压,电子在G—>P过程中将减速;
只有到G极的电子具有较大能量时,才可以克服反电场UPG到达接 受极板P,从而才可能通过回路,形成电流。
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能级的跃迁假设: 当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道另一 种定态时,它要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 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 E初- E末
E初>E末 发射光子, E初<E末吸收光子
En
Em
hv
hv
Em
En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 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能量状 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 不连续的。
汞原子选择吸收,其内存在
到达P极的电子增加。 为 一个能量为4.9eV的量子态。
I,
什 电子能量小于4.9eV时,电子
形成一峰值
么 碰撞汞原子时其能量几乎没
(3) 每隔V=4.9v,就有 一 峰值出现。
? 有损失。电子能量=4.9eV? =2*4.9eV ?…
玻尔理论成功的解释并预言了氢原子辐射 的电磁波的问题,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一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原 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这表明,低温气体 原子吸收的光,恰好就是这种原子在高温时发出的光。 因此吸收光谱中的暗谱线,也是原子的特征谱线。
太阳的光谱是吸收光谱。
4.光谱分析及应用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 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的物质的化学组 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二、光谱分类
1.发射光谱: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可分为两类:连续光谱和明线光谱。
2.吸收光谱:
特点:在连续光谱上 缺失了某些成份的光
成因: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 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 生的光谱,叫做吸收光谱。
3.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的对应关系:
(1)检测半导体材料硅和锗等的纯度
(2)发现新元素
(3)利用光谱分析可以研究天体的物质成分
(4)利用光谱分析可以研究原子结构
反馈练习
关于光谱和光谱分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日光灯产生的光谱是连续光谱 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上缺少与这些暗线相对 应的元素 C.我们能通过光谱分析鉴别月球的物质成份 D.连续光谱是不能用来作光谱分析的
著名的 粒子散射实验
四、经典的电磁理论的困难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去推 断,在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带有电 荷,运动中要辐射电磁波,电子 损失了能量,其轨道半径不断缩 小,最终落在原子核上.由于电 子轨道的变化是连续的,辐射电 磁波的频率也会连续变化.
事实上,原子 是稳定的,辐射电 磁波的频率也只是 某些确定的值.
玻
3、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之中具有不
尔
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
量子化的。
玻尔理论的基本假设
现象:氢原子光谱是分立(线状)的,原子是稳定的. 设想:原子内部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核模型基础 上,结合普朗克量子假设和原子光谱的分立性,提 出假设:
能量量子化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 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 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rn n2r1
氢 原 子
En
1 n2
E1
能 级
n1,2,3
高能级
∞
12 .8eV 45 12 .1eV 3
10 .2eV 2
n
0eV 1
低能级
氢原子能级结构
普丰德系
布喇开系
帕邢系
巴耳末
吸
放
收
出
能
能
量
量
赖曼系
以无穷远处为参考位置
0 eV -0.54eV -0.85eV -1.51eV -3.4eV
氢原子的能级
能级: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就叫做它的能级 基态:在正常状态下,氢原子处于最低的能级E1
(n=1),这个最低能级对应的定态称为基态。 激发态:当电子受到外界激发时,可从基态迁到较
高的能级E2,E3…上,这些能级对应的定态 称为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向较低的能级跃 迁,跃迁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光子的形色向外辐射,这就 是氢原子发光的现象。原子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 级间的能量差。
En
-13.6eV
例题:用12.75eV的光子照射一群基态的氢原子。(1)试确定 氢原子所能达到的能级; (2) 所处能级自发地向较低的能级 跃迁的过程中,最多可放出多少条频率不同的光谱线?
解:(1) E n = E 1 1.7 2 5 0 .8e 5V
En
E1 n2
n E1 13.6 4 En 0.85
E4n E2 11 42.3 60.8e5V
(2)6条
n=4
n=4
n=3 n=2 n=1
反馈练习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 的轨道过程中 ( D )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 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大
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 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也减小
基态:在正常状态下,氢原子处于最低的能级E1 (n=1),这个最低能级对应的定态称为基态。
激发态:当电子受到外界激发时,可从基态迁到较 高的能级E2,E3…上,这些能级对应的定态 称为激发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向较低的能 级跃迁,跃迁时释放出来的能量以光子的形色向外辐 射,这就是氢原子发光的现象。原子辐射出的光子的 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 电势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大
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 电势能增大,原子的能量增加
夫兰克—赫兹实验
历史背景及意义: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 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将普朗克量子假说 运用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与经典理论相违背的两 个重要概念:原子定态能级和能级跃迁概念。电子在能级 之间跃迁时伴随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电磁波频率的大小 取决于原子所处两定态能级间的能量差。随着英国物理学 家埃万斯对光谱的研究,玻尔理论被确立。但是任何重要 的物理规律都必须得到至少两种独立的实验方法的验证。 随后,在1914年,德国科学家夫兰克和他的助手赫兹采用 电子与稀薄气体中原子碰撞的方法(与光谱研究相独立), 简单而巧妙地直接证实了原子能级的存在,从而为玻尔原 子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因此回路中的电流依赖于电子运动到栅极后的能量。
(1)调节UGK两端电压,回路中电流将增加。(单调关系) (2)容器内充满气体又如何?
300 实验结果: 200 100
获得 1925 年诺 贝尔 物理 学奖
热阴极
栅极
汞 蒸G P K气
接受极 A
V
0
5
10 (V)15
(2)V=4.9v后,
(1) 改变V,V , Ek , I ,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 的原子模型
复习回顾
1、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并测出其荷质比。 2、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
早在17世纪,牛顿就发现了日光通过三 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一、什么是光谱?
光谱,全称是光学频谱,是复色光通过色散 系统(如光栅、棱镜)进行分光后,依照光 的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次排列形成的图 案。
在解决核外电子的运动时 成功引入了量子化的观念
同时又应用了“轨 道”等经典概念和 有关牛顿力学规律
除了氢原子光谱外,在解决 其他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电子在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 概率——电子云
玻尔理论解决了原子的稳定性和辐 射的频率条件问题,把原子结构的理 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三、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氢原子是最简单的原子,其光谱也最简单。
红
绿
巴末耳(瑞士中学数学老师)的研究
巴耳末公式
N > 6 的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大部分在紫外区,看不见)
-1
巴耳末系 人们把一系列符合巴耳末公式的光谱线统称为巴耳末系
适用区域: 可见光区、紫外线区
氢原子光谱的其他线系
紫
外 线
莱曼线系
区
1
R
1 12
1 n2
n2, 3,4,
红 外 帕邢系 区
1
R
1 32
1 n2
n4,5,6,
还 有 三
布喇开系
1
R
1 42
1 n2
n5,6,7,
个 线 系
普丰特系
1
R
1 52
1 n2
n6,7, 8,
四、经典的电磁理论的困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叩开了微观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大 门,物理学家根据研究提出了关于原子结构的各 种模型,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 实验现象,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但是与经典的 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