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议越南槟榔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议越南槟榔文化
张飞
摘要越南人与槟榔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它们视吃槟榔为越南第一风俗,凡待客、祭祀、婚丧嫁娶等
都离不开槟榔,槟榔果给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色
彩,成为越南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通过对
槟榔的深切探讨,不仅能够对越南那个古老的民族吃槟
榔的风俗有个全面了解,对了解槟榔背后的文化内涵也
大有帮忙。

关键词槟榔风俗文化意义
槟榔的原产地在东南亚,属棕榈科,夏初开花,暮秋收果。

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之一,越南人对槟榔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常将其栽种于房前屋后,以采其果食之。

他们将槟榔果切成小片,与白灰(或蚌灰)等用蒌叶卷起来放入嘴里咀嚼,然后咽下血红色
的汁液,将残渣吐出。

三样东西一经混合,当即会发生化学反映,
具有一股辛辣味和芳香味。

吃槟榔多为女性,有的成天不断地嚼,久而久之牙齿会被染成黑色,妇女以此为美。

槟榔虽小,但它不仅有药用价值,还具有社交意义和其他特殊含义。

本文从民间传奇、民族风俗及槟榔所伴随的文化等角度入手,揭露槟榔深层次
的文化内涵。

一、槟榔与传奇
一个美好的传奇源自一个古老的风俗,反之一个古老的习俗往往伴随着一个美好的传奇。

越南人吃槟榔的风俗也一样伴随着
一个令人难忘的、催人泪下的传奇:传奇雄王时期,有高姓俩兄弟长得十分相似,父母去世得早,兄弟俩从小相依为命,后来双双来到一刘姓师父家拜师学艺。

刘姓师父有一名漂亮的女儿,看见高姓兄弟长得英俊,便产生倾心之心。

父母将姑娘许配给了哥哥后,高姓兄弟俩的情感愈来愈疏远。

一天兄弟俩外出挖地回来,当弟弟走进家门时,不料嫂子从内室跑出来将其牢牢抱住。

哥哥见此情景,以为两人有情成心,从此哥哥对弟弟加倍冷淡。

一天趁哥嫂外出之际,弟弟便离家出走,他走到一条深溪边,化成了
一块巨石。

后来哥哥回抵家中不见弟弟,于是出门寻觅。

最后哥哥来到那条水流滔滔的深溪边,化成了一棵树。

妻子不见丈夫回来,也离家去寻觅。

她也来到那条深邃的溪流边,化成了一株攀生植物,牢牢地缠绕在那棵树上。

一天雄王通过此地,有人把那个动人的故事讲给雄王听并引雄王前去探视。

雄王来到巨石旁看了看,然后吩咐侍从试将攀生植物的叶子和树的果实放在一路研磨,观其反映,这时当即有一股辛辣味扑鼻而来,放入口中咀嚼那么感觉芳香可口,将汁液吐在石块上那么觉察其慢慢变成了血红色。

后来本地人把那棵树称为槟榔树,其果实称为槟榔果,把那株攀生植物称为“蒌”,把用火烧得松散的石头称为白灰。

依照槟榔的传奇,从雄王时期,也确实是原始时期古越人就兴起了吃槟榔的风俗。

而且自那以后,人们广种槟榔树,从南至北,从城镇到乡村,处处可见槟榔树的身影,槟榔果渐渐成为人们日常交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食物。

二、槟榔与风俗
风俗,确实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社会适应。

它尽管不具有法律性,可是却往往具有类似于法律的性质。

很多风俗都是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越南人吃槟榔的风俗带着浓厚的越南民族色彩,明确表现了生活在越南从北至南狭长的土地上各民族群体古代和现代文化的生活特点。

槟榔有药用价值。

嚼槟榔可清除口臭、牢固牙齿。

因有蚌灰,故可避免龋齿。

饭后人们常常嚼上一片槟榔以除口腥。

槟榔的纤维可清除卡在齿缝中的食物,因此嚼槟榔还可清洁口腔。

槟榔由此成为越南人民常常挂在嘴边的食物。

在越南,槟榔果像传统的肉棕和糍粑一样深切到了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越南人民喜爱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食物。

