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故事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据前往大生纱厂查验的候补道林志道致刘坤一的禀文,官机合同的原件存江 南筹防局,沈燮均和高清建议林志道,把点验的官机清单交给江南筹防局,再与合 同原单逐项对比。
大生纱厂是否借到、何时借到官机合同,或者江南筹防局是否替大生纱厂核对 缺损情况,没有史料说明。但大生档案里确实保存着这份官机合同的抄件,张謇在 首页上批注“存沪帐房备查”,说明最终大生纱厂取得合同的复本。通过核对官机 合同,一方面避免机器的缺少,另一方面也验证锈损机器的数量,作为向官府获取 补偿的依据。
“为通州民生计, 亦即为中国利源 计”
明确规范大生纱厂总理(厂长) 和各董事(分管业务的负责人) 的权职,员工薪水的标准,余利 的分配等。
企业愿景
企业制度
确定了大生纱厂档案管理的负责人是银钱帐目董事: “入储卖纱之款,出供买花之款,备给工料,备支杂务,筹 调汇画,稽查报单,考核用度,管理股票、公文、函牍,接 应宾客,银钱帐目董事之事也”。还需在每年年底“另刊帐 略,分别咨商务局寄各股东”。
01
“大生纱厂档案”的世界遗产之旅
大生纱厂档案现代价值
“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载体为纸质,包括手 稿、账册、地图等。大生纱厂的账册事无巨细,均记录在案,足 可反映中国传统记账方式的全面与精细。其中,每日、每周、每 月核校的圆戳印记,反映大生纱厂工作流程严谨有序;账册中的 草码为中国传统记账方式;部分账册封面或空白页写有“堆金积 玉”“余地生金”,反映讳忌“亏空”、憧憬金玉满堂的传统簿 记文化。
大生纱厂的股票
张謇
01
记“大生纱厂档案”的世界遗产之旅
张謇的档案意识,决定了大生纱厂,乃至后来的大生系统单位档案积累、保管的意识和水平。 档案意识,是人们对档案价值的认识,由此引发对档案的积累、保管和利用的行为。档案意识实质是权利意 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自觉。
大生纱厂最早的有关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现在张謇起草于1897年、定稿于1899年10月的《厂约》中。
张謇留存的文书集馆阁体、行草、行楷等于一体,尽显中国传统 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传达出社会精英的主流审美取向。档案中 的股票、厂房设计图纸,彰显工业美学的风格。
张謇当年为纱厂取名时,想到的是《周易》中“天地之大德曰 生”,故名大生纱厂,他汲取西方经济管理经验,在企业实践中 构建出具有超越时代特性的经济管理架构,又以创新与福泽社会, 诠释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03
劳动者档案丢失后如何主张赔偿?
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宁夏某集团公司赔偿杨某养 老保险损失30000元、医疗保险损失3232.38元、 交通费5000元及精神损失20000元并判令宁夏某 集团公司自2010年起每年参照宁夏社会平均工资 的2%赔偿杨某医疗保险损失至杨某死亡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事档案被原单位丢失后当 事人起诉原用人单位补办人事档案并赔偿经济损 失是否受理的复函》(〔2004〕民立他字第47号)
03
劳动者档案丢失后如何主张赔偿?
