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1:一、无端崖之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无端崖之辞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趣灌渎
B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C .骛扬而奋鬐
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答案 D
解析 A 项“趣”通“趋”。
B 项“恂”通“瞬”。
C 项“鬐”通“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处穷.
闾阨巷 穷:贫穷。
B .履危.
石 危:危险。
C .惠子相.
梁 相:辅佐。
D .益.
车百乘 益:增加。
答案 D
解析 A 项“穷”应为“偏僻”之意。
B 项“危”应为“高”之意。
C 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能射乎.蹲乎.
会稽,投竿东海 B.⎩⎪⎨⎪⎧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是以.
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 皆惊而.相告也尽垩而.
鼻不伤 D.⎩⎪⎨⎪⎧
鯈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答案 D
解析 均为介词“在”。
A 项,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介词,在。
B 项,连词,来/介
词,因为。
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却。
4.对下列加点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离而腊.之 ②郢人垩.漫其鼻端 ③上.窥青天,下.
潜黄泉 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⑤欲代子相. ⑥日.
凿一窍 A .①③⑤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饰小说..
以干县令 B .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 C .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D .已而..
大鱼食之 答案 D
解析 A 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B 项“逡巡”在句中指“退却”。
C 项“风俗”在句中指“传闻”。
6.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②吾无与言之矣 B.⎩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而君幸于赵王 C.⎩
⎪⎨⎪⎧①今臣亡国贱俘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①子何为者邪②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宾语前置;A 项,①为被动句,②为省略句;B 项,①为判断句,②为被动句;C 项,①为判断句,②为状语后置。
7.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两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庄子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史铁生是寂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庄子是寂寞的)在喧嚣的时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养性;但他却在寂寞中顿悟出了逍遥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开向清风明月的窗。
(屈原是寂寞的)在权贵的排挤下,在世人的不解中,独自苦苦寻觅;但他却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灯。
(史铁生是寂寞的)在病痛的折磨下,在萧瑟寂静的地坛里,苦苦挣扎思索;但他却在寂寞中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为失意消沉的人们找到了一扇通向幸福的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__①__;第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
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__②__。
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
“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__③__。
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答:①
②
③
答案①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②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③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解析第①空根据前文“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和后文“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可知,应该填写“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第②空根据前文的“第三是奉献”和“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应该填写“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第③空根据前文的“不仅”和后文“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可知,应该填写“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
..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
..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
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贷子三百金.金:金属。
B.周顾.视车辙中顾:回头看。
C.鲋鱼忿然作色
..曰作色:脸变色,指发怒。
D.君乃.言此乃:竟,竟然。
答案A
解析A项,金:古代的货币单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答案D
解析①形容词词尾;②乃,就。
③介词,向;④介词,在。
11.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
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
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答案A
解析A项“同情弱者”“悲天悯人”的说法错误。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庄周昨天来时,在半道上听到呼救声,庄周回过头看见有一条鲋鱼在车辙印沟中。
(2)我将要去南方去游说吴国越国国王,引蜀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吧?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
”
左右曰:“庄子
..当能。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
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见,唯剑士也。
”庄子曰:“诺。
周善为剑。
”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
”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
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得试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
令设戏请夫子。
”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
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
”庄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
王曰:“愿闻三剑。
”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
..剑。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
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
..,论以刑德;
..,裹以四时;制以五行
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
王乃牵而上殿。
宰人上食,王三环之。
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B.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C.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D.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答案B
解析原文标点应为: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
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指庄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这里用来和“天子”“诸侯”相对。
C.四夷: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五行:水、火、木、金、土。
我国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古人常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答案A
解析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
15.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所说的“剑”,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而不是天子之剑。
C.“大王安坐定气”暗指无为而治就可以达到治理目的了。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答案D
解析D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译文:
(2)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
译文:
答案(1)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
(2)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
17.庄子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劝谏赵文王的?
答:
答案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剑士三千多人纷纷挤进门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每年死伤的多达100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
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
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
”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
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士的喜好。
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却违背了大王的意图,向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向上说服大王,向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
我们大王见到的,只有剑士了。
”庄子说:“对,我擅长舞剑。
”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来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
”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
”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
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
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育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
”文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进宫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
”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
”庄子说:“舞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
希望能够试一试。
”文王说:“您歇着吧,到馆舍等待命令。
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
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
庄子。
文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
”庄子说:“我已经看很久了。
”文王说:“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
然而我有三支剑,只等王用,请先说后试。
”
文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
”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文王说:“天子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的剑,用燕谿石城,齐岱做锋口;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向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
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
”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的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的剑,把了解勇士和清廉的人作为锋口;向上顺应自然规律,向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
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
”王说:“平民的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的剑,像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向上斩颈项,向下杀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早晨命就没了,没有办法用在国事上。
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的剑,我私下认为大王看不起自己。
”
文王就拉他走上宫殿。
割肉的人送上食物,文王围绕他看三次。
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
”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都穿剑服死在他们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