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常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月12日在常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文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常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常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历史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同舟共济,团结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五年来,全市经济总量翻了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000元(3850美元,预计数,下同),德山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连续两年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实现了100%的乡镇和8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湘商大会,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的五年。

地区生产总值在2008年跨上千亿台阶,2010年达到1450亿元,年均增长13.5%,比前一个五年快2.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6.3︰40.2︰33.5调整为19.1︰46.8︰34.1。

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

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

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进一步突显,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234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棉油猪鱼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增长,标准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日趋活跃。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条件加快完善的五年。

城镇承载能力大为提高。

市本级城建融资累计超过200亿元,市城区规模空前的扩容提质工程全面铺开,基本形成了100平方公里城市路网骨架,建成区面积由58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人口由58万增加到70万。

石门县城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安乡县城、桃源县城获国家卫生县城称号,武陵区成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城镇化率由33.2%提高到39.5%。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85亿元,重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病险水库221座,培修加固一线防洪大堤55公里,配套改造大中型灌区8处,疏浚渠道2万多公里,改造中低产田85万亩,新建沼气池12万个,完成了第一、二轮电网改造,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全省领先。

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为加强。

常张、常吉高速建成通车,新建
改造国省干线公路490公里,汉寿沅水大桥、安乡夹夹大桥等桥梁工程竣工;建成了皂市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和石门电厂二期、长常天然气管线等工程,完成数字电视建设,配套提升了通信网络。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市县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实施,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制度改革有力推进。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组建了城建投、经建投、交通投、水利投等投融资公司,融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引进银行机构实现零的突破,交通银行、长沙银行、兴业银行落户常德。

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

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交通体制、城市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改革顺利实施。

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的成绩。

累计到位外资10.4亿美元,年均增长15.9%,引进内资929亿元,年均增长19.5%,引进新上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241个。

与6个国内外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

我市成为国家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

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分别是2005年的1.6倍和1.7倍。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3.9平方米提高到35.6平方米。

累计投入资金110亿元,连续五年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了一批就业、就学、就医、出行、住房等民生问题。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
就业19.1万人次。

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由128.8万人次增加到333万人次,累计支付社会保险金132亿元。

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1045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

城镇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逐年扩面提标,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2.1亿元。

解决了1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全面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1号议案和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号议案,加速解决城乡贫困人口住房困难问题,加强和改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累计竣工廉租房59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5400万元,新建农村安居房1.65万户,新建改建乡镇敬老院209所,集中供养人员达到1.03万人。

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帮助1878户专业捕捞渔民上岸定居和进行危房改造,3436名渔民纳入城乡低保。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的五年。

从2006年开始,全面启动生态市创建工作。

推进城市水系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稳定。

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小Ⅰ型以上水库全部禁止投肥养鱼,压减珍珠养殖面积12.7万亩,禁控水域水质明显好转。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先后组织实施了造纸、砖瓦、苎麻、水泥等行业的专项整治,“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耕地保护得到加强,连续五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地质灾害防治成效显著。

抓好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由43%提高到46%。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

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市财政累计投入科技三项经费6275万元,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81项,专利授权量达1748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教育强市战略深入实施。

“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学前教育得到重视,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发展加快。

投入11.4亿元,改造中小学校舍69.6万平方米,建成合格学校354所,启动了市城区教育文化科技园区建设。

“普九”债务基本化解,城乡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投入10亿元,改造扩建了9家人民医院、7家中医院、9个疾控中心,建设改造了222个乡镇卫生院、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2149个村卫生室。

取得了防控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特大传染病的胜利。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4.2%,农民群众累计得到医疗补助12亿元。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安乡、武陵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文化名城建设扎实推进。

建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文化惠民重点工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

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阵地建设和优质服务,实行生育政策与全省并轨,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模范市。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良好成绩。

移民安置和
救灾扶贫工作力度加大。

人民防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提高,军政军民关系和谐融洽,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气象、地震、档案、对台、老龄、方志、残联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民主法制不断加强的五年。

坚持依法行政,组织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和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五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137件,政协委员提案1824件。

高度重视网络民意,建立市民网上诉求快速处理机制。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管理,实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力度,处理了一批违法违纪人员。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成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积极稳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加强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提升。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重点领域和高危行业的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五年的跨越发展和巨大变化,常德人民完全有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这一年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十一五”的结果。

我们自加压力,不敢懈怠,奋力在区域竞相发展大潮中争位置,在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上挑重担,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快速增长。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

一年来,我们始终抓住不放的是:
1、把加强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市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多次带队赴省进京、汇报衔接,多次开展专题调度、排忧解难,多次组织现场交流、考核结账,全市项目开发、项目争取、项目建设的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4亿元,超过“十一五”总投资的三分之一,增幅居全省第二位。

18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8亿元。

东常、岳常、常安三条高速公路完成了工程量的58%,张公庙至临澧等10条国省干线公路加快建设,石长铁路增建二线顺利推进,安乡紫金渡至澧县小渡口公路竣工通车。

海螺水泥二期、南方水泥一期、临澧凯元纺织、湖南运达机械等19个亿元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三一重工常德工业园、中联重科汉寿工业园、桃源水电站、创元铝业深加
工等123个亿元工业项目顺利实施。

整治病险水库110座,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6处。

市城区紫缘路桥、柳叶大道等26条主次干道新建改造顺利完成,沅江西大桥、金丹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安置公寓楼58万平方米。

新建改造市城区农贸市场12个,市一中医院扩建、白马湖中学、县市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进展顺利。

加强了“十二五”重大项目前期开发工作,开发储备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800个,初步衔接有311个项目纳入省“十二五”规划,其中单列117个,占全省单列项目的十分之一以上。

