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C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
1. (3分)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簌簌________ 赋闲________ 举箸________。
2. (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话剧《屈原》巧借历史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假抗日、真反共的投降卖国嘴脸。
B . “当代戏剧界第一才女”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是与《茶馆》《雷雨》齐名的经典剧作。
C . 《枣儿》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D .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所以,成功的剧本就等于是成功的戏剧。
3. (5分) (2018八上·杭州月考) 请根据下面的一则新闻材料,拟写新闻的标题。
(不超过20字)
中新网9月11日电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港铁于9月10日早上8点正式开售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车票,吸引大批香港市民购买。
港铁10日表示,首班由香港出发前往深圳北的车票已于中午前售器,截止至晚上8点已售出6457张车票,当中包括3571张车票在西九龙站内售出,其余则透过网上或电话途径售出。
在排队市民中,排头位的姓梁老人成功购得首发车票,他表示十分高兴,但购票流程比想象中慢,但他相信是由于职员未熟习环境及系统操作,可以理解。
他表示,与家人到深圳后会逛一逛,喝喝茶,并在同日下午1点回程返港。
梁先生还指出,提早几天到场登记并在10日大清早到场购票,全因认为高铁工程太宏伟,一定要“见识见识”及“拿头彩”。
另一位“铁路迷”赵先生则认为售票安排有很大改善空间。
他解释,自己经常在内地搭高铁,内地高铁站内的显示屏会显示每一车次的剩余票数,供乘客估计成功购票的机率,但香港高铁站仅以圆点显示相关车次是否售罄。
港铁车务总监刘天成10日先后在上午11点半及下午5点半会见媒体,称整体票务系统运作良好,但承认西地系统仍有待磨合,同事也有做得不足之处,需再熟悉票务事宜,希望未来能提供更好服务。
他表示,截止至下午5点30分,由西九龙站往深圳北的头班车车票已售罄,而由西九龙站往上海虹桥及广州南站的车票,则已分别售出60%及超40%。
4. (10分) (2019九上·韶关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心旷神怡,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
(《商山早行》)
(3)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美好愿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诗《行路难》(其一)用南朝时宗悫的典故,表现诗人壮志未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5.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 .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 . 是日更定矣(这)
D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 .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6. (21分) (2018七下·姜堰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①。
公之余
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②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无留牍(dú ):没有遗留下的公文。
牍:公文。
②长吏:地方最高的官员。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或阻之________
②民岂得活________
③即发谷与民________
④活万余人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去任之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杞人忧天》
B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C . 或阻之
D . 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父老沿途送之(在主谓间停顿)
②曾任范县令(在动宾间停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上有谴,我任之。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5)阅读文章,说说郑板桥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7. (15分) (2018八下·濮阳开学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
“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
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
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
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
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
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
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
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
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
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
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
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
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
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中划线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②读第⑤段,说出划线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8. (16分) (2017九上·虹口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①地球上有很多水,从外太空看,就好像是一个大水球。
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②我们先说一下水的形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合成一个水分子,二氧原子和氢原子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
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都有水,甚至星际尘埃物质也有水分子。
所以地球在形成之初,其本身乃至外国都有水的存在,不过可能是气态的。
③当然,在最初的时候,地球上的水并没有现在多,那么这些水主要来自哪里呢?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发布报告,宣布在小行星带靠近木星轨道的位置发现了彗星族群,他们推测这些彗星可能是地球上海洋水的来源。
④小行星开始形成的时候,在距离太阳2.7天文单位的地区,形成了一条温度低于水的凝结点线——雪线,在这条线之外形成的星子能够积累星际尘埃中的水分子,并凝结成冰。
在小行星带生成的彗星都在这条线之外。
这些彗星受到外国木星强大力场的影响,开始在太阳系游荡,一旦来到地球轨道附近就会被地球捕获,这样带来了大量的水。
由此这些彗星就成为影响地球水形成的主要因素了。
⑤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
首先提出这种观点的科学家托维利,他认为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地球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
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
这种通过太阳风形成的“宇宙水”以雨、雪的形式降落到地球上,成为地球上水的来源之一。
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了1.5吨这种“宇宙水”,在地球45亿年的历史中,形成67.5亿吨。
然而与先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1.3860x103亿吨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
⑥我们了解了这些水从哪里来的那么为何这些水到了地球就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呢?其关键在于星球表面的
温度。
在地球上温度通常在0—100摄氏度之间。
有的星球如金星,表面温度达到400多摄氏度,远远超过了水的沸点,所以没有液态;有的星球如火星,表面温度达到零下四五十摄氏度,低于水的冰点,即使有水也冰冻了,所以不会有很多液态水。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1)第④段中划线字“这条线”具体是指________。
(2)第⑤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水的来源。
(4)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5)以下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太阳系的行星、卫星、彗星和星际尘埃物质都有水。
B . 彗星将尘埃中的水分子凝结成冰,成为地球水的主要来源。
C . 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产生1.5吨太阳风形成的“宇宙水”。
D . 在宇宙中地球像一个水球,但并不是唯一有液态水的星球。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
9. (5分) (2017九上·巢湖月考)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一)进出时都需要开门或是关门,生活中到处存在着门,有形的门,无形的门……门的内涵不同,引发的故事和感想也不同。
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
(二)题目:《那也是一道风景》,自然中、生活中社会中随处可见一道道风景。
请你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答案:4-4、
答案:4-5、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解析:
答案:6-1、答案:6-2、
答案:6-3、答案:6-4、答案:6-5、考点:
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答案:8-3、答案:8-4、
答案:8-5、考点:
解析:
四、写作 (共1题;共5分)答案:9-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