杨某于1961年被分配到原宁夏某机厂工作。 1986年夏,杨某因所学专业不对口,外出联系工作未果,后迁居北京至今。 1986年11月,原宁夏某机厂与原宁夏某机床厂合并成立原宁夏某制造厂。因杨某一直未回厂工作,原 宁夏某制造厂于1987年9月10日对杨某作出除名决定,但未给杨某送达除名决定的相关手续。 2004年原宁夏某制造厂改制为宁夏某集团公司。 2007年4月28日,杨某从宁夏某集团公司办公室复印了原宁夏某制造厂于1987年9月10日作出的《对杨 某旷工的处理决定》。杨某回北京后未再就业,其户籍尚在宁夏银川市。在这期间,杨某未办理过各项社 会保险。2007年4月28日,杨某找宁夏某集团公司办理社会保险时得知自己的职工档案被丢失。故诉至法 院,请求判令宁夏某集团公司向其赔偿: 1.1987年9月至1999年9月共12年的工资损失50970元;2.1999年10月至2009年10月的养老保险损失 96971元(161619元×60%)、医疗保险损失3232.38元(161619元×2%);3.从2010年起每年参照宁夏 社会平均工资的62%赔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损失至其死亡止;4.丢失档案赔偿精神损失费10万元;5.赔 偿交通费5000元。
02
穿越战火竭力保全档案 成功索赔诠释央企责任
此次国际债权索赔事件中, 从战火中抢救回来的档案资 料,系中建总公司对伊方索 赔的重要证据,直接决定了 索赔能否成功,以及索赔金 额的多少。
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驻伊拉克经理部修建的辛 迪亚水利枢纽工程等50多个项目资料未能随同经理部撤退运至国内,资料涉 及经济合同额100多亿
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性的特质,从而具备参 考和凭证价值。大生纱厂保存的这些档案,既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也维护了企业的权益。
大生沙厂使用的亨利织机
“既是买卖,应订契约。一切交涉事例,载明约内。”
1899年5月23日开车前,大生纱厂禀请南洋大臣刘坤一,要求派员到大生纱厂 实地查验官机的破损情况。同时请江宁商务局的崔鼎,把瑞记洋行、地亚士洋行在 湖北承办这批纺纱机器的原合同拿到大生纱厂来,用合同上的机器清单与实物核对。
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正是依靠高度的档案意识和明确的档案管理制度,1899年11月17日,张謇在致刘坤一《承办通州纱厂节略》 中,全面报告大生纱厂从1895年筹办到1899年开车的44个月艰苦历程后,张謇自信地说:“以上各节,皆有 公牍私函可据,撮要备采”,所有汇报的内容,都有据可循,都是从档案摘要而来。
感谢倾听
明确答复:“保存档案的企事业单位, 违反关于妥善保存档案的法律规定, 丢失他人档案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 事责任。档案关系人起诉请求补办档 案、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
民事案件受理。”
06
私藏档案受处罚
湖南省江滨机器厂前不久前对一名私藏档案的工程师作出了行政处分和罚款的处理决定。工程 师范某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厂龄的老同志,人快退休了,却办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近半年来,范某将 本厂主导产品的铸造、理化技术资料和盖有“机密级”的图纸和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等档案资料私藏, 并准备分批带出厂变为己有,以便退休后有条“后路”。在其将档案资料带出厂区时,被门岗截获。
范某私藏的档案和技术文件材料,一部分是范某向厂档案室借阅后久拖不还的,一部分是应当归 档而范某拒不归档,长期放在个人手中,还有的是从生产现场拿取的。范某私藏的是该厂的拳头产品 的档案,打算据为己有并在退休后利用这些产品图纸的工艺技术为外厂提供技术服务牟利。他这样做 违反了《档案法》,严重地损害了本厂的利益,因此,受到了厂里给予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
因为1893年瑞记洋行、地亚士洋行承办纱机合同规定:“全厂机器备齐,零用 物件配足六个月用,不得短少”;“如机器物料照来单有短少损坏,均由瑞记等行 认赔”。后来根据现场勘察,以及通过与负责指导机器装配的汤姆斯的交流,张謇 在10月19日给刘坤一的咨呈中认为:“似此项分领之机,因锈损而缺,非原单所 缺。”至于应该添配的机件,先由大生纱厂垫办。
1992年战争局势略有缓和,公司于4月29日成立伊拉克债权索赔工作组, 并在此后的10余年间,6次冒着生命危险,赴伊拉克转移档案;数十年如一 日,重新整理、编辑35卷7000页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并根据国际法律规则, 合计利用档案资料编制索赔方案向伊方主张债权索。
2010年4月1日,中伊双方在北京签署《中伊双边债务重组协议》,标志 着伊拉克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最终解决。根据该协议及其相关处理方案, 中建总公司为国家追回经济赔偿3.8亿美元,基本收回中建总公司对伊索赔 的债权本金;伊拉克国内债务经过债务重组后,为中建总公司挽回经济损失 9亿美元。
档案实例故事
A R C HI V E S
01
“大生纱厂档案”的世界遗产之旅
2022年,由国家档案局选送的“南通大生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 录》,“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记载了大生纱厂初创阶段企业经 营的历程,是中国早期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珍贵档案。
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共205卷,记录了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 反映了张謇从一位传统士绅到一个领时代风气的企业家的转变,也揭示了大生纱 厂规范管理、遵循商业规则经营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