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呼吸的窗户——VB中If语句的使用》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呼吸的窗户——VB中If语句的使用》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07-31T06:57:21.499Z 来源:《教育学》2020年8月总第222期作者:刘云兰[导读] 设计意图:通过实现项目“会呼吸的窗户”的核心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25300
一、真实情境,引入主题
师:“如果有这样一扇窗户,天亮自动打开,天黑自动关闭;天气晴朗时自动开窗透气,而下雨又能自动关闭;还可以根据室内外雾霾、温度、湿度的情况自动开关窗……对,它可以自由呼吸。
”请设计你想象中的会呼吸的窗户,并编程实现核心功能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实现项目“会呼吸的窗户”的核心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头脑风暴,分析项目
驱动问题:
(1)如果你是用户,你希望拥有哪种“自由呼吸的窗户”?
(2)窗户是如何实现自由呼吸的?
(3)可以用编程实现吗?
(4)顺序结构可以实现窗户自由呼吸的核心功能吗?
学生活动:
(1)头脑风暴:组内分析、讨论,初步明确项目功能目标。
(2)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制定项目计划。
设计意图:以终为始,学生首先需要明确任务目的是什么,明确要计算机做什么、输出什么结果。
三、问题驱动,分解项目
探究活动1:“会呼吸的窗户”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活动:
(1)组内讨论,借助网络资源制定窗户呼吸的条件或标准。
(2)自学微课资源“条件的设定”并完成达标练习。
(3)分组讨论“会呼吸的窗户”的判定条件。
教师活动:关注小组讨论情况,若较慢,则及时提醒关键点。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资源包或同伴互助等各种途径获得项目所需的相关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得出本项目中相关判定条件的设定。
探究活动2:窗户是如何实现自由呼吸功能的?——设计算法。
学生活动:讨论本组“会呼吸窗户”功能的实现,达成共识后和其他小组交流设计思路,修改并再次达成共识。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流程图设计不同的算法,可以用几个单分支选择结构顺序执行实现,也可以用双分支结构实现,展示不同的算法,交流不同算法的执行流程。
教师活动:关注并参与讨论,若有小组进展慢,及时协调较快小组代表帮忙。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流程图设计算法,并充分发挥组内合作、组间协作的作用。
四、协同合作,攻克项目
探究活动3:如何编程实现“会呼吸的窗户”的核心功能?——编程并调试。
学生活动:整合小组成员智慧,做出比较完整的程序作品,完成项目。
教师活动:
(1)关注小组动态,若有小组进展停滞,及时协调较快小组代表帮忙。
(2)抽取小组介绍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所学知识的同化、迁移、探究,进而理解和相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遇问题创新性地调整方案,用程序的方式把问题归类,换个角度看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五、项目交流,评价反馈
学生活动:
(1)完成并分享评价时间线中各项评价表格。
(2)分组展示项目成果。
(3)小组代表谈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困惑并介绍项目制作过程中的经验。
教师活动:
(1)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组内、组间的合作给出建设性的建议。
(2)表扬优秀小组的优秀处,鼓励所有学生考虑优化设计。
设计意图:项目任务完成后,项目实施者对形成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并根据项目作品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先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和项目实施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对项目作品进行检查和评估。
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案,有些内容可以延伸为下一个项目任务的初始调查。
六、总结项目,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进行技术总结。
①选择类问题首先要确定判定条件。
②单分支语句的执行特点:只有一种执行结果。
③双分支语句的执行特点:有两种执行结果,但某一次执行中只能出现一种执行结果。
(2)项目作品评价总结。
学生活动:
①对“自由呼吸的窗户”的核心功能提出升级计划与设想;②组内、组间交流讨论;③进一步完善项目。
设计意图:项目评价分为技术总结和作品评价两部分,突出对于技术的评价。
通过评价,进一步检测、巩固、掌握相关知识,学生由此能够脱离编程语言,更纯粹地思考如何让计算机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计算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