槟榔虽小,但吃起来却有很多讲究。

第一是有一套齐全的食具。

从灰瓶到灰刀、灰棍一样都不可少。

灰瓶形状小巧新颖,有把,用于装盛蚌灰。

灰瓶仍是家庭中女主人权利的象征。

当新娘走进丈夫家门时,婆婆便会提着灰瓶到邻居家中,意思是让邻里明白婆婆要让权给媳妇了。

灰棍常以硬竹制成,一头尖一头圆,圆的一头用于调搅石灰,尖的一头用于卷槟榔。

灰刀十分锋利,用于切、割、卷槟榔。

它像一般刀一样有刀柄,但刀柄为细铁棍制成,形如筷子,结尾扳弯便于手握,也用来替代灰棍的圆头。

灰棍和灰刀平常插放于灰瓶内。

在老一辈留下来的“家产”中常会有盛槟榔用的筒形小铜盅。

平常铜盅内摆放上数个槟榔,一沓蒌叶,些许树皮(或树根),一把槟榔刀,一个灰瓶,有时还放上一包京烟供嚼槟榔者享用。

当有宾客时,女主人会将铜盅与茶壶、京烟斗一路摆放于宾主之间招待客人。

在铜盅旁还放上槟榔盒。

槟榔盒常以油朱贴金木或磨漆木制成。

在比较富裕的家庭,槟榔盒那么漆成红木色,有的还嵌上贝壳。

槟榔盒分为盒身、盒盖和槟榔盘三部份。

槟榔盒内任何时候都摆放着灰瓶和槟榔臼。

槟榔臼要紧供已经“瘪嘴”但仍对槟榔有瘾的老人捣槟榔用。

槟榔果的挑选也很讲究。

购买新鲜槟榔果时要挑选果核个头一样大、颜色鲜艳,且看上去像琥珀,吃起来不太老、太硬,也不太嫩的槟榔。

购买干槟榔果时那么要挑选果核饱满、略沾壳、呈棕色、形如豆,果肉像花瓣一样翘起围裹着果核的豆子槟榔。

豆子槟榔是擅长切、晒槟榔果的家庭妇女和姑娘们的杰作。

许多家庭妇女和姑娘还在新鲜槟榔果上刻上花朵和星星,然后再将其晾晒干。

招待客人用的槟榔果,有的已被主人从槟榔枝上割下来,切成了片。

有的那么整串原封未动摆放在客人眼前,看上去十分新颖、可口,就像在邀请客人吃槟榔。

切、卷槟榔是一门艺术,既考人又费时。

通常一个槟榔果切成六瓣,要将其均匀地切开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

卷槟榔片那么更难,但是这才能显示落发庭妇女和姑娘们“打整”槟榔的才能。

槟榔片能够卷成许多形状,但最难卷的是两头各有两只小叶片往上翘起,其形如凤凰展翅飞翔的凤翅槟榔片,卷槟榔片的功夫到不抵家,要看可否卷好这种槟榔片。

吃槟榔时除槟榔片、蒌叶、蚌灰和京烟外,还不能少了树皮(或树根)。

要挑选红砖色的树皮(或树根),莲皮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上等树皮,嚼起来有一股浓香味。

切削树皮(或树根)要十分警惕,要使树皮(或树根)的颜色渐渐从深红色显露出淡红色。

槟榔片、蒌叶、蚌灰、树皮(或树根)整齐地摆放在槟榔盘中。

蚌灰的白色与蒌叶的绿色和树皮(或树根)的红色形成和协的色调,使得客人无法抵御槟榔的诱惑。

嚼槟榔也有必然的讲究。

尤其是妇女,要设法使嘴唇染成一圈暗红色,看上去就像沿嘴唇绲过的一道线,槟榔汁液巴在嘴唇上,红得像胭脂。

因槟榔片上抹了些许蚌灰,人们咽下汁液后,会感到全身发烧,精神奋振,思路敏捷,话也多起来,因此越南人把槟榔视为话头。

吃过槟榔就有了交谈的话题,彼此沟通也就
容易多了。

年轻姑娘吃过槟榔后会脸颊泛红,双眼泛光,加上双唇被槟榔汁液染成暗红色,看上去就像化过妆一样,显得楚楚动人。

请客人吃槟榔也不能随意。

越南是礼仪之邦,越南人从古至今十分注重礼仪,不管是在正规场合,仍是在一样情形下,都不能忽略礼仪。

在繁多的礼仪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确实是尊重长辈,这种尊重也体此刻吃槟榔上。

主人在请客人吃槟榔时必需从长辈请起,先长后幼,要十分礼貌、恭顺地用双手将槟榔盘端起送至被请者眼前,待一一请过以后,方能将槟榔盘放下。

若是缺乏这一程序,就会有不礼貌、不行客之嫌,从而遭人鄙视。

越南人请客人吃槟榔的礼俗尽管因人而别,因环境而异,但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可不能让人产生轻薄、不尊重的感觉,而只会让人感觉亲切和温暖,像槟榔的香味一样浓郁、绵长,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槟榔的传奇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三、槟榔所伴随的文化意义
越南人吃槟榔不仅是为了防病、治病,还伴随着许多文化意义。

