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强夯法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中强夯法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道路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在软土地基上建设道路已经不再成为什么技术难题,本文通过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的施工原理,施工特点,施工工作流程,施工操作要点及技术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研究了强夯法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强夯法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reached advanced level,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on the road is no longer what become difficult technic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unicipal road of soft grou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work process, construction operation point and quality inspection discussed, and further studies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of soft ground compaction technology
一、强夯法施工工艺原理
强夯法施工是指应用大型机械设备将大吨位的夯锤吊起至一定高度,然后,让它自由下落,将重力势能转换为动能,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能量,使低级出现强大的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层空隙被压缩,使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溢出,排出气体,使土颗粒重新排列,经振捣压密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消除地基沉陷性和空隙,降低压缩性,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最为经济的、有效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强夯法施工主要有夯击成孔、加固下部土体和上部的夯孔作用处理三部分组成,夯击成孔是指用打夯机的夯锤对准夯实点的中心位置,在放开夯锤后,动能作用下,被夯击部位土体被压缩变形,并且形成以夯锤底部大小为直径的应力向四周扩散,使夯锤的周围土体在外界强大被动压力作用下,向四周及下部移动,提高土体的密实度,然后经过多次夯击,形成很深的空洞,再通过剂密提高孔壁强度。

加固下部土体是指通过机械向夯坑内投入足够数量和适当体积的碎石,再通过高空坠落的夯锤作用,强烈夯击碎石,使碎石在高压作用下向四周运动形成高压强区域,在反复锤击作用下,提高重锤能量,进而对深层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上部重锤夯空处理技术是指向孔内分批填入适当的材料,然后夯实使之挤密,并对孔洞周围地基进行夯实处理。

二、强夯施工工艺的特点
在进行强夯施工前,必须要检查施工场地和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设施的具体位置,查明具体位置后,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避免强夯时对构筑物或地下管线造成损害。

另为还必须在施工现场做抽测即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强夯实验或试夯。

以此测明施工现场的实际土质指标,根据实测的各种土质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强夯试验方案。

接着进行现场强夯施工,首先是布置夯点,科学合理的夯点位置布置对夯实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实际工程中往往以正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形式来布置夯点,这样布置夯点的主要优点是比较规整,并且有利于强夯施工的操作。

因为基础的应力扩散对地基的影响,所以实际强夯作业面要大于基础范围。

具体扩大范围要根据实际工程地质状况来确定。

一般夯点间距取为夯锤直径1.5-2.5倍左右。

一个施工单位一般取为每4000mm2作为工作面。

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指标,渗透系数、含水量、孔隙率,来确定夯击遍数如果孔隙率和含水率比较高则需要3-4遍夯击,否则可分两遍夯击,最后再以低能量“搭夯”进行最后一遍夯击,这样以来是能将松软的表层土夯实。

三、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平整场地→ 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点位置→ 测量夯前锤顶高度→ 将夯锤吊到预定高度并脱钩使之自由下落进行夯击,并测量重锤顶部高程→ 往复夯击,按规定夯击次数和规定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以上工序,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用推土机将夯坑天平,测量场地高程→ 在规定时间间隔后,按上述程序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 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击后场地高程→ 做好资料备案与提交。

2、强夯法施工工艺操作要点
加固地基图层的厚度H的确定对重锤的重量W和提升高度h起着决定性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
H=α(Wh/10)0.5
其中该公式的H为需要加固的地基基层厚度要求,单位是;W为起重机的重锤重量,单位是千牛;h为重锤提起高度,单位是米;α为地基土加固处理经验系数,一般情况下为小于1的值,不同种类的土体有不同的取值,砂性土去0.7,黄土一般取0.35—0.5,粘性土一般可去0.5。

通过众多工程实战经验总结:对于重锤一般取50~200KN,提升高度一般取
8~25m,然后根据土体的种类不同,重锤的底面积也不尽相同,土层越是难以压实,重锤重量越大,反之重量越小,重锤的静压力一般可取25~40kPa,如果土体颗粒较细静压力可取适当减小,要有足够数量的贯穿重锤底面到顶面排气孔,气孔直径一般取250~300mm 。

3、夯击点之间的距离和夯击方法的选择
根据道路软土地基基底形状不同,夯击方法可分为正方形和梅花形布置,进行第一遍夯击时,夯击距离一般为直径的2.5~3.0倍,第二遍可选择第一遍夯击点之间的空隙,以后就按这样的夯击方法夯击数遍,也可以适当的减少夯击次数,如果需要夯击的基坑较深,或土质比较坚硬,夯密较为困难,可以适当增加夯击次数。

在夯击正式开始之前,一定要先进行试夯,已确定具体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找到精确的夯击时间间隔,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等技术参数。

影响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的主要因素有土体性质,要求标准,施工机械及其他环境因素。

具体的夯击次数也要根据试夯实验得出的夯击次数与夯击土体沉降量之间的关系曲线来确定。

在夯击时要注意道路基坑夯击点周围土体不发生过大沉降或隆起现象。

4、夯击施工注意要点
(1)、夯击前清理现场并检查重锤是否符合标准,重锤因提起高度,起重机械安全无误等,
(2)、夯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尽量宁少勿超。

(3)、在夯实过程中,要全程跟踪检测,全面落实夯坑的位置、大小、深度以及是否有漏夯现象。

(4)、在进行夯击过程中要做好施工日志,详细记录施工各种技术参数和施工进展情况,以备验收和备案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