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历史 人教版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线复习(共3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哲学思想:“道”是世界的本原,天法道, 道法自然 ②朴素的辩证法:会举例:难易相成、祸福相 依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消极无 为)、小国寡民 2.老子思想的影响:见教材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墨子五大主张墨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 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一)背景
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 ②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造成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为学术争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 由的学术环境;士阶层的兴起;
①“仁政 ”(核心) : 孔子“仁”的学说的发展;
②民贵君轻;③人性本善说(理论基础)
④养浩然之气
2.孟子地位:亚圣P7时间 掌握四书五经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荀子的三大主张: 战国时期,稷下学宫,唯物主义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韩非子两大主张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 家;
②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2.地位: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3.影响: ① ②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 展时期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1.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3.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西汉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汉代新儒学)
(一)背景
1.经济:汉初经济恢复,国力强盛; 2.政治: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政治大一统 要求思想大一统 3.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融合适合中央集权的要 求;
二、西汉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汉代新儒学)
(二)内容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 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体系。著作:《春 秋繁露》《举贤良对策》 2.内容:①大一统;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大一统要求思想上大 一统) ③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理解:不实行仁政天将降 灾异;评价:既肯定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又限制君主权 力过度膨胀) ④德主刑辅; ⑤.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稳定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一、从春秋到明清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二、中西思想、科技的比较
三、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明清)政治经济思想状况
四、中西社会不同走向
一、儒学的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 孔子 “仁” 、“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 孟子发展“仁政”学说;荀子:礼法并施 3、重创: 秦朝 “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 西汉(武帝)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大一统” 4、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正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5、冲击: 6、融合:唐宋时期 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7、新发展:宋明时期 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
重新确立正 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统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 8、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学法指导: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一定是 放在当时(时间)的政治(必修1 )、 经济(必修2 )方面去思考
必修3
本书主线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与科技 第三单元 古代西方与近代西方的思想与科 技革命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和科技教育
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①哲学思想:自然界有客观规律,但可以发挥主观能动 性去改造自然 ②“性恶论”(理论基础)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的 重要性。
③ 政治主张:礼法并施(儒法开始同源,融合)、君 舟民水;
2.旬子地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老子的三大主张
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力
④尚贤 ⑤节用、节葬
2.墨子地位:战国时期显学,战国之后不受重视。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庄子的五大主张:
①齐物 ②逍遥的人生态度
③天与人不相胜;荀子和庄子自然观比较
2.庄子地位: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①“仁政 ”(核心) : 孔子“仁”的学说的发展;
②民贵君轻;③人性本善说(理论基础)
④养浩然之气
2.孟子地位:亚圣P7时间 掌握四书五经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孟子四大主张:战国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 说,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 期 (一)背景(二)主要思想家思想 1.孔子五大主张 2.孔子思想的地位:教材P3页
3.孔子思想(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可不 记,学会评价问题的方式) ①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有利于维 护社会稳定;
②“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利 于构建和谐社会;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主要思想家思想 1.孔子五大主张--春秋时期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关注人与人之间 关系) ①仁者爱人(非仁政,作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秩序) ; ②克己复礼(礼:西周的等级名分;目的:匡正社会秩序;评价: 规范、稳定、秩序;积极:消极:强调等级具有保守性); ③为政以德(政治主张) ④对鬼神敬而远之--关注现实、经世致用(考点)、 人本主义 ⑤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开创私学)、因材施教等
③儒家提倡“民无信无立”的诚信观念、自强 不息的进取的进取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
④儒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的创立与发展时期 (二)诸子百家的思想 1.孟子四大主张:战国时期,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 说,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