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轧带钢防止轧烂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厂精轧防止轧烂攻关实验方案
一、现状调查
自热轧厂试车以来,精轧在生产时,经常发生头部或中间或尾部轧烂(轧破)事故,不仅造成大批量的质量事故(凹坑、辊印、堆钢等),而且轧烂造成事故换辊,增加轧辊辊耗、轧辊实效,增加了生产成本,严重制约热轧生产。


二、
轧烂的根本原因是带钢两边(传动侧与操作侧)的延伸不一致造成带钢侧弯跑偏或侧翻,或在上游机架抛钢时带钢失张造成带钢甩打在侧导板或轧辊上。

轧烂的原因有三方面:1、生产操作控制不当;2、生产过程控制异常;
3、电气控制功能不完善、不合理。

原因1、原因2可以通过得力管理有效
减少炸烂,但要从根本上防止带钢轧烂,还需从完善电气控制功能着手。

三、攻关目标
月轧烂率控制在1%以下
四、攻关组成员
为了完善电气控制,我们特别成立“轧烂攻关小组”,逐步有效推进工
1、尾部机架AGC与前馈AGC控制优化
2、侧导板短行程完善
3、尾部降弯辊优化
4、尾部落小套控制优化
5、尾部自动调平功能开发
六、攻关子项试验方案
(一)尾部机架AGC与前馈AGC控制优化
根据精轧iba记录分析,目前精轧在轧制生产,当带钢在抛钢时F1-F6机架AGC和F2-F6前馈AGC都实时参与控制,导致AGC调整比较大、传动侧与操作侧调整不同步,引起带钢跑偏、轧烂等后果。

为了稳定对带钢尾部控制,要对F1-F6在抛钢时AGC控制作优化改动:
1实验第一阶段(5月20日至5月26日)
1)、方案优化
◆由张智在5月20日前将电气控制程序修改完。

◆5月20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5月20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5月20日(星期二)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
产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记录、压下倾斜在优化前后变化统计。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赵亮、周哲强负责对控制程序投用前后带钢尾部的厚度数据及厚
度精度作统计比较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5月19日白班和5月20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
制计划
◆5月23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5月26前由李欣总结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并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
方案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2实验第二阶段(5月27日至5月30日)
1)、AGC控制锁定点的优化
◆由张智在5月27日前将电气控制程序修改完。

◆5月27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5月27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5月27日(星期二)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
产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记录、压下倾斜在优化前后变化统计。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赵亮、周哲强负责对控制程序投用前后带钢尾部的厚度数据及厚
度精度作统计比较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5月26日白班和5月27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
制计划
◆6月1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6月5前由李欣总结第二阶段的分析结果。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3固化阶段
将优化尾部机架AGC与前馈AGC控制更改的所有程序以技术通单的形式固化,及时向操作工培训下发。

(二)侧导板短行程功能完善
自热轧试车以来,多次发生带钢跑偏、侧弯过大、头或尾部轧烂等事故,而精轧机的侧导板开口度摆位,只有预先设定位置,轧制生产时无任何控制功能,经常因为SG设定不合理、不能对带钢起到很好的夹持作用,才导致带钢跑偏、轧烂、堆钢等事故(尤其当粗轧来料偏差较大,而且轧制薄规格钢板时,导板的导向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需对侧导板开发短行程功能,用来准确导向带钢,使之能顺利进入轧机,防止带钢跑偏、轧烂。

4月28日已将F1、F2侧导板短行程功能投用,到目前为止运行状态一直比较良好,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现需对F1F2侧导板短行程尾部参数设定进行优化、需对F3~F6侧导板短行程功能开发。

1 实验第一阶段(5月21日至5月30日)
◆F1F2侧导板短行程尾部参数优化方案,5月19日(星期一)实施。

◆F3~F6侧导板短行程功能开发方案,5月21日(星期三)实施。


◆由张智在5月20日前将电气控制程序(F3~F6侧导板短行程)修
改完。

◆5月21日(星期三)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5月21日(星期三)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5月21日(星期三)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
产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跑偏等)记录。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5月20日白班和5月21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
制计划
◆5月26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5月30前由李欣总结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并完善第二阶段的实验
方案。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2 实验第二阶段(6月2日至6月6日)
◆F3~F6侧导板短行程参数优化方案,6月3日(星期二)实施。

◆由张智在6月2日前将F3~F6侧导板短行程优化参数修改完。

◆6月3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6月3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6月3日(星期二)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产
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跑偏等)记录。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6月2日白班和6月3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制
计划
◆6月6日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6月10前由李欣总结第二阶段的分析结果。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3 固化阶段
将侧导板短行程开发的所有程序以技术通单的形式固化,及时向操作工培训下发。