2、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作为富民强市的主要任务。

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

集中力量加快园区建设,引进新上重大工业项目,培育产业集群,打造旗舰企业,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突破一千户,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增速达到37%。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百亿工业园区,西洞庭食品工业园规划建设力度加大,烟草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装备制造、食品产业突破150亿元,有色金属产业突破100亿元,新增陬福、古洞春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出台政策措施,加强标准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澧县葡萄、石门柑橘、桃源和石门茶叶、汉寿和安乡水产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规模扩大,津市藠果、汉寿甲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全市“三品”认证数量达到50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3家,带动农户31万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14
家。

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继续保持了市本级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安排资金1.23亿元,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700个,受益人口达到140万,硬化通乡通村公路1253公里,新解决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疏浚渠道7000公里,清淤山塘2万口。

去年,全市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是五年来最快的一年。

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的编制,中心城市2030年160平方公里、150万人口的总体规划顺利报批,在高端策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北部新城、西部新区、东城片区等控制性详规和一批专项规划。

全面展开了城市的扩容建设,市城区新开工城建项目40个,续建项目59个,竣工项目22个,完成投资46亿元,一批多年谋划的标志性城市公益工程顺利启动,“三馆三中心”建设加快,由国内顶尖专家和机构担纲设计的常德大剧院、会展中心、接待中心等项目开始实施。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推进控违拆违、园林绿化、小街小巷整建、敞开式小区改造,加强网吧、夜市的管理。

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支持社区工作,完善社区功能。

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得到加强,县城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加快编制,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等基础建设有很大改观,市场秩序、卫生秩序、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见到成效,安乡黄山头、汉寿罐头嘴、石门维新、临澧新安等一批口子镇、重点镇建设水平提高。

大力发展服务业。

扶持文化创意、文化娱乐产业发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

积极推进旅游大市建设,桃花源景区体制调整
工作顺利推进,柳叶湖低碳生态旅游城项目开工建设,体育生态园正式营业。

商贸流通活跃,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发展较快,住房、通信、餐饮等消费持续旺盛。

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亿元,增长18.5%。

3、把化解瓶颈制约作为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

积极化解资金、用地、环境容量和人才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资金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投放,全市各类贷款余额达到484亿元,增长20%;发挥地方投融资公司作用,成功发行企业债券30亿元,市本级新增城建融资81.5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项目投资143.8亿元,增长19.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内外资金235亿元,增长6.5%;市财鑫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新增担保贷款10亿元。

用地方面,用好用活国家土地政策,调整修编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全市获批新增建设用地1.6万亩,是省里年初计划的2.2倍,较好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环境容量方面,在我市高能耗企业相对较多,减排基数相对较小,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积极争取省里支持,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监管措施,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人才方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4、把维护民生民利作为政府工作最根本的职责。

着力扩大社会就业。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6.7万人,
援助城乡就业困难对象就业3680人。

着力提高保障水平。

城镇职工五大保险新增参保14万人次,支付社会保险金36.5亿元。

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5元,达到16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0元,达到6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地区内住院报销比例由45%提高到54%;城镇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54.2%。

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9所。

在澧县、临澧、鼎城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着力解决住房困难。

各级财政投入4.2亿元,建设廉租房6219套,新增租赁补贴8195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793户。

着力帮扶困难群体。

继续开展市直改制企业社区解困工作,投入6800多万元,实施了29个解困项目。

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为优抚、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700万元。

在解决民生难题的同时,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加强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提高行政水平的一个理念、一个平台、一个机制。

坚持把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作为始终不渝的理念、创新进取的平台、政民互动的机制,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一年来,我们以开展“七项行动”为主要内容,巩固和提升了满意政府建设的工作成效。

开展重大决策阳光行动,加强决策调研,组织决策听证,推进了科学民主决策;开展行政裁量权规范行动,严格依法行政,市直行政执法单位都制定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开
展发展环境大整治行动和建设秩序治理行动,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开展行政审批提速行动,市级490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办事服务项目,取消和下放了329项,占到了67.1%;开展困难群众帮扶行动,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加强了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扩大网上公开范围,较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在政府工作中加强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坚持清正廉洁。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和工作成绩,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常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中央、省驻常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常德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常德的发展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主要在于: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从大局,真正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发展氛围;坚持把握大势、主动跟进,积极抢抓了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科学确立了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坚持做大总量、
蓄积能量,始终突出了项目建设的发展重心;坚持改善民生、增进民利,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对此,我们务必倍加珍惜,务必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政府工作与全市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工业产业层次较低,特别是带动力和支撑力强的重大工业项目不多;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城镇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县域经济比较薄弱,乡村基层运转还比较困难;资源环境制约比较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改善民生还做得不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与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一些地方和部门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查找原因,积极研究和采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发展水平。

二、“十二五”总体部署
“十二五”时期,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深刻认识时代的大势,准确把握常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积极应对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虽然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出现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并把信贷
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省里加快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这些对我们的发展总体上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我们现在还面临着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面临着国家发展转型和宏观调控的倒逼压力,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但常德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势头强劲,人民群众求富思进的愿望强烈,机遇要大于挑战,希望要大于困难。

当今中国,仍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的常德,正处在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赶上了这样的好时代,是非常幸运的,决不能辜负伟大的时代,决不能辜负重大的使命。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中央宏观政策走向,紧跟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坚持“发展质量优于全省、发展效益高于全省、发展速度快于全省”的目标不动摇,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和城乡建设,更加注重促进民生改善、促进公平正义、促进可持续发展,努力在建设现代常德、幸福家园的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十二五”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1、坚持转型发展。

把转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常德,推进信息服务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