办丧事、祭祀先人时人们常常以整串槟榔作为供祭品;乡饮(农村祭祀终止后吃集体饭)时要按地位尊卑分吃槟榔,有时会因缺少了一片槟榔而致使不和乃至引发官司;婚嫁宴请宾客时男方家要事前送给女方家数千只槟榔以招待宾客;逢年过节和平常接待客人也要摆上一盘槟榔。

许多人还以槟榔作为馈赠佳品,人际交住、走亲探友、求人办事送礼时常以槟榔为重,出远门回来送给亲友老友一串黄灿灿的槟榔果比什么都显宝贵。

商人们吃了对方的槟榔就要彼此关照、彼此留体面,不该说的就不说,因此越南有句俗话,叫“M iếng trầu l àđầu thuốc câm.”(“槟榔是哑药引子”)。

在日常生活中槟榔是与仇人化解恩怨、化干戈为玉帛的良方,与生人相识、成为朋友的桥梁,与熟人增进友谊、增进了解
的纽带。

槟榔仍是越南人民传统的婚姻信物,当小伙子向姑娘求婚时,通常要带上一只槟榔送给女方,若是女方收下即表示同意,拒绝那么表示不肯意。

家人在给亲友老友发送成婚请柬的时候也不忘送上一只卷成凤翅的槟榔。

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尤其是农村仍盛行不衰。

另外,在越南人家中做客常会碰到如此令人难忘和感动的情景:当某位姑娘看中某位小伙子时,姑娘会十分深情地用白晰滑腻的手指轻轻地将蒌叶、槟榔片、树皮撮取递与小伙子,并温柔而甜蜜地说道:“Trầu n ày ăn thật l à say, d ùmặn d ùnh ạt, d ù cay d ù nồng. D ù chẳng nên đạo vợ chồng, xơi dăm ba miếng cho l òng nhớthương.”(“此槟榔能让人陶醉,尽管其味或咸或淡,或辣或浓。

尽管其不能使咱成为夫妻,君吃上几片让咱彼此心中想念……”)。

或说:“Tiện tay đưa một miếng trầu, chẳng ăn, cầm lấy cho nhau bằng l òng.”(“顺手送上一片槟榔,如君不吃,就请收下让彼其中意”)。

试问,姑娘如此做,叫小伙子怎么忍心拒绝呢?越南民间常常如此称赞槟榔带给情侣们的浓浓情义:“Đêm khuya thiếp mới h ỏi ch àng, Cau khô ăn với trầu v àng xứng không?”(“夜深妾方问郎君,干槟黄蒌同食相称否?”)或“Yêu nhau cau s áu bổ ba, Gh ét nhau cau s áu bổmười.”(“相爱那么将本应切成六瓣的槟榔切成三瓣,相恨那么将本应切成六瓣的槟榔切成十瓣”)。

四、终止语
吃槟榔的风俗陪伴着越南民族从远古走到了今天,曾深切至越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越南人民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和越南风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份,给越南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留给了越南人民许多美好的回忆。

尽管随着时刻的推移和时期的变迁,越南境内的槟榔树已不像之前那样到处可见,越南人吃槟榔的现象也不如过去那么普遍,而且有的地址栽种槟榔树的目的
主若是为了采其花以供人观赏,而再也不是像过去那样养其果以食之了。

但它毕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风俗,因此被一部份地域和一部份人专门好地沿袭了下来。

当你漫步于越南大街小巷和乡村小道时,仍不时会发觉津津有趣地嚼着槟榔从你身旁匆匆走过的越南中老年妇女。

槟榔如此深受越南人民的喜爱,不仅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药用价值,还在于人们所给予它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加详,俞培玲.《越南》.北京:今世世界出版社.1998.
[2] 利国,徐绍利.《越南民族》.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 李树藩,王德林.《最新各国概况》.辽宁:长春出版社.1997.
[4] 钟敬文.《风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5] 酸映.《越南风俗》(越文版).同塔:综合出版社.1998.
[6] 黄进就.《越南民间故事评析》(越文版).河内:教育出版社.1998.
[7] 越南教育-培训部编.《文学》-6-第二册(越文版)..
[8] 陈白腾.《越南历史画册》第2册(越文版).胡志明市:青年出版社.1998.
[9] 黄批.《越南词典》(越文版).河内: 岘港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