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上人教《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杨昌珍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主备人:杨昌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发生了什么样的
故事?请同学们翻开书93页自由地朗读课文,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吧,注意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清句子,听明白了吗?那就开始读吧。
三、检查初读情况。
1、都读好了吗?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生答:大地震)从哪儿看出的?(生反馈: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
2、师:“30万、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痛伤害。
请再读这句话(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
3、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生反馈: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
4、师:那昔日欢声笑语的校园已变成了废墟,这就是地震给我们造成的惨烈对比。
杨老师这里收集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后的图片,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出示图1,并说高高空跨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图2,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硬生生难腰砸断;图3,消防队长望着豪华的商业间成了一片片瓦砾,却束手无策;图4,地震过后引发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一线希望;图5,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已变成了这个模样。
5、地震过后的洛杉矶遭到巨大的破坏,变的得如此荒凉,
这样的地方就叫做——出示幻灯片:废墟,在刚才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爆炸),还看到了一片又一片的(瓦砾);还有这样一个生子,谁来读读——(砸),生齐读(砸)6、在这场大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说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这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7、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其实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板书:了不起
父亲
儿子)
四、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那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开始吧。
2、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读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
起。
我们一处处来看。
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的回答是这样的三句话。
(课件出示:1、:“谁愿意帮助我?”;2、:“你是不是来帮助我?”;3、“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4、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2、急切3、崩溃
)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5、当有人劝他时,他是恳求地问——
6、消防队长劝他时,他急切地问——
7、警察来劝他时,他是崩溃地问——
8、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震情这样厉害,你为什么不离开?那其实是父亲对儿子的一句——承诺。
(出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9、这句话你们能理解吗?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
会跟你在一起!”
10、当人们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11、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12、一句承诺,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13、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出示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4、同学们,让我们看看这个句子:他挖了8小时,??在这36小时中,他不可能只做了“挖”这一个动作吧?还可能做些什么?可作者就写了一个“挖”字,从这个“挖”字你体会到什么?
15、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却有无穷的内涵,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让我们定格于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再读句子。
16、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要罗列时间的进程?
17、读得这么缓慢与低沉,是为了什么啊?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读得越来越弱,是为什么啊?还有不同的读法?
18、虽然是简简单单的四个词,却读出了不同的理解,也许
会发生余震,也许会
,但父亲(读,他挖了??)
19、也许他会挖到别人的尸体,可父亲还是(读,他挖了??)
20、是什么支撑着父亲挖了36个小时?“挖”又让我们读到了如山的父爱。
21、36小时过去了,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位父亲,读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3、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4、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是一对
了不起的父与子。
)
六、小练笔:
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