(三)尾部降弯辊优化
目前的尾部降弯辊在前一机架后进行降弯辊,直接下降到平衡力.这对于尾部抛钢是不利的,本来降弯辊力是为了有利于抛钢,但实际弯辊力未达到稳态,反而出现负面作用。

现需对尾部降弯辊控制优化,以提高抛钢稳定性。

1实验第一阶段(6月3日至6月10日)
1)、方案优化
降弯辊可根据当前设定值作为参考,按一定的百分比、一定的下降斜坡将本机架弯辊力下降到位,前机架下降幅度大,后机架下降幅度小,并对降弯辊时刻点
◆由张智在6月2日前将电气控制程序优化修改完。

◆6月3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6月3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6月3日(星期二)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产
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记录、尾部压下倾斜在优化前后变化
统计。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赵亮、周哲强负责对控制程序投用前后带钢尾部的厚度、凸度、
板型数据及厚度、凸度、板型精度作统计比较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6月2日白班和6月3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制
计划
◆6月6日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6月10日前由李欣总结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并完善第二阶段的实
验方案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2实验第二阶段(6月10日至6月17日)
1)、方案优化
就前一周降弯辊实际情况对降弯辊百分比、下降斜率、激活时刻点进行进一
◆由张智在6月11日前将电气控制程序优化修改完。

◆6月12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6月12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6月12日(星期二)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
产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记录、尾部压下倾斜在优化前后变化
统计。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赵亮、周哲强负责对控制程序投用前后带钢尾部的厚度、凸度、
板型数据及厚度、凸度、板型精度作统计比较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6月11日白班和6月12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
制计划
◆6月17日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6月20日前由李欣总结第二阶段的分析结果。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3 固化阶段
将尾部降弯辊力优化的所有程序以技术通单的形式固化,及时向操作工培训下发。

(四)尾部落小套控制优化
目前精轧活套控制尾部落小套的功能已经实现,但是从控制上看尾部落套时间和落套量的设定还未找到最佳,出现落套过早或过晚或过多等情况。

活套落下套过早导致活套在机架还未抛钢就已经失张,同时第一次落小套的幅度过大.导致尾部张力过大,同时效果不一定很好.另外,张力设定在前一机架抛钢前全部设定为零,也是导致失张的原因。

1实验第一阶段(6月10日至6月17日)
1)、方案优化
尾部落小套的控制功能,在实验第一阶段暂时不考虑厚度、温度、钢种分层,首先按一定的百分比、一定的下降斜率减张,再按一定的百分比、一
◆由张智在6月11日前将电气控制程序优化修改完。

◆6月12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6月12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6月12日(星期二)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
产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记录、尾部甩尾情况统计。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赵亮、周哲强负责对控制程序投用前后带钢尾部的厚度、凸度数
据及厚度、凸度精度作统计比较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6月11日白班和6月12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
制计划
◆6月17日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6月20日前由李欣总结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并完善第二阶段的实
验方案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2实验第二阶段(6月23日至6月30日)
1)、方案优化
尾部落小套的控制功能,在实验第一阶段分析总结基础上,考虑F6终轧速度分层,再按一定的百分比、一定的下降斜率减张,按一定的百分比、
2)、方案实施
◆由张智在6月21日前将电气控制程序优化修改完。

◆6月21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方案实施。

◆在6月21日(星期二)白班生产时由张智将更改后控制程序投用。

◆6月21日(星期二)白班在更改程序投用时由李欣、张智刚负责生
产现场的跟踪指导、现场情况记录。

◆由生产值班长负责现场生产计划组织安排。

◆由生产操作工负责对现场情况记录、尾部甩尾情况统计。

◆由张智、李年春负责对iba数据的保存、统计分析。

◆由赵亮、周哲强负责对控制程序投用前后带钢尾部的厚度、凸度数
据及厚度、凸度精度作统计比较分析。

◆由轧制计划室在6月11日白班和6月12日白班安排两个相同的轧
制计划
◆6月17日前各个负责人将所有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汇总给李欣。

◆6月20日前由李欣总结第二阶段的分析结果。

◆调试生产时必须及时通知生产操作工,各方确认后方可开始调试。

◆必须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投入,并不断跟踪优化。

3 固化阶段
将尾部落小套优化的所有程序以技术通单的形式固化,及时向操作工培训下发。

(五)尾部自动调平功能开发
七、攻关课题总结
八、经济效益评估
九、课题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