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九中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阅读题共50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

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

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

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

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

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

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

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

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

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

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

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

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

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

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

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

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

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

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

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

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2、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

”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4分)
3、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0小题,24分)
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4.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使…侵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孰视之,自以为
..之往来,共其乏困
..不如 D.行李
6、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课文,若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
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
7.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逃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 —13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担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意,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9.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
铜。

C.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引申为饯
行和送别。

D. “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
的变调,声调悲凉。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
了凄凉悲凉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
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
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
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3分)

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

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chēng):巨野(今属山东)人。

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黄州,又
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①如缀:
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
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
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
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
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宾客受音乐感染同仇敌忾的画面。

(3)《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5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的3年时光,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的印迹。

②由于遭遇7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原本浩如烟海
....的洪湖再也没有“浪打浪”的美丽景色了,多种鱼类就此绝迹。

③劫匪闻风仓皇出逃,并在逃跑过程中先后抢劫了一辆宝马和一辆马自达,警察紧追不舍,
劫匪图穷匕见
....,跳入齐颈深的迈阿密河。

④碧波荡漾,画士“地滑过湖面,杨柳青青,三两黄鹂歌唱于枝头。

初到江南的诗人看到如
此美景,不假思索
....,脱口吟成一首七绝。

⑤虽然已是秋天,可在广东北部的连平县与龙川县之间的大山里,依然是夏日里的温度和湿
度,风华正茂
....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⑥公安部呼吁全社会共同抵制包括网络赌博在内的各类赌博活动,踊跃举报,无疑是“斩草
除根”,让网上赌博韬光养晦
....。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②⑤⑥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

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B.近年来,进口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在增加,但进口增加并不意味着国内大宗农产品出现供给短缺,主要是因为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造成的。

C.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劳动力竞争能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D.面对朝鲜半岛紧张的局势,中国政府日前紧急召见朝韩双方驻华大使,敦促双方保持克制,切忌不要采取过激行为使冲突进一步升级。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分)()
A.星期天,妈妈为了让小徐熟悉社会,特地叫他到市场买菜。

小徐到市场后问摊主:“大叔,买1千克土豆要多少人民币?”
B.阿明乘公交车去医院看病,他对车上的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身体不舒服,大家给我让个座吧!”
C.马医生的好友给他送来自己的字画,马医生说:“恭敬不如从命,你的墨宝我就全都收下了。


D.老师放在讲台上的书不见了,问阿勇看到没有,阿勇回答说:“你的书在哪儿我怎么知道呢?你问别人吧。


20.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情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⑥富于浪漫气息
A.①⑥④⑤③② B.⑤③②①⑥④ C.①④⑥⑤②③ D.⑤②③①④⑥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仿写.(2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面对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为开头,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低头族,你错过了眼与眼的交汇,茫茫人海中,难道就没有一种眼神值得你期待?那像童心一样纯洁的眼神,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牵挂;
低头族,你错过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教导和关怀,近期的“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较为关注的有:业务精湛,认真负责,善良正直,知错能改,上课能调节课堂气氛,和蔼可亲,尊重关心学生,耐心指导,处事公平,师生关系融洽,知识面广泛,作业布置不多,形象美好。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你较为关注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并结合你的学习生活,体验感知,写一篇记叙文。

选好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1、A E (3分)(对一个2分,对两个3分)(A 作者采用的不是以时空为序而是移步换景的手法。

E 作者对过去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并被眼前的嘈杂与躁动取代而倍感落寞。

2、(4分)悲:1、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

(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2、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

(2分)
喜:1、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2、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

(2分)
3、(4分)本文描写的井边的蓝衣少女主要作用是以动写静,表现小巷的幽雅与宁静,同时姑娘的影像出现又消失增加了小巷的虚幻感和历史的沧桑感。

(2分)戴望舒的诗歌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2分)
4、C
5、C 6 B 7、B 8、A 9、D 10. D 11. C(祖:临行祭路神) 12. D ("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 (每题2分) 13(6分)略14.A C(3分)(对一个2分,对两个3分)(解析:A、应为“拟人”手法; C、展现的是“寂寥、萧瑟”的景象)
15.(4分)①壮志难酬的惆怅:借天边鸿雁展翅高飞,表现自己屡遭贬谪、不能大展宏图的苦闷;②知音难觅的抑郁:“谁会凭栏意”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心志无人可诉的痛苦;③客居异乡的孤独:诗人赋异乡江南雨云以“恨”“愁”,足见心中郁积着深沉的愁闷。

16、(8分)(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7、C(2分)(②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形容对象错误③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本意露出来了。

望文生义。

④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使用正确。

⑤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用错对象。

⑥“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不合语境;)
18.C.(2分)(A.递进关系不当,应为“不仅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

B.“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D项,“切忌不要采取”不合逻辑,“切忌”意思是“千万不要”,和“不要”重复,删去“不要”。


19.C(2分)(A项,“千克”和“人民币”为专业术语,口语中不宜使用。

B项,阿明请求别人让座说的话很浮夸,不得体。

D项,反问句语气强烈,有失谦和。


20.D (2分) 21.示例:低头族,你错过了心与心的共舞,漫漫人生路,难道就没有一种声音值得你留恋?那像春风一般的絮语,也许会成为你一生的